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大辭典活動構造與新構造學活動構造與新構造學

2023-02-08 17:42:03 字數 4780 閱讀 9841

總論【活動構造學】active tectonics見86頁「活動構造學」。

【新構造學】neotectonics見86頁「新構造學」。

【新構造】neotectonics由挽近時期地殼構造運動產生的地質構造。「新構造「一詞由前蘇聯地質學家奧布魯切夫在2023年首先提出,指自新近紀到第四紀初期的地質構造。有些學者曾指出:

在此之前已有人,如里克特(克蘭斯(等,已分別通過阿爾卑斯山北部和波羅的海東部的研究工作,提出過新構造運動一詞。但較系統和在學術界影響最大的仍是奧布魯切夫。新構造最主要的特點是:

不僅造成岩石(層)的變動,而且直接表現於地貌形態上。不同學者對新構造使用過的各種術語有:新構造的構造、形狀構造、形狀構造單元、地貌構造、形態構造、地形大形態。

新構造有多種表現形態:如新褶皺構造、活動斷裂和活動斷裂帶、新造山帶、現代裂谷、現代地裂、活動斷塊、構造地貌和地貌變形、近代火山活動、近代**活動、**斷層、**地表破裂和**錯位等。

【新構造運動】neotectonic movement挽近地質時期的地殼構造運動。舒爾茨指造成現代地勢基本特點的構造作用。尼古拉耶夫把新近紀到現代的構造運動統歸為新構造運動。

並認為新構造運動的特點具普遍性和節奏性,它最普通的表現形式是振盪運動。長期以來,新構造學者曾一致認為「差異性斷塊公升降」是新構造運動最主要的特徵。最新研究結果卻揭示,水平運動是新構造運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運動方式。

不同學者對新構造運動的時限有不同的見解。新構造運動有多種形式,如地殼水平運動與地殼垂直運動,內生運動與外生運動,區域性運動與區域性性運動,造山運動與非造山運動,斷層蠕滑運動與斷層黏滑運動,海平面公升降運動,動壓負荷運動與靜壓負荷運動,流體地質動力運動,以及拱曲運動、掀斜運動、地穹運動、地裂運動、塊狀運動和旋扭運動等。

【挽近地殼運動】neoid crust movement2023年李四光提出的名詞,認為在地質記錄不完全的地區,要確定構造運動發生的時期及其持續的時間,往往有很大的困難,任意作主觀的斷定難免鑄成錯誤、引起混亂。因此,概括地標示時期的名詞,是有一定效用的。挽近一詞和前蘇聯學者所倡導的新構造運動,在時間的含義上,大致近似,但並不完全一樣。

因為「挽近」是相對概念,在地質研究程度較高的、地層鑑定清楚的地區,則可使用更確切的名詞。

【新構造運動普遍性】neotectonic generality新構造期中,不管在地球上的那一部分,無論是活動地帶,還是相對穩定地區,都發生著型別不同、強度不等的地殼運動;即使在所謂穩定的地台區,新構造運動也是相當明顯的。例如在東歐和北歐,據測定其垂直運動速率為每年±0 2厘公尺。這就是新構造運動的普遍性。

【新構造運動繼承性】neotectonic inheritance新構造運動往往與老構造運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構造對新構造起著顯著控制作用。例如,中國西部在新構造期中,地槽系之間的塔里木地塊表現為差異運動微弱的地塊隆起,而各地槽部分則形成受深大斷裂控制的大幅度的強烈差異性斷塊構造,就繼承了老構造運動的基本特點。

【新構造運動間歇性】neotectonic intermittence又稱新構造運動波動性(neotectonic fluctuation)、新構造運動振盪性(neotectonic oscillation)。新構造運動的活動不是連續不斷的或直線式的,乙個地區運動的強度有強有弱,運動的速度時快時慢,或者時而活動時而停滯,這種性質稱為間歇性。由於間歇性垂直公升降運動的影響,在地貌上往往形成各種型別的多層地貌,同時還使相關沉積物的巖相發生韻律式演變。

地理、地質工作者常常利用新構造垂直運動的間歇性,作為劃分和對比第四紀地層、判斷地貌相對時代的一種重要依據;中國地文期的劃分和對比,就是以此為理論基礎的。新構造時期的水平運動,同樣具有明顯的間歇性。

【新構造運動差異性】differentiaofneotectonics,neotectonic diversity新構造運動在運動的速度、幅度、動態、運動型別及其結果等方面的差異。新構造運動的差異性在不同的新構造單元中表現是不同的。由於新構造運動與老構造運動,在多數情況下表現為構造的繼承性,新構造的性質受大地構造單元的控制;因此,新構造運動的差異性,首先表現在不同大地構造單元之間。

例如,在地槽區和地台區,新構造無論是運動的速度、幅度、型別等,都有顯著的差異。另一方面新構造運動具有新生性,而新生的構造常可以劃分為獨立的新構造單元,其運動速度、幅度、型別及其結果都有獨特的表現,也顯示出新構造運動的差異性。

【對照性地形】contrast relief能夠反映新構造運動和新構造特徵的地貌,稱為對照性地形。如新構造強烈上公升區表現為切割強烈、地形陡峻的高山;新構造相對穩定區表現為準平原或剝蝕平原等。這一術語多見於俄文及翻譯文獻。

由於缺乏確切性和具體性,至今未被中國地質、地貌學界廣泛採用。

【新構造期】neotectonic period新構造運動出現的地質時期。關於新構造期的起始時間,不同學者的見解有分歧。這些分歧意見歸納起來有四種:

①新近紀—第四紀初;②第四紀時期;③新近紀—現在;④認為是造成現代地形基本輪廓的構造作用時期,這個意見實質上對新構造期未予具體時間限制。其實,全球不同地區的新構造運動出現的時期,可能是略有先後的。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學者多支援「新近紀至現代」的認識,其依據是:

中國地形基本輪廓的形成,強烈構造運動的重新出現,下降地區轉變為隆起,新斷陷盆地的形成,以及中國東部大量基性熔岩的噴發(中新世和第四紀)等。丁國瑜等2023年建議把新構造運動定義為「自上新世晚期(東部相當喜馬拉雅運動第二幕,西部相當喜馬拉雅運動第三幕)以來發生的構造運動。它對塑造中國現代地形輪廓起重要作用。

上新世晚期可看作是新構造期的開始,距今約340萬年。」理由是:青藏高原和甘肅、新疆地區巨大山系的主要隆起時期發生在上新世晚期至第四紀早期,這期運動奠定了中國西部的現代地貌輪廓,並使自然地理環境進入乙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期運動也使中國東部的地貌形態基本定型並形成了現代河流系統。

在沉積區也有上新世晚期構造運動的反映,例如,陽原、蔚縣泥河灣組與下伏三趾馬紅土的不整合,以及三門峽和渭河地塹的下三門組與下伏地層間的不整合等。新構造期中地殼運動也有活躍和寧靜時期的變化。中國廣大地區可將新構造期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①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初,新構造運動強烈階段;②更新世—全新世,間歇性運動階段;③數百年前—現在,現代地殼運動階段。

【現代地質時期】recent geological period?決定現代山地高度及現代盆地深度的劇烈地殼垂直運動出現的時期。起初有人認為這一時期是冰期的一部分;實際上,決定現代地形起伏的時期可推至冰期之前,並非全屬冰期以來。?

後來,更多學者把它看作幾百年、幾十年前到現在所處的地質時期。

【地殼穩定性】crust stability在工程地質學中,通常把地殼穩定性區分為區域地殼穩定性、場地穩定性和岩體穩定性。區域地殼穩定性與區域的新構造運動背景有關,並且以**烈度的區域分布特徵為主要指標之一。在工程地質學中地殼穩定性研究是工程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內容。

從大地構造角度研究地殼穩定性結果表明,在相對穩定的地區內,有較為活動的地段;反之,在地殼活動性強的地區,也存在著相對穩定的地段,即「安全島」。這對指導重大工程地殼穩定性選區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構造活動性】tectonic activity某一地區或某一地帶在挽近地質時期內構造活動的程度。**與構造活動性有密切關係,一般構造變動發生的時期越新,構造活動性越強,則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構造活動性研究是工程地質學和**地質學的基礎性工作,對於工程地基穩定性評價和**區劃等具有重要意義。

【活動構造單元】active tectonic element?第四紀以來(或晚第四紀以來)活動或斷續活動的構造帶或構造區。?現今正在活動或斷續活動的構造帶或構造區。

如活動斷裂帶、活動地塊,以至活動板塊。

【相對公升降波】relative elevator subsidence w**e相鄰地殼相對上公升、下降有如波狀運動的現象。為舍里亞科夫馬格尼茨基等所發現。波長與地殼大構造單元的規模相仿,也可與相應區域的形態構造規模相比擬。

在地台區(如北美地台)波長為600~800千公尺、460千公尺、150~160千公尺;在活動區(日本列島)波長為180~250千公尺或更短。他們認為這種現象是地球內部構造原因造成的。

【詹森海岸成因分類】johnson'scoastgeneticclassification 美國地貌學家戴維斯(w. d**is,1909)曾試圖依據成因原則對現代海岸進行分類;這項工作後來由他的學生詹森(d. johnson)完成。

詹森把海岸運動的方向作為分類的主要標誌,區分出:①下沉岸,②上公升岸,③中性岸,④複式岸;並擬定了上公升岸和下沉岸的發育圖式。海岸的發育,除與地殼變動、海面公升降因素有關,還受地質構造、岩石性質、海岸原始地貌以及入海河流、波浪、潮汐、海流、生物作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海岸型別不可能依據單一的標誌進行劃分,至於海岸運動的方向,也不能單純看作是現代地殼運動的產物,因為現代運動是在冰後期海面長期上公升的背景之上進行的。詹森的海岸分類雖然有各種不足之處,有的地方甚至是錯誤的;但仍不失其實用意義,因此長期以來還不斷被地貌學家和新構造學家引用。

【現代地殼破裂網路】recent fracturing network of the crust現代地殼破裂所顯示的一種網狀組合型式。根據地質構造、**活動和地貌研究,以及衛星像片解釋提供的資料,發現在中國廣大範圍內,普遍存在著一種規則的、正在活動的網路狀破裂系統。這個破裂網路既受較老地質時期斷裂構造控制,又有其新生的特點;它對**活動、現代構造運動和地貌發育等,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

因此,對於**新構造、現代構造應力場及**預報工作都有一定意義。國外地質文獻曾提及世界其他地區也普遍存在著類似的地殼破裂網狀組合型式。

【現代世界最高隆起區】recenthighestelevationin the world 中國的青藏高原是現代世界最高隆起區。高原面平均海拔4500公尺,最高峰珠穆朗瑪海拔8844.43公尺。

據最新研究資料,高原的隆公升主要是自上新世末—更新世初發生的喜馬拉雅運動以來形成的,它是乙個最新的隆起區。

【現代世界最深坳陷帶】recent deepest depression in the world位於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匯聚帶的馬里亞納海溝,由於受板塊俯衝作用的牽引,最深達11034公尺,是現代海洋中拗陷最深的海溝。

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

一 博物館實習部分 來到逸夫博物館,在文字解說和岩石實物的結合下,我們對岩漿巖,變質岩,沉積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岩漿巖是由上地幔和地殼深處形成的岩漿,在其揮發力及地質應力作用下,沿構造脆弱帶上公升到地殼上部或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其中,侵入地下的稱為 侵入巖 噴出地表的稱為 噴出巖 岩漿巖大部分為塊狀...

地球科學概論的學習體會

大家常說,地球是目前適宜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這個家園既為人類提供生活必需的糧食 水 能源和礦產資源,也常給人類帶來諸如火山 海嘯等災難。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奧秘,當成自己的夢想。探索地球奧秘,不能僅僅停留在地球表面。地球是由多個圈層組成的。它的外圈,有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

地球科學導論複習提綱整理總結

第三章地球的外部圈層 地球外部圈層的含義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大氣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圍的氣體圈層,是地球最外部的乙個圈層。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層水體所構成的連續圈層。生物圈 biosphere 是指地球表層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連續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