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

2021-09-28 21:47:48 字數 1564 閱讀 3467

一、博物館實習部分

來到逸夫博物館,在文字解說和岩石實物的結合下,我們對岩漿巖,變質岩,沉積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漿巖是由上地幔和地殼深處形成的岩漿,在其揮發力及地質應力作用下,沿構造脆弱帶上公升到地殼上部或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其中,侵入地下的稱為「侵入巖」,噴出地表的稱為「噴出巖」。岩漿巖大部分為塊狀結晶岩石,內部有一些特有的礦物和結構構造,如氣孔構造、杏仁構造。

岩漿巖和周圍的岩石一般具有界限,且具有淬火邊岩漿巖

變質岩是地殼中原來已經存在岩石,由於溫度、壓力以及介質條件的改變,發生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等多方面的改造轉變,在基本保持固態的情況下發生變質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岩石。變質岩可以說是「繼承與發展」,既有原來岩石的一些特點,又有由於條件改變而呈現出的不同點。

沉積岩是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岩石的風化剝蝕產物、火山物質等原始物質被流水、風、冰川等搬運到海灘、湖泊等適合場所沉積下來,再進過固結而形成的一類岩石。顏色是沉積岩最直觀的標誌,其最典型的特徵是具有層理和層面構造,即表面有波痕、泥裂等沉積構造痕跡。還有因為化學成因的晶體印模,結核以及生物成因的生物遺骸等.

沉積岩2、南望山實習部分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對南望山進行了考察。通過課上學到的和博物館實習獲得的知識,以及老師的講解,我們對南望山上各個地方的岩石進行辨認從而分析其類別,特點以及年代。南望山上地層主要分三個組,即中志留墳頭溝組,上泥盆五通組,下二疊孤峰組。

在墳頭組,我們對岩壁進行了考察 。主要考察的是沉積岩, 在考察的第一處地區也就是志留紀的墳頭組,觀察了岩石層次及地質構造同時也判定了岩石的型別主要是砂岩。且有從厚到薄的變化,呈一層層累積狀態,一般來說,厚的地方砂礫較粗,薄的地方砂礫較細。

地層傾斜,說明收到過外力作用。並且通過老師的解說,我們了解了在很久以前南望山是海洋,由於大陸變遷,海洋變成山地。風沙的沉積作用的快慢決定了我們所觀察的沉積岩也就是砂岩顆粒的大小在成岩作用下固結為砂岩。

在南望山上主要觀察到的是中細砂岩,還有一些粗砂。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由於岩層外表風化較強流水作用的侵蝕其中含有鐵元素砂岩呈現鐵紅色而呈現出白色的則是含有碳酸鈣。

在上泥盆五通組處,呈現的是一塊塊突出地面的大石頭。這裡的岩石也屬於沉積岩,以石英顆粒組成的礫岩為主,發著特殊的光澤。石頭硬度較大,錘子也不容易敲碎。

顆粒粒徑較大,大小均勻。老師解釋,這裡以前是屬於海陸過渡帶,大河會攜帶來許多碎屑物然後再此沉積。經過流水的沖刷,石頭變得比較圓,稜角逐漸被磨去,且表面布有較多氣孔。

接下來我們到了下二疊孤峰組,這裡由於中間開了一條路,所以兩邊的地層特徵較明顯。 此處的變化比較大,以矽質巖為主,矽質岩是經過化學反應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從層理看出這裡以前有強烈的構造作用,既有水平的也有直立的。

有些地方上部彎曲部分已被沖刷,留下了傾斜部分。這裡曾經是深海區,與另外兩處剛好呈一定的區域變化。接著我們來到了路的另一邊,這一邊的地層斷層較明顯,主要是基於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而且顯正斷層。

總結 經過這兩次的實習,我們對書本上的知識加以了實踐。不僅使書本上的知識學以所用,也讓我們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南望山也從一座簡單的山,變成了包含許多地質資訊的寶庫

小組成員:許志遠盧彬鵬郭大鵬陳運龍葉宗傑

地球科學概論課間野外考察報告

再走大約200公尺的路程,觀察到了波痕,非常平整的層面上有類似水波紋的痕跡,這是由於水底的波所造成,但是並非所有的層積都有波痕,通過波痕也可以推測出水流方向。在觀察波痕的附近又看到了棋格狀剪節理,x形,所夾的角不是直角,為乙個鈍角乙個銳角,是同時形成的,叫做共軛,銳角的平分方向擠壓所形成。第三站我們...

地球科學概論的學習體會

大家常說,地球是目前適宜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這個家園既為人類提供生活必需的糧食 水 能源和礦產資源,也常給人類帶來諸如火山 海嘯等災難。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奧秘,當成自己的夢想。探索地球奧秘,不能僅僅停留在地球表面。地球是由多個圈層組成的。它的外圈,有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

地球科學概論第七章岩漿作用與岩漿巖

第七章岩漿作用與岩漿巖 第一節噴出作用與噴出巖 岩漿作用的定義 岩漿在地下深處形成後,向上運移或噴溢地表的作用過程,稱岩漿作用。岩漿向上運移 侵位後,在某處冷凝下來形成岩石的作用過程,稱侵入作用 淺成和深成侵入 形成侵入巖。岩漿噴出地表冷凝成岩的作用過程叫火山作用或噴出作用。形成火山岩或噴出巖。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