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學複習材料

2021-09-22 09:05:58 字數 5118 閱讀 6620

第一類:名詞題

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適應所維持的一種協調狀態。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密切聯絡、相互作用並具有一定結構、完成一定功能的綜合體,或者說是由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依存組成乙個生態功能單位。

生物多樣性:生物的多樣化和變異性以及物種生境的生態複雜性稱為生物的多樣性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種及其組成的群落和生態系統。

生態位:生態位是生物物種在完成其正常生活週期時所表現出的對環境綜合適應的特性,即乙個物質在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功能與地位。

生態農業: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新增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糧食安全:在保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所有人都能夠獲取其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足夠的、營養的、安全的食物。

可持續農業:採取某種使用和維護自然資源基礎的方式,以及實行技術變革和機制性改革,以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得到不斷滿足的農業。

社會救助:是國家和社會對公民在生活困難時為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而提供的援助,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對社會成員及其家庭在遇到年老、疾病、傷殘、死亡、災害或其它風險時給予相應的物質和服務幫助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福利制度

絕對貧困: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個人或家庭依靠其勞動所得或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維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狀況。

參與性農村發展:是指通過賦權使農村居民有機會參與到與自己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生產活動中,並在參與過程中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

集約農業: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利用現代管理手段來管理農業,優化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改進資源利用方式,增加農業投入,持續提高資源產出率和農業綜合生產力,實現集約化經營的資源節約型。

農村城鎮化:是指各種要素不斷在農村城鎮中集聚,農村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城鎮數量、規模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

第二類:簡析題

生態系統的調控機制

(1)自然調控機制:反饋機制,多元重複機制。

(2)人工調控機制:直接調控,間接調控機制

保持生態平衡的途徑

(1)增加組成成分的多樣性 (2)不超過生態閥植 (2)巧設食物鏈結構(2)生態環境的人為調控。

優良品種的特點

(1) 豐產性 (2)穩產性 (3)優質性 (4)早熟性 (5)廣適性

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1)農業科技成果成果的推廣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現實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2)農業推廣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3)農業推廣是改善農民地位,提高農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的內容

(1)產前的決策、計畫

(2)產中的組織、監督

(3)產後的核算、評價

農業政策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有:

①指導作用 ②協調作用 ③激勵作用 ④調控作用 ⑤約束作用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目標:

①經濟上可持續性 ②社會可持續性 ③生態的可持續性

生態平衡的基本特徵有:

①物質與能量的輸入與輸出保持相對平衡

②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保持合理的比例與速度

③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相對穩定

④生態系統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農業有哪些多種功能。

(1)經濟功能 2)遊憩功能 3)社會功能 4)教育功能

(5)環保功能 6)醫療功能 7)文化功能

簡析經濟的發展出現的四種經濟提供物。

(1)第一種經濟提供物是產品。

(2)第二種經濟提供物是商品。

(3)第三種經濟提供物是服務。

(4)第四種經濟提供物是體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發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不斷下降

(2)農村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3)農業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趨於合理

(4)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成效

(5)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成功推進

(6)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

(7)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8)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如何切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

(1)切實加強領導

(2)完善執行機制

(3)拓寬服務內容

(4)切實搞好服務

第三類:思考題(參考要點)

一、當前我國農村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

(1)農業效益低下,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約束和市場競爭。主要表現為:產品供給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結構問題突出 ;其次,農業發展面臨嚴重的資源約束;第三農業發展面臨著**自由化的挑戰。

(2)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緩慢,就業問題突出,社會事業嚴重滯後。表現為.工業化、城鎮化程序緩慢,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其次,農村社會事業嚴重滯後。(

(3)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

二、為什麼要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1)增加農民收入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體現社會主義本質,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

(2)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生產的發展。有利於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

(3)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國內需求,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保持農村社會穩定,有利於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5)有利於保證"糧食安全",有利於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6)有利於社會穩定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

三、技術條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技術改變自然資源的經濟意義;

(2)技術進步有利益減少區域發展對產地資源的依賴程度;

(3)技術進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結構多樣化;

(4)技術進步還為區域勞動就業開闢了廣闊的出路。

四、我國農村社會現代化的戰略措施?

(1)把農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2)進一步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

(3)合理開發農村資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4)加速農村城市化程序,促進農村的繁榮;

(5)積極發展農村科技事業,促進農村社會現代化的迅速發展;

(6)開展整治體制改革,培育農村基層社會組織,實現農村社會的協調發展;

(7)給農村社會現代化建設創造乙個有利的社會環境。

五、以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觀形成的背景及其對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意義?

(1)人口的壓力

(2)自然資源的短缺和耗竭

(3)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危機與發展危機

意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戰略目標,即食物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和保護環境資源的重要保證。因為沒有生產持續性,農業系統就會萎縮;沒有經濟持續性,農民就沒有積極性;沒有生態持續性,就沒有發展可言。

六、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1)是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好耕地

(2)是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3)是加強對糧食產區和種糧農民的支援,保護好農民的積極性

(4)提高主產區糧食生產水平,要調整種植業結構,糧食生產要優化品質,搞好轉化、提高效

(5)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

(6)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核心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關鍵是發展農業學技術。

(7)健全糧食市場體系,繼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對農業進行直接補貼。

(8)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有效作用。把糧食資源配置到有效的環節。同時,也要加強國家的巨集觀調控,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七、中國農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1)可持續發展是國情所需

改革開放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農業的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的道路。一是解決人口增長和消化剩餘勞動力的需要。二是解決合理利用有限資源的需要。

三是協調環境與發展關係的需要。

(2)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共同利益

人類居住在同乙個地球上,生態環境問題已超越國家和地區的界限,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利益所在,控制人口,保護資源是人類共同任務。

八、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特徵

(1)市場化。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均在市場機制下執行,其生產要素由市場配置,其產品及勞務進入國內、國外兩個農產品市場交換。農業企業與農戶要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按照市場交易規則,參與國內、國外農產品市場競爭,實現農產品價值。

(2)資訊化。它通過資訊和知識及時、準確、有效的獲取、處理、傳播和應用,把農業資訊及時準確地傳達到農民手中,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營銷資訊化,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公升級,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

(3)科學化。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栽培設施等技術裝備;應用附載高新技術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採用省工、節本、優質、高效、安全的栽培、飼養等生產技術,實現生產技術的現代化;採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現代化。

(4)社會化。按社會化生產執行規律,實行農業的專業化、區域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生產,形成供、產、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實現農業生產社會化。

(5)農業產業化經營。業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戶為基礎,以龍頭為依託,以社會化系列服務為手段,在更大規模上優化配置資源,實行高層次的專業化、集約化和社會化的協作經營方式,將農業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絡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

九、技術條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技術改變自然資源的經濟意義;

(2)技術進步有利益減少區域發展對產地資源的依賴程度;

(3)技術進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結構多樣化;

(4)技術進步還為區域勞動就業開闢了廣闊的出路。

十、為什麼說我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重在建設節約型農業?

我國目前處於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顯著提高的階段,市場對多樣、安全、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長。但由於人均水、土等自然資源缺乏,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農業發展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已接近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的極限。

二是農業資源衰減正日益成為農業發展的瓶頸。

三是農業基礎條件弱化。

四是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力量相對薄弱,農業科技含量仍然偏低。

農業推廣學

一 名詞解釋 1.農村發展 是指農村綜合發展。即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的全面發展,促進農.林.牧.副.漁各業及各產業的綜合發展,實現人口素質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農村持續穩定的發展。2.溝通 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運用媒介彼此交流資訊的過程。3.創...

關於農業推廣學

全國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農業推廣學試題 課程 02678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一項創新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基礎在試驗示範期,速度在 a 交替...

農業推廣最終複習

名詞解釋 1.狹義的農業推廣 把大學和科學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通過適當的方法介紹給農民,使農民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並且在生產中採用,從而增加其收入。2.廣義的農業推廣 不單純地指推廣農業技術,還包括教育農民 組織農民以及改善農民實際的生活。3.農業技術推廣 是指通過試驗示範培訓指導以及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