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好課」的心得體會

2021-10-07 17:35:19 字數 1663 閱讀 9158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如何評好課,直接關係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我想,評課與聽課是密不可分的,聽好課是評好課的前提,所以,要想評好課,就必須聽好課;在聽好課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評好課。聽課、評課是乙個整體,結合繼續教育學習的備好課和上好課的兩輪培訓,結合自己個人積累的一些經驗,我覺得評好課要做到:

課前認真準備、課上認真聽課、課後認真評課。

一、課前認真準備。聽課前,要先了解聽課的課題,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教學設計過程,並查閱、檢視與聽課、評課內容相關的材料。 如教材、課標、教參、課例等。

聽課前熟悉所要聽的內容,心裡有準備,聽課的時候會更有針對性,對教學活動中的每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做到心中有數,評課的時候,心中更有底。評課的準備必須充分,如果對課標要求不清楚,未能占有一定的課程資源,對此內容的教學設計未做過相應的思考,請問,如何談得上聽得認真?評得認真?

所以,課前準備必不可少。

二、課上認真聽課。聽課時要認真,要做到一聽、二看、三記、四想。

所謂聽,要認真聽。聽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聽聽課學生的發言。認真地聽一節課是很累的,特別是聽一些不夠精彩的課更累。

但是,我覺得,只要認真、細心地聽,無論課的好壞,作為聽課的人都會有收穫。

所謂看,要仔細看。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觀察課堂上發生的一切,特別是一些小的細節,師生的表情、動作等等。

所謂記,要重點記。記錄課堂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主要內容。真實地記錄課堂,真實地記錄評課的過程,真實地記錄自己的評價,這樣的聽課記錄是我們老師們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日積月累,對我們老師的成長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所謂想,就是多思考。課堂上不僅要邊聽、邊看,還要邊想,把聽到的、看到的經過自己的大腦想一想;與所查的材料對比想一想。聽課之前可以想,聽課的過程中可以想,聽完課了還可以想。

不斷地琢磨,不斷換角度思考,可以使我們評出的課更有深度。

總之,聽課必須本著向別人學習的態度,進入課堂後就要自覺遵守課堂紀律,要求學生做到的,聽課者必須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認真聽、仔細看、重點記、多思考,不能漫不經心,不能東張西望,不能思想開小差,不能隨意說話議論,不能干擾學生學習,不能干擾老師上課,更不遲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菸、喝水、干擾教學秩序等。

三、課後認真評課。評課就是表達自己對課的評價。經常有老師怕說錯,於是,只聽不說成了很多老師的習慣。

我想,聽了課,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會上沒有機會說,會後,同事之間還可以交換意見。我們要積極評價一節課的優點,也要中肯指出一節課的不足,這樣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真正起到促進教研活動開展提高教學水平的作用。積極評價一節課,不能一味褒揚,以致評課流於形式;指出一節課的不足,也不能求全責備,以致評課淪為意氣之爭。

要思考以什麼方式加以點評,實現點評的目的。實事求是的講,我們分析授課教師的心理也好,傾聽教師本人的自評也好,其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教師,而是或激勵、或督促、或幫助。對授課老師的優點要肯定,而且還要虛心學習,對授課教師的不足也要實事求是地講出來,和大家**。

但要注意,優點要說得充分,缺點要說得委婉,這樣必定可以促進共同提高。總之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去認真學習認真總結某一節課,心平氣和、氣氛熱烈、科學認真地評價一節課,才能體現出對授課人的應有的尊重和評課人的應有的謙謹,這樣也才是有效的有意義的評課工作。

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聽課和評課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要更好地利用這一形式,和同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自己授課水平和評課水平。

評好課心得體會

通過將近一年的 評好課 專題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深知評價課的優劣,不同的時期,標準不盡相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必為過多的花哨而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課,根據學生的需要教學。提倡富有個性和特色的教學,學生喜歡 質量不錯 就是好課。一 怎樣才能評好課呢?第一 從聽課入手,記好第一手...

評好課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五 加強學習,使點評更有特色 要想真正評好課,必須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教育學 心理學 演講與口才,學習課的模式,掌握學科特點,熟悉各種課型,並在實踐中學會推敲點評的語言,這樣才能給優秀者錦上添花,給不足者雪中送炭,使點評別有一番風味。二 好課的標準 1 設計別出心裁 假如乙個教師只是按...

評好課學習心得體會

看完陳大偉教授的觀課議課的常規知識使我這個上班6年的教師茅塞頓開,從中受益匪淺。觀課就是讓我們進一步去讀懂課堂,進一步讀懂課堂。觀實際上也就是觀察,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 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 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第一。觀適應了課堂教學形式的變化,今天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過去我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