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要點總結

2021-11-01 03:21:58 字數 4991 閱讀 2568

第一章緒論

1.機體的內環境:指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即細胞外液。

2.穩態: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內環境的穩態。現在也指機體所有保持相對穩定的生理過程。

3.反射: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的變化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4.反射弧:指完成反射所必須的結構。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環節組成。

5.自身調節:指內外環境變化時,組織、細胞不依賴於神經或體液調節而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6.負反饋:指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反饋調節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向和它原先活動相反的方向改變。

7.正反饋:指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反饋調節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向和它原先活動相同的方向改變。

8.前饋:指干擾訊號對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它能使輸出變數在出現偏差而引起反饋性調節之前就能得到糾正。

9. 興奮性:活組織細胞接受刺激產生反應(動作電位)的能力。

10. 閾強度(閾值):能引起活組織細胞產生反應的最小刺激強度。

11.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機體生命活動各種現象及其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

問答題1.舉例說明機體功能活動是如何被調節的?

機體功能活動是通過體液調節、神經調節、自身調節來完成的。

(1)神經調節:是指通過反射實現對效應器功能的調節,如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在生理狀態下可維持動脈血壓的相對穩定。特點:反應迅速,起作用快,調節精確。

(2)體液調節:指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體液途徑實現對靶細胞功能的調節,如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特點:

作用緩慢而持久,作用面較廣泛,調節方式相對恆定,它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自身穩態的維持起著重要作用。

(3)自身調節:指內外環境變化時,組織、細胞不依賴於神經或體液調節而產生的適應性反應。如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

2.舉例說明何謂負反饋、正反饋和前饋?各有何生理意義?

負反饋:指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反饋調節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向和它原先活動相反的方向改變。其生理意義是維持穩態,如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對腺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有負反饋作用,從而維持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的相對穩定。

正反饋:指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反饋調節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向和它原先活動相同的方向改變。其生理意義是使機體某一生理活動不斷加強、迅速完成,如分娩、排尿反射等。

前饋:指干擾訊號對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它能使輸出變數在出現偏差而引起反饋性調節之前就能得到糾正。其生理意義是使機體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使其活動完成得更加準確,如各種條件反射

第2章細胞的基本功能

1、單純擴散:脂溶性物質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轉運的過程。

2、易化擴散:非脂溶性物質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的轉運過程。

3、主動轉運:是指細胞通過本身的某種耗能過程,將某種物質分子或離子逆濃度梯度或逆電位梯度進行的跨膜轉運過程。

4、原發性主動轉運: 把直接利用分解atp釋放的能量進行的逆濃度梯度或逆電位梯度轉運稱原發性主動轉運

5、繼發性主動轉運:把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釋放的能量,而利用na+膜內外勢能差進行的主動轉運稱繼發性主動轉運

6、靜息電位:指細胞在靜息未受刺激時存在於膜兩側的電位差

7、動作電位:在靜息狀態的基礎上,受到適當刺激後,可興奮細胞膜電位發生短暫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

8、興奮性:細胞所具有的受刺激後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

9、興奮:動作電位或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

10、極化:靜息時位於膜兩側電荷的分極狀態

11、復極化:去極化後膜電位再向靜息電位方向恢復的過程

12、閾電位:能引起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值。

1)試述鈉幫浦的活動過程及其生理意義?

na+幫浦的本質是一種na+—k+依賴式atp酶,當細胞外k+濃度或細胞內na+濃度上公升時啟用,分解atp獲得能量,逆濃度差將na+幫浦出膜外,將k+幫浦入膜內。生理意義:

1、細胞內高k+為細胞內許多代謝反應所必需;

2、細胞內低na+能維持細胞滲透壓和細胞容積的恆定;

3、建立na+跨膜濃度差,為繼發性主動轉運的物質提供勢能儲備;

4、na+、k+分布的不均衡是維持細胞正常興奮性的基礎

2)試述靜息電位產生的條件,機制?

產生的前提條件:(1)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不勻(2)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具有選擇性

形成機制:靜息電位產生的基本原因是離子的跨膜擴散,和鈉- 鉀幫浦的特點也有關係。細胞膜內k+濃度高於細胞外。

安靜狀態下膜對k+通透性大, 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膜內的蛋白質負離子不能通過膜而被阻止在膜內,結果引起膜外正電荷增多,電位變正;膜內負電荷相對增多,電位變負,產生膜內外電位差。這個電位差阻止k+進一步外流,當促使k+外流濃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電位差這兩種相互對抗的力量相等時,k+外流停止。膜內外電位差便維持在乙個穩定的狀態,即靜息電位。

3)試述動作電位的特點?

概念: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快速的可傳播的一過性電位波動。

特點:① 「全或無」特性 :動作電位幅度不隨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大②不衰減式傳導③有不應期。 傳播方式:區域性電流。

45)興奮時怎樣從運動神經傳到骨骼肌的?

1當興奮傳到神經軸突末梢前膜ca2+通道開放,ca2+內流 2接頭前膜內囊泡中ach釋放 3 ach與終板膜上膽鹼能受體結合 4 終板膜對na+,k+通透性增高 (鈉內流》鉀外流) 5終板膜去極化產生終板電位(epp) 6epp電緊張擴布至鄰近肌膜 6 鄰近肌膜極化達到閾電位 7 肌細胞產生動作電位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是通重載體蛋白介導的易化擴散

人工增加細胞外液的k離子濃度,靜息電位將減小,興奮性增大或喪失

人工增加細胞外液的na離子濃度,動作電位幅度將增大

第三章血液

1..血細胞比容:指血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百分比。反映血液中紅細胞的相對濃度,作為診斷貧血的指標之一。

2.血量:人體內血漿量和血細胞量的總和,即血液的總量。

3.血漿滲透壓:指血漿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力量。

4.血漿晶體滲透壓:指由血漿中的晶體物質(主要是na+,cl-)形成的滲透壓。

5.血漿膠體滲透壓:指由血漿中的膠體物質(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滲透壓。

6.等滲溶液:指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的溶液。

7.貧血:在末梢血液中,單位容積內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容低於正常,或其中一項明顯低於正常。

8.懸浮穩定性:指紅細胞能相對穩定地懸浮在血漿中的特性。

9.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表示紅細胞的沉降速度。

10.紅細胞滲透脆性: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來表示紅細胞膜對低滲溶液的滲透抵抗力。

11.生理性止血:正常情況下,小血管破損後引起的出血在幾分鐘內就會自行停止,這種現象稱生理性止血。

12.血液凝固(血凝):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凝膠狀態的過程

13.凝血因子: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的物質。

14.內源性凝血途徑:參與凝血的因子全部來自血液。

15.外源性凝血途徑:指始動凝血的組織因子來自組織,不是血液。

16.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腎皮質腎單位腎小管周圍的間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產生。腎病、腎功能障礙→腎性貧血。

2.根據紅細胞生成、破壞以及紅細胞生成調節的基本理論,分析導致貧血的各種原因。

(1)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再生障礙性貧血。

(2)缺鐵:缺鐵性貧血。

(3)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大細胞貧血)。

(4)脾功能亢進:脾性貧血。

(5)缺乏促紅細胞生成素:腎性貧血。

3.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正常人血管內的血液為什麼不發生凝固?

(1)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1.凝血酶原酶複合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的啟用;3.纖維蛋白的形成。

(2)正常人血管內血液不發生凝固的原因:1.正常人血管內皮光滑,血液中無因子ⅲ,不能啟動內、外源性凝血凝血途徑引起血液凝固。

2.血液中存在著抗凝系統,可防止血液凝固。3.

即使有少量凝血因子啟用,血液很快可將之稀釋,不能引起血液凝固。

4.紅細胞的生理特徵有哪些?

(1)紅細胞膜的通透性

(2)紅細胞的可塑變形性

(3)紅細胞的懸浮穩定性

(4)紅細胞的滲透脆性

第四章血液迴圈

1、期前收縮:在心室肌的不應期之後和下一次竇性興奮到達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者來自異位起搏點的興奮刺激,可以出現一次提前的收縮,稱為期前收縮。

2、代償間歇:一次期前收縮之後所出現的一段較長的舒張期稱為代償性間歇

3、復極後不應狀態:慢反應動作電位,慢鈣通道復活速率很慢,動作電位完全復極後,細胞仍處在不應期內

4、自動節律性:心臟特殊傳導系統細胞在沒有外來刺激的條件下,能自動發生節律性興奮,這種特性叫做自動節律性

5、心動週期:心臟一次收縮和舒張構成的乙個機械活動週期

6、每搏輸出量(搏出量):一側心室在一次搏動中射出的血液量

7、射血分數:搏出量與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百分比

8、心輸出量(每分輸出量):一側心室每分鐘射出的血液總量

9、心指數:安靜空腹狀態下,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的每分輸出量

10、心力儲備:心輸出量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11、異長自身調節:通過心肌細胞本身初長度的改變而引起心肌收縮強度的變化

12、心肌收縮能力:心肌不依賴於外部負荷而改變其收縮功能的內在特性

13、等長自身調節:通過改變心肌收縮能力調節心臟幫浦血功能的機制

14動脈血壓:血液在動脈內流動時對單位面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

15、平均動脈壓:乙個心動週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

16、中心靜脈壓: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血壓

17、竇性節律:正常心臟中,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整個心臟的節律性搏動由它控制稱竇性節律

18、全或無收縮:心房和心室分別都是功能合胞體,乙個細胞的興奮可以迅速傳播到全心房或心室,引起整個心房或心室的收縮

19、收縮壓: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力急劇公升高在收縮期中期達到最高值時的血壓

20、舒張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力下降,在舒張末期動脈血壓最低值時的血壓

2、心室肌細胞在一次興奮過程中興奮性週期性變化?簡述其特點及其生理意義?

在心肌細胞興奮過程中,離子通道發生了啟用、失活和復活的一系列變化,相應細胞的興奮性也發生一系列變化。

生理學總結血管生理

二 心血管活動調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包括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心臟和血管受自主神經支配。其中心臟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雙重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可加強心臟活動,而迷走神經相反。心血管中樞分布於從脊髓到大腦的多個水平,其中延髓是調控心血管活動的最基本的中樞。當內環境發生變化時,機體可通過心血管反射進...

生理學總結細胞生理

生理學第二篇總結 這一篇主要講了兩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肌細胞的收縮,物質轉運和訊號轉導也非常主要,需要我們自己課下學習。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主要講了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靜息電位是指靜息時細胞膜兩側存在的內正外負的電位差,重點要理解靜息電位的形成機制 靜息電位的形成主要是k 的跨膜流動引起的。在靜息狀...

動物生理學總結

一 名詞解釋 1 奮性 動物有機體在內外環境變化時,機體內部的新陳代謝都將發生相應的改變,機體的這種特性稱為興奮性。2 內環境 體內細胞直接生存的體液環境即細胞外液。3 負反饋 從受控部分發出的反饋資訊減弱控制部分的活動稱負反饋 4 域強度 在一定的刺激持續時間作用下,引起組織興奮所必須的最小刺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