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導論複習提綱整理總結

2021-10-22 20:16:05 字數 5078 閱讀 8878

第三章地球的外部圈層

@*地球外部圈層的含義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大氣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圍的氣體圈層,是地球最外部的乙個圈層。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層水體所構成的連續圈層。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表層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連續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大氣的物質組成及組分的分類

大氣的物質成份以氮和氧為主,它們以分子、原子或離子的狀態出現;

主要成份:氮、氧、二氧化碳、水,微量惰性氣體。

(1)恆定組分:約90km以下低層大氣中基本保持不變的成份。主要由氮、氧、氬組成,佔大氣總體積的99.96%,還有氖、氦、氡等少量稀有氣體。

(2)可變組份: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氣。通常情況,co2為0.

02%~0.04%,o3約0.01×10-6,水蒸氣低於4%,這三種成份因季節、氣象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變化co2含量猛增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3)不定組份:大氣中可有可無的成份。如塵埃、硫化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煙、金屬粉塵,氟氯烴(cfcs)等。一般為有害於人體健康的汙染物,氟氯烴

(cfcs)則使o3層遭到破壞。不定組份**於火山爆發,森林炎災,海嘯,**等自然災害;也**於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

@*水的型別&地下水的基本型別&冰川的形成與冰川的型別

自然界的水以液態、固態和氣態形式存在於海洋、大陸表層,大氣圈和生物圈之中。

1、海洋水。

2、陸地水(continental water)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與沼澤及冰川。

(1)地面流水沿地表流動的水,水源主要有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根據水源補給特點可分為常年性流水(河流)和暫時性流水(片流、洪流)

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於地表凹槽的經常性或週期性的天然水道。河流有穩定的補給水源,一般以地下水、冰雪融水為主。

/*在一定集水區域內,由大大小小的若干條河流所組成的水流系統稱為水系,其中包括幹流和支流;每條河流和每個水系都從一定陸地面積上獲得補給,這陸地面積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水系與水系之間以分水嶺相隔。分水嶺是區分相鄰河流水系的丘陵或山脈等高地,也是流域的界限。

如大別山是長江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南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3)地下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鬆散堆積物空隙中的水。水源主要來自地面流水和大氣降水,通過岩石或鬆散堆積物的空隙下滲而儲存在地表以下。岩石中存在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是地下水能夠儲存、運動的條件。

*/按埋藏條件分為包氣帶水(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自流水)三種基本型別。

包氣帶水存在於包氣帶中區域性隔水層上的重力水。所謂包氣帶是指潛水面上部岩石的大部分空隙為空氣所充滿的部分。

潛水地面以下飽水帶中第乙個穩定隔水層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潛水的自由表面稱為潛水面。不承受靜水壓力,是無壓力流。

承壓水(自流水)充滿於上下兩個隔水層之間的重力水。特徵是具有較大水壓力。

(4)冰川(glacier)

/*由積雪形成的,並能在壓力和重力作用下運動的冰體。是陸地以上固體形式存在的水。以雪線為界把冰川分為兩部分,上部為粒雪盆(積累區),下部為冰舌區(消融區),它們構成乙個完整的冰川系統。

現在陸地上的冰川主要分布於地球兩極及高山地區。*/

形成於年降雪量等於年消融量的界線(雪線)以上的地區,氣候寒冷是冰川形成的必要條件,另外要有豐富降雪量和合適冰雪堆積的場所。

型別:山岳冰川中、低緯度的高山區沿溝谷向下流動面積小,厚度薄。大陸冰川(冰盾、冰蓋)高緯度和極地地區冰由乙個或數個積雪中心向四面流動分布面積廣,厚度巨大。

@*大氣的分層結構:

按溫度隨高度變化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

按照大氣組成成分的混合狀況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

按電離狀況,可分為電離層和非電離層。

(1). 對流層(troposphere)

1 強烈對流,由此發生各種天氣現象(風、雪、雨、雲等天氣現象);

2 受人類活動影響最顯著。通常所說的大氣汙染就是指此層。

(2). 平流層(stratosphere)

2 含多層臭氧層,吸收紫外線(臭氧較重,下沉到平流層中), 對生命起保護作用。佔地球臭氧量的90%;

3 臭氧吸收紫外線。氣溫雖高度公升高初時不變,後反而公升高。(熱源來自太陽短波輻射) ;

4氣流以水平方向運動為主,垂直運動十分緩慢,因此得名。例如火山塵埃,可以在平流層下部停留多年,使全球氣溫降低;

5 水氣少、塵埃少、透明度高,很少氣象現象發生;氣流平穩,是飛機飛行的理想場所。

(3). 中間層(mesosphere)(高空對流層)

1無臭氧,氣溫隨高度增大而下降, 2出現空氣的垂直對流,但空氣太稀薄,又無水蒸氣,無風雨。

3層的頂部出現弱電離現象,是無線電波的反射層。

(4). 暖層(thermosphere)或電離層(ionosphere)

2 空氣質點受太陽輻射和高能宇宙粒子作用,溫度迅速公升高(500km達到1200°c),溫差相差很大;

3 氧、氦氣等被分解,處於原子或離子狀態,故又稱電離層,按電離程度可分為幾個電離層,各層反射不同波長無線電波,對遠距離短波無線電通訊有重要意義。

(5). 散逸層(exosphere)(外逸層)

1人造衛星軌道處。

@*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運動的動力,大氣環流及其成因

大氣的熱量分布狀況是產生各種大氣現象和過程的根本原因。

(1)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故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太陽輻射到達地球首先進入大氣圈,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紅外線,大部分可見光能穿透大氣射到地面,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溫度增高,也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熱量,主要集中在紅外線部分,屬長波輻射,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是低層大氣增溫的直接熱源。

(2)大氣的運動的動力

大氣環流是大氣層中大規模氣流運動。大氣環流過程是全球大氣熱量交換、水分輸送和能量交換過程,是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氣產生運動的根本原因是氣壓分布不均勻,即在氣壓梯度力(單位質量空氣在氣壓場中所受的作用力)作用下沿氣壓梯度力方向運動。

(2)大氣環流及成因: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海陸差異&地形

大氣運動複雜,在全球尺度上對大氣執行狀態的時間平均存在明顯的(統計)分布規律,反映全球大氣大規模運動的基本狀態和格局,稱為大氣環流。在高緯與低緯之間、海洋與陸地之間,由於冷熱不均出現氣壓差異,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氣環流。

(3)氣團

一定範圍內的大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質(溫度、濕度、透明度等)分布和變化均勻,相對穩定,稱為氣團。

(4)氣旋與反氣旋

氣旋三維空間上的大尺度渦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氣壓低於四周的水平空氣渦旋,也稱低氣壓,是氣壓系統中的低壓,北半球氣旋範圍內空氣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相反。氣旋的強度一般用其中心氣壓值表示。氣旋中心氣壓值愈低,氣旋愈強;反之,氣旋愈弱。

由於氣旋的低層氣流輻合,有利於上公升運動的產生,因而常伴有陰雨天氣。

按結構特徵分:鋒面氣旋與無鋒面氣旋

按地理位置分:溫帶氣旋與熱帶氣旋。

溫帶氣旋:有鋒面結構,直徑1000-2000km,在西風帶自西向東移。

熱帶氣旋:又可稱為熱帶風暴、颱風或颶風。(中國過去稱為颱風)

反氣旋:三維空間上的大尺度渦旋,在同一高度上,其中心氣壓高於四周的氣壓,因此也稱為高(氣)壓。反氣旋在北半球作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正好相反。

@*海水的運動的形成及定義

海浪是海洋中波浪現象的總稱,是海水運動的最基本形式.包括波峰、波谷、波長和波高4個要素。

洋流又稱海流。是大規模海水以相對穩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動。洋流分布主要受盛行風、海水密度不均,地轉偏向力、海底地形、海岸輪廓和島嶼等影響。

流動方向既有水平方向,也有垂直方向。其中構成迴圈流動的稱為大洋環流。

赤道流由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下形成的強大漂流,它包括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它起始於大洋的東海岸附近,自東向西橫貫各大洋,是一支較穩定的洋流。

西風漂流是在盛行西風作用下海水幾乎全年向東運動的漂流。

南極繞極環流是在極地東風作用下形成的表層大洋環流,它是世界大洋中唯一繞

地球一周的環流。在它與西風漂流交界處,由於科里奧利力作用形成南極輻散

帶,深層海水上公升。

潮汐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週期性公升降現象稱為潮汐。海面公升高,海水湧上海岸叫漲潮;海面下降,海水從岸上後退,叫落潮。漲潮時海水面最高處稱為高潮,落潮時海水最低處稱為低潮。

高潮與低潮的高差稱潮差。潮差大小是以朔望月為週期變化的。潮差最大時稱大潮,反之稱小潮。

第五章地質年代與地質作用

一、地質作用的型別

地質學把自然界引起地殼或岩石圈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地表形態等不斷發生變化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把引起這些變化的自然動力稱為地質營力;而傳播能量的媒介稱為介質。

引起地質作用的能量**主要包括地球外部的能源和地球內部的能源兩種。地球外部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和日月引力能。地球內部的能源主要包括重力能、地熱能、地球旋轉能及化學能、結晶能等。

地質作用可根據能量**和發生部位分為表層地質作用和內部地質作用兩大類。

(一)表層地質作用

表層地質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發生在地球表層的地質作(又稱外動力地質作用或外力地質作用)。主要來自地球以外的太陽輻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促使了地球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運動與迴圈,使它們成為改造地殼表面或表層的直接動力(即地質營力)。同時,在地球外部圈層的運動過程中,地球內部的重力能與旋轉能等也起著重要作用。

地質營力總是通過一定的介質來起作用的。表層地質作用的地質營力按介質的物理狀態(液、固、氣)分為3種情況:介質為液態(即水)的營力主要有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和海洋;介質為固態的營力主要有冰川;介質為氣態的營力主要為大氣和風。

所以,由這些營力在表層產生的作用分別稱為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地下水的地質作用、海洋的地質作用、湖泊的地質作用、冰川的地質作用及風的地質作用等。

雖然表層地質作用的營力有多種型別,介質條件差異甚大,地質作用的特點也各不相同,但每種營力一般都按照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這樣的過程進行。這幾種作用既代表了表層地質作用的序列,也是表層地質作用的主要型別。

(1)風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環境下,由於氣溫、大氣、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殼或岩石圈的岩石、礦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壞的地質作用。風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變得鬆軟,為剝蝕作用創造條件,是表層作用的前導。

地球科學導論》學習指導 第七章

第七章水圈 1 地球表層的水分迴圈和水量平衡 1.1 地球表層的水分迴圈 1 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上除了存在於各種礦物中的化合水 結合水以及為深層岩石所封存的液態水以外,海洋 河流 湖泊 沼澤 地下水 冰川和大氣水分等共同構成地球上的水圈。其中海洋是水圈的主體,它的面積約3.61億km2,佔全球表面...

地球科學導論》學習指導第六章

第六章大氣圈 1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1 1大氣的組成 現在的大氣圈是地球長期演化的結果,其發育和演變又受到地球其他圈層發育演變的影響。由於大氣中存在著空氣的對流運動 湍流運動和分子擴散,大約在100km高度以下氣體混合均勻而稱為組成均勻的均勻層,此層以上稱為非均勻層。均勻層中的大氣可以看作是由幹潔大...

市場營銷導論複習提綱

1 什麼是市場營銷?構成市場營銷概念範疇的四個要素是哪些?概念 1 識別 期望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營利性管理活動 2 對思想 產品及勞務進行設計 定價 及分銷的計畫和實施的過程,從而產生滿足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 要素 主體 市場中賣方的活動 核心 關注消費者的需求 目的 實現商品的價值轉移 性質 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