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名詞解釋和簡答題總結

2021-12-19 22:00:43 字數 5369 閱讀 2146

名詞解釋總結:

-9.軟體開發環境

-8.錯誤推測法

-7.黑盒測試法

-6.軟體質量保證

-5.瀑布模型

-4.軟體危機

-3.軟體工程

-2.軟體生存週期

-1.軟體生存週期模型

0.軟體開發方法

1、需求分析

2、白盒法

3、黑盒法

4、漸增式測試

5、非漸增式測試

6、可執行的規格說明

7、經濟可行性

8、系統設計說明書

9、物件導向設計

10、結構化設計

11、結構化分析

12、基於指令碼的設計

13、idef方法

14、jsp方法

15、軟體概要設計

16、資訊隱蔽

17、系統流程圖

18、整合測試

19、附加策略

20、拋棄策略

21、抽象

22、引數化抽象

23、靜態測試

24、原型

25、事件

26、動態冗餘

27、模組化

28、jsp方法

29、模型

30、瀑布模型

31、增量模型

32、噴泉模型

33、功能模型

34、動態模型

35、物件模型

36、貨幣的時間價值

37、類

38、物件

39、多型性

40、風險分析

41、模組

42、jsd方法

43、路徑覆蓋

44、判定/條件覆蓋

45、條件組合覆蓋

46、條件覆蓋

47、原型模型

48、軟體工程環境

49、程式圖

50.結構化分析方法

51.資料流圖

52.字據字典

方法54.概要設計

55.耦合性

56.內聚性

57.無直接耦合

58.資料耦合

59.標記耦合

60.控制耦合

61.公共耦合

62.內容耦合

63.偶然內聚

64.邏輯內聚

65.時間內聚

66.通訊內聚

67.順序內聚

68.功能內聚

69.軟體結構

70.控制範圍

71.作用範圍

72.變換流

73.事物流

74.程式設計風格

75.整合測試

76.非漸增式

77.漸增式

78.確認測試

79.軟體的可維護性

80.物件

81.類

82.類結構

83.訊息

84.軟體質量

85.質量保證

86.軟體可靠性

87.軟體評審

88.容錯定義

89.軟體配置管理

90.基線

-9.指在計算機的基本軟體的基礎上,為了支援軟體的開發而提供的一組工具軟體系統

-8.在測試程式時,人們可能根據經驗或直覺推薦程式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從而有針對性地編寫檢查這些錯誤的測試用例的方法。

-7.把被測試物件看成乙個黑盒子,測試人員完全不考慮程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

-6.是向使用者及社會提供滿意的高質量的產品確保軟體產品從誕生到消亡為止的所有階段的質量的活動,即確定、達到和維護需要的軟體質量而進行的所有有計畫、有系統的管理活動。

-5.將軟體生存週期各個活動規定為依線性順序連線的若干階段的一種軟體開發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專案開發計畫、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

-4.軟體危機:軟體發展第二階段的末期,由於計算機硬體技術的進步。

一些複雜的、大型的軟體開發專案提出來了,但,軟體開發技術的進步一直未能滿足發展的要求。在軟體開發中遇到的問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使問題積累起來,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因而導致了軟體危機。

-3.軟體工程:用科學的原理和理論定義,開發、維護軟體的學科。

-2.軟體生存週期:乙個軟體從提出開發要求開始直到該軟體報廢為止的整個時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專案開發計畫、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

-1.軟體生存週期模型:是描述軟體開發過程中各種活動如何執行的模型。

(模型:是為了理解事物而對事物做出一種抽象,它忽略不必要的細節,它也是事物的一種抽象形式、乙個規劃、乙個程式。)

0.軟體開發方法:用早就定義好的技術集合和符號表示習慣來組織軟體生產的過程。

主要有:結構方法、jackson方法、維也納開發方法(vdm)、物件導向的開發方法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開發人員要準確理解使用者的需求,進行細緻的調查分析,將使用者非形式的需求陳述轉化成完整的需求定義,再由需求定義轉換到相應的形式功能規約(需求規格說明)的過程。

2、白盒法:該方法把測試物件看作乙個開啟的盒子,測試人員須了解程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以檢查處理過程的細節為基礎,對程式中盡可能多的邏輯路徑進行測試,檢查內部控制結構和資料結構是否有錯,實際的執行狀態與預期的狀態是否一致。白盒法也不可能進行窮舉測試。

3、黑盒法:該方法把被測試物件看成乙個黑盒子,測試人員完全不考慮程式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只在軟體介面處進行測試,依照需求規格說明書,檢查程式是否滿足功能要求。因此,黑盒測試又稱為功能測試或資料驅動測試。

4、漸增式測試:逐個把未經過測試的模組組裝到已經過測試的模組上去,進行整合測試。每加入乙個新模組進行一次整合測試,重複此過程直至程式組裝完畢。

5、非漸增式測試:首先對每個模組分別進行單元測試,然後再把所有的模組按設計要求組裝在一起進行測試。

6、可執行的規格說明:這是一種使要求說明過程自動化的技術,通過可執行的規格說明語言來描述預期的行為「做什麼」,人們可以從直接觀察中用規格說明語言來規定任何系統行為。

7、經濟可行性:對組織的經濟狀況和投資能力進行分析,對系統建設,執行和維護費用進行估算,對系統建成後可能取得的社會及經濟效益進行估計。

8、系統設計說明書:是從系統總體的角度出發對系統建設中各主要技術方面的設計進行說明,是系統設計階段的產物,其著重點在於闡述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以及所採用的技術路線和方法,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將為後續的系統開發工作從技術和指導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證。

9、物件導向設計:是把分析階段得到的需求轉變成符合成本和質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統實現方案的過程。或者說,物件導向設計就是用物件導向觀點建立求解域模型的過程。

10、結構化設計:面向資料流的設計是以需求分析階段產生的資料流圖為基礎,按一定的步驟對映成軟體結構,因此又稱結構化設計(sd)。

11、結構化分析:是根據分解與抽象的原則,按照系統中資料處理的流程,用資料圖來建立系統的功能模型,從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12、基於指令碼的設計:此方法主要用於解決要求的驗證問題。乙個指令碼將模擬在系統執行期間使用者經歷的事件,它提供了輸入、處理、輸出的遮蔽,以及有關對話的乙個模型,開發者能夠給使用者顯示乙個系統的逼真檢視。

13、idef方法:是美國空軍在2023年針對整合化計算機輔助製造(簡稱icam)工程專案中用於進行複雜系統分析和設計的方法,是在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14、jsp方法:定義了一組以資料結構為指導的對映過程,他根據輸入、輸出的資料結構,按一定的規則對映成軟體的過程描述,即程式結構,而不是軟體的體系結構,因此該方法適於詳細設計階段。

15、軟體概要設計:進入了設計階段,要把軟體「做什麼」的邏輯模型變換為「怎麼做」的物理模型,即著手實現軟體的需求,並將設計的結果反應在「設計規格說明書」文件中,所以軟體設計是乙個把軟體需求轉換為軟體表示的過程,最初這種表示只是描述了軟體的總的體系結構,稱為軟體的概要設計或結構設計。

16、資訊隱蔽:指在設計和確定模組時,使得乙個模組內包含的資訊(過程或資料),對於不需要這些資訊的其它模組來說,是不能訪問的。

17、系統流程圖:是描述物理系統的傳統工具,它用圖形符號來表示系統中的各個元素,例如人工處理、資料處理、資料庫、檔案、裝置等。它表達了系統中各個元素之間的資訊流動的情況。

18、整合測試:是指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將所有模組按照設計要求組裝成乙個完整的系統進行的測試,故也稱組裝測試或聯合測試。

19、附加策略:是將原型用於開發的全過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開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覆修改反覆擴充,最後發展為使用者滿意的最終系統。

20、拋棄策略:是將原型用於開發過程的某一階段,促使該階段的開發結果更加完整、準確、一致、可靠,該階段結束後,原型隨之作廢。

21、抽象:是認識複雜現象過程中使用的思維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質的共同的特徵而暫不考慮它的細節,不考慮其它因素。

22、引數化抽象:所謂引數化抽象,它是指當描述類的規格說明時並不具體指定所要操作的資料型別,而是把資料型別作為引數。

23、靜態測試:指被測試程式不在機器上執行,而是採用人工檢測和計算機輔助靜態分析的手段對程式進行檢測。

24、原型:是指模擬某種產品的原型模型。軟體開發中的原型是軟體的乙個早期可執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終系統的重要特徵。

25、事件:是指定時刻發生的某件事情。它是某事情發生的訊號,它沒有持續時間,它是一種相對性的快速事件。

26、動態冗餘:動態冗餘的主要方式是多種模組待機儲備,當系統檢測到某工作模組出現錯誤時,就用乙個備用的模組來頂替它並重新執行。這裡須有檢測、切換和恢復過程,故稱其為動態冗餘。

27、模組化:是指解決乙個複雜問題是自頂向下逐層把軟體系統劃分成若干模組的過程,每個模組完成乙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組按某種方法組裝起來,成為乙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所要求的功能。

28、jsp方法:定義了一組以資料結構為指導的對映過程,它根據輸入、輸出的資料結構,按一定的規則對映成軟體的過程描述,即程式結構,而不是軟體的體系結構,因此該方法適於詳細設計階段。

29、模型:是為了理解事務而對事物做出一種抽象,它忽略不必要的細節,它也是事物的一種抽象形式,乙個規劃,乙個程式。

30、瀑布模型:是將軟體生存各個活動規定為依線性順序聯接的若干階段的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專案開發計畫、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

它規定了由前至後,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

31、增量模型:是在專案的開發工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開發系統。增量方式包括增量開發和增量提交。

增量開發是指在專案開發過程中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開發部分工作軟體;增量提交是指在開發周期內,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增量方式向使用者提交工作軟體及相應穩當。增量開發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時使用,也可單獨使用。

32、噴泉模型:是一種以使用者需求為動力,以對物件作為驅動的模型,適合於物件導向的開發方法。他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援軟體重用和多項開發活動整合的侷限性。

噴泉模型使開發過程具有迭代性和無間隙性。系統某些部分常常重複工作多次,相關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隨之加入演化的系統。無間隙是指在分析、設計、實現等開發活動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邊界。

33、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統的所有計算,它表明乙個計算如何從輸入值得到輸出值,他不考慮所計算的次序。功能模型說明物件模型中操作的涵義、動態模型中動作的意義以及物件模型中約束的意義。

《軟體工程》關於簡答題和名詞解釋部分lxy

第一章1 軟體工程的目標 2 軟體工程面臨的問題 3 軟體工程原則是什麼?每個原則的含義是什麼?第二章1 軟體工程過程有哪些?2 軟體生命週期的概念是什麼?3 軟體開發的各個模型的特點是什麼?第三章1 可行性分析的任務和步驟是什麼?第四章1 軟體需求分析的任務 特點 原則是什麼?2 結構化程式設計方...

生產運作管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4 工作考核和報酬 設定標準 工作考核 3,併行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特點 併行工程是對產品及其相關過程,包括製造過程和支援過程,進行並行 一體化設計的一種系統化方法。特點 產品設計的各階段是乙個逐階漸進的連續過程。產品設計過程和工藝設計過程不是順序進行,而是並行展開,同時進行 產品設計過程和產品資訊模...

財務管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1 名詞解釋 二 簡答題 1 財務管理 是基於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 1 個別資本成本的測算 長期借款 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企業財務關係的成本,債券成本,普通股成本,保 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留盈餘成本。2 財務管理的內容 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股 2 槓桿效應 是指由於特定費用的 利決策及營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