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

2021-09-22 10:13:29 字數 1102 閱讀 6513

從圖書館借回來這本書,傅雷的譯本,共三冊,本來打算在兩天內讀完的,結果中間斷斷續續有些事,最後看完這本書,還是沒有超過乙個星期。

看第一冊時是耐著性子看,看第二冊時已經有了興趣,但是有些地方寫到法國的風土人情社會概括,還是會粗粗地瀏覽一遍便跳過去,等到看到第三冊,這本書裡的任何乙個字,都不肯跳過去了。

翻開這本書的題記,羅曼羅蘭就說,把這本書獻給全世界正在戰鬥的人們。然後往下讀,又看到《約翰克里斯朵夫》這一名字的出處,「當你遇到約翰克里斯朵夫的面容之日,便是你將死而不死之日」。我當下便覺得,我找對書了。

或者是書找對我了,冥冥之中又安排我在此時讀這本書,在我「將死之日」,給予我力量去重生。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懂「戰鬥」這兩個字的意思,可是我同樣也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數不清的人在「戰鬥」。他們在人生中孤獨掙扎,時而也彷徨墮落,是的,他們彷徨,迷茫,脆弱,有太多侷限,但是他們終究不肯屈服於眼前的被統治,要為自己的自由而戰。

他們本可以「樂天知命」,上帝給我哪些,我就享受哪些。亦或者他們不斷的掙扎戰鬥,最後的結果仍是失敗,仍是回到原點。但是他們相信,他們生來是要做戰士的,戰士最大的光榮,是「死得其所」,馬革裹屍,削減沙場,乃是他們最光榮的歸宿。

就像寶劍,即使命中註定就要被折斷,但是戰鬥過的劍鋒,你抹殺不了刻在他上面的驕傲。

克里斯朵夫最終還是一死,就像書中所講到的一樣,「每個人都要輪到去登上千古長存的受難的高崗,每個人都要遇到千古不滅的痛苦,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每個人都追隨著抗拒過死,否認過死,而終於不得不死的人」,面對冥冥中掌管這一切的,他最終還是失敗。但是這種失敗,乃見證了他人生的意義。

「他倒下去了,被馬蹄踐踏著,鮮血淋漓的爬著,爬到了山頂上,鍛鍊靈魂的野火在雲中吐著火焰……戰鬥完了,精闢歷盡,於是他珍惜他的失敗,明白了他的界限,努力的在主替我們劃定的範圍內,完成主的意志,為的是等待播種收穫,把那些艱苦美妙的勞作做完一吼,能有權利躺在山腳下休息,對陽光普照的山峰說,祝福你們,我不欣賞你們的光明,但你們的陰影對我是甜美的」

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對於這種天生要做戰士的人,他一生最大的幸福,或者上天能給予他的最大眷顧,就是能和乙個懂他的,愛他的人共同走過人生。但是可惜的是,克里斯朵夫,上帝連這一點都沒有給他。寫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告訴那些戰鬥的人,乙個愛你懂你的人對你人生的重要,不要低估他們。

09歷史一吳蘭婷

《約翰 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讀了 約翰 克里斯朵夫 這本書以後它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然而,乙個人的歷程裡,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我欣賞 約翰 克里斯朵夫 的什麼呢?很多,比如情節,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

《約翰 克利斯朵夫》讀後感

我愛 因為在 的殿堂裡,貝多芬的 命運交響曲 能給予我心靈上深深的震憾,約翰 克利斯朵夫 讀後感。我愛文學,不論是托爾斯泰的凝重,或是徐志摩的醉情,都無法改變我對羅曼?羅蘭的那份衷情。他使我第一次聽到了文字的聲音,感受到蒼白的文字,猶如化成一陣陣氳氤的水汽,拂過我的耳畔 一串串音符,衝撞著我的心靈。...

《斐多》讀後感

在家裡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封面很古老的書,淡黃是書頁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旁邊的弟弟說我膽子這麼小看了這本書後不會胡思亂想,帶著這個好奇我走進了 斐多 斐多 是柏拉圖對話錄中的一篇,記載著蘇格拉底臨死當天的情況。蘇格拉底是微笑著擁抱死神的。他一直追求讓自己的靈魂擺脫肉體的桎梏。他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