普職融通資源共享實施方案

2021-12-25 05:46:23 字數 4254 閱讀 4317

峽山中學

2014.9

「普職融通」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間為解決專業師資缺乏、場地及設施等不足,本著資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讓學生走出校園,跨地域學習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學校層面而言,通過「普職融通」,整合區域內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師資、裝置、設施等,打破長期以來普職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格局,在實施真正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實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從學生層面而言,普職之間的資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論、職業教育重實踐的固式,而且普職師生之間的交流、流動,實實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間長期以來形成的藩籬,從而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社會的層面而言,通過「普職融通」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實踐,去體驗、感受職業環境,不斷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複合型人才。

一、「普職融通」產生的背景

「普職融通」模式,非中國首創,它的產生和存在既有著歷史的積澱,也有著對國外先進理念的借鑑;它的誕生和存在,既有著強大的理論支撐,也得益於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扶持。

1.歷史積澱

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敢為人先,直面他所處的「死教育」時代,向其宣戰,並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普職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舉措大抵都源於此。美國1989 年發布的《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規定,所有6 周歲適齡兒童,自上小學時就要進行與就業相關的十二種能力、六七十項「指標」的訓練。

這些堪稱加強版的綜合素質教育,單憑某一學校獨自為之,肯定難以完成。英國在1986 年建立了國家職業資格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和普通教育的文憑、證書相對應,可與普通教育高階證書一樣,成為進入大學的資格證書。英國的這一「壯舉」開闢了普職互認的先河。

2.理論支撐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於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慧型理論。倡導學校教育是開發多種智慧型並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慧型特點的職業和業餘愛好;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發現自己至少乙個方面的長處。「普職融通」的實施,讓學生智慧型的開發和長處的發現變得更加輕鬆快捷,是多元智慧型理論在實際教育中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知識建構」和「能力生成」的過程。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生通過接觸客觀世界,與物質、技術及他人進行「交流」,發現知識概念及其聯絡並運用之。

學生由求知者變為發現者和生產者。「普職融通」有效地實現了學科知識構建與專業能力培養,課本教材與裝置設施有機結合,進而實現學生手腦協調發展,是建構主義理論學習的最佳結合形式。

3.政策支援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明確提出,克服應試教育傾向,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滿足不中職校「普職融通」模式**

二、中職校「普職融通」的資源共享途徑

通過先前對「普職融通」產生的背景追溯及目前國內「普職融通」現狀分析,結合教育實際,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通「普職融通」之路。

1.普高公升學新途徑

每年一度的普通高考萬眾矚目,對於考生來說更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雖然高考錄取率逐年提公升,但每年仍存在著大批落榜學生。江蘇省早在上世紀90 年代便開闢了面對中專、職高生的對口單招考試。隨著單招考試的日益發展和日漸成熟,新的執行機制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特別是近幾年來形成的「3+x+y」模式,不但擴大了人才選拔的範圍(不限於中專、職高生),而且對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

理論知識略顯薄弱的學生,在普高的競爭中根本無優勢可言,參加高考,最多只能考個不入流的專科學校。倘若加入單招大軍,由於單招對文化課程要求相對較低,他們的弱項未必凸顯,如果兼具較強的動手能力,對y(技能)成績的提高必然大大有利,實質上也就向大學更邁進了一步。可以說是找到了一條通往高等院校的捷徑。

2.資源共享直通車

職業學校因其在專業建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原因,在裝置、設施上具有普通中學無可比擬的優勢;職業學校教師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又有極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職業教育一旦與普通教育有機融合,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無論是幫助中小學開設技能選修課、勞技、通技課,還是提前感受職業情境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⑴選修課。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對知識渴求不僅關注其長度,而且更加關注其寬度。基礎文化的增長,是其知識長度的伸展;能力、素養的提高則是其知識寬度的延伸。

普通教育中選修課的引入,特別是技能型選修課的引入,對學生的素養提高、能力鍛鍊等意義重大。普通中學,一方面由於裝置、設施等限制,技能課程無處可上;另一方面,師資的匱乏,使得技能課程無人可上。此種狀態下,若勉強上馬而為之,勢必得不到良好效果。

倘若同職業學校「攀了親」,放手讓學生到職業學校上選修課,或將職業學校教師請回去,眼前的謎團定然會「煙消雲散」。在乙個全新的環境下,接受乙個全新理念的教師授課,不但視野得到了開闊,新鮮勁兒也倍增,做中學的快樂自然盡享其中。眼下,為不斷豐富選修課的內容,普通中學一方面要著眼於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調研論證,開設出既讓學生感興趣,能使他們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公升的選修課程。

另一方面,兼顧「親家學校」師資、設施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開設出實用的、個性化的選修課程。

⑵勞技、通技課。普通教育學校,除了基礎課程之外,基本都開設有勞技、通技課程(初中階段為勞技,高中階段為通技)。筆者在對部分學校進行廣泛調研後發現,絕大多數學校勞技(或通技)課程開設效果並不理想:

有的雖然課表上每週安排有幾節勞技(或通技)課程,但實施時均被語數外等基礎學科替代;有的限於場地設施,勞技(或通技)課程開設時只能在班級教室中展開,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限於教師水平,竟完全把勞技(或通技)課當基礎理論課程來上,根本起不到真正的實施效果。對技能、設施要求如此之高的勞技、通技課程,倘若引入職業學校,讓學生步入職校的實習工廠或專業操作間,在訓練有素的專業教師的指引或帶領下,盡情地動手製作自己想做的東西(diy)。不論從對學生減負、普通教育發展,還是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加強學生實踐活動,提高創新能力等,都有著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

⑶感知社會、感知實踐。筆者在各類中小學實施了一次全面的關於對未來職業內容了解程度的問卷調查。小學生雖然基本有了所謂的理想,但多數理想的誕生令人啼笑皆非,內容問題更無從談起;初中生的理想,雖說經歷了一定的時間考驗,但具體的內容他們往往只能說出一點點皮毛;高中生的理想,按理說應達到深思熟慮了,可一旦它們與現實對接時,絕大多數人依然是一臉茫然。

綜上不難看出,這些學生整天待在自己的學校,接觸的同學和教師也都是視野相對固定的群體,繁重的學業限制了他們同父母、鄰居、朋友等接觸的機會,接觸社會少之又少,了解社會談何容易。倘若將這些學生定期帶到職業學校,定期讓其深入實習工廠、深入技術實驗室,讓他們逐漸接觸未來職業涉及的領域、內容,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經歷一定次數後,勢必對其決定未來理想有著極大的幫助。也是讓學生們感知社會、感知實踐的一種不可多得的方式。

3.學分互認

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逐步步入「普職融通」行列,甚至向縱深方向深度融通。同一地區的普職學生互轉、學分互認,便是深度融通的乙個方向。近年來,普高熱方興未艾,「擇校」、「借讀」等現象依然火爆。

雖然這些「擇校」、「借讀」大軍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多數後來均由於基礎等原因讀不下去了。怎麼辦呢?在沒有實施「普職融通」之前,基本無藥可醫,可一旦與融通對接上了,打包進職校,參加單招考試進入高等院校,或經過一定時間的專門化的培訓(對接職教專業教學計畫和企業用人標準),最終步入社會(推薦就業),應該是個明智的選擇。

與此相對,那些當初選擇職校的學生,進了職校後,如果發現自己文化成績不錯,也能轉到普高,去圓自己的大學夢。

以上所述的學生互轉實質上是個動態的過程,這一過程之所以能得以實現是建立在學分互認的基礎上的。隨時可以轉出去,隨時也可以轉回來。但無論何時轉,在任一學校所修得的學分都是可以互認的。

另一方面,如前所說的勞技、通技課程也可以換成普通中學生到職校學某項專業技術,用所得的學分來「沖抵」勞技、通技課程的學分;職業學校學生也可以到普高選修人文、藝術類課程,所得學分也可用來「沖抵」職校的基礎課程學分。「如果普職融通,學生就有了二次選擇學業的機會,有些上了普通高中的學生,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很不適應高中課程,可以申請到職業學校就讀,而有些職業學校的學生發現自己在文化課學習方面很有潛力,也可以申請到普通高中就讀。融通的普高和職校,實行學籍、學分互認。

」這是南京市教育局吳曉茅局長關於「普職融通」對學生實施互轉、學分實施互認的一段經典闡釋。

「普職融通」整合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資源,實現普職學校攜手合作,資源共享,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台,為學校人才培養攻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新舉措。以及合併重組等布局調整方式,都是地理位置調整的範疇。地理位置的調整不僅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盤活現有的職教資源,提高學校綜合實力,而且能帶動層次、型別、專業、辦學主體等其他結構性因素的全面優化。

中職學校的布局結構調整應該綜合考慮其各類資源的整體優化,而不能單純為了擴大某所學校的規模而撤併其他學校。下一步,可以繼續通過地理位置的調整,使中山市職業教育能夠做到主體結構多元、功能結構完善、層次結構配套、專業結構優化、數量結構合適。從而實現全市職教資源的有機統一和辦學效益最大化。

加強校際交流實施資源共享

提公升教研水平共建高效課堂 望謨王母辦一小 石屯民族學校校際交流心得體會 石屯民族學校胡安華 這次有幸參加我校與王母辦一小開展的校際交流活動,到了幾節高質量,高水平的現場上課,使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自己有了危機感,看到了自己與她們的差距。在這幾節課中,老師都是參與課堂活動的 平等的首席 是合作夥伴...

資源共建共享實施方案

為了共同分享區內學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攜手推進我區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資訊化教學水平,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為目的,搭建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現制定實施方案.一 工作目標 通過互動性的網上課堂教學 教育研究平台,...

資源共享中心舉辦活動方案

資源共享中心舉辦 家庭教育科學知識講座 方案 一 開展家庭教育科學知識講座目的及目標 家庭教育科學知識講座 是 家庭教育 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為確保 家庭教育 活動順利進行,全區將在10月13日組織2名家庭教育專家,舉辦家庭教育科學知識講座,力爭培訓家長1000人以上,以幫助廣大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