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學

2023-01-12 13:36:05 字數 4235 閱讀 1345

一、名詞解釋:

1.農村發展:是指農村綜合發展。

即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的全面發展,促進農.

林.牧.副.

漁各業及各產業的綜合發展,實現人口素質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農村持續穩定的發展。

2.溝通: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運用媒介彼此交流資訊的過程。

3.創新的擴散:是指某項創新在一定時間內,通過一定渠道在某一社會系統的成員之間被傳播的過程。

4.創新採用:是指農民從認識意想創新到自覺採用該項創新的心理行為變化過程。

5.農戶訪問:是指農業推廣人員深入到農戶家中或田間進行訪問的一種農業推廣方法。

6.行政型農業推廣組織:是由國家**在各級設定的農業推廣機構,其組織目標和服務物件廣泛,涉及到全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利益。

7.專案型農業推廣組織:根據農業推廣專案而設定的農業推廣機構。其組織規模屬於中等偏小。

8.農業推廣人員: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以農業推廣活動為主要職業的專職人員。

9.有形磨損:是指由於成果原有優良特性的退化或喪失而不再具有推廣價值。

10.無形磨損:是指新的更優良的成果的產生和投入應用,使舊的成果過期失效。

11.推廣度:指單項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程度。即推廣度=實際推廣規模/應推廣規模×100%

12.推廣指數:是反應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狀況的乙個綜合指標。即推廣指數=(推廣度×推廣率)1/2

二、簡答題

1.簡述農業科技成果的構成條件。

答:農業科技成果的構成條件有四個步驟、三個新、兩個意義和乙個前提。(1)四個步驟包括選題、論證和總體方案設計;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示範、推廣和生產應用;調查、總結和完善提高。

(2)三個新:是指農業科技成果應是新發明、新發現、新改進。(3)兩個意義主要是強調農業科技成果的作用。

即在理論上的學術價值和在生產上的實用價值。(4)乙個前提:農業科技成果是以得到社會認可為前提的。

2.農業推廣人員必須具備的知識包括哪些?

答:農業推廣人員應具備的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農業經濟知識(2)農村生活知識(3)政策與法規知識(4)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5)技術知識(6)推廣學的基本知識。

3.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的特點是什麼?

答: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是以企業機構設定的農業推廣機構為主,大都以公司形態出現,其工作目標是為了增加企業機構的經濟效益,服務物件是其產品的消費者,主要側重於特定專業化農場或農民。其特點有:

(1)技術特徵以實物性技術為主,也兼一些操作性技術,(2)中等規模,(3)推廣決策形式基本上是上層單位決策,(4)組織內部工作人員的地位確定、關係清楚,(5)其公共職責是以其產品消費者為範圍,而其成果測量是以增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來估計的。

4.簡述農業推廣專案計畫制定的方式。

答:推廣專案計畫的制定方式主要有以下三大類:(1)自上而下式:

是指上級**機關為滿足某種方針與政策的需要而代為擬定計畫,然後自上而下地由各級**人員傳遞並執行計畫,農民只是被動地遵照上級的指示從事農業活動,沒有機會主動地表達他們的問題與需要。(2)由下而上式:由農民根據自己的需要擬定計畫,請上級人員給予協助或指導。

(3)聯合制定式:重視包括農民在內的各級人員的參與,集合各階層人士的見識與智慧型,共商計畫事宜。

5.怎樣才能搞好小組討論?

答:搞好小組討論必須注意以下問題:(1)討論前必須明確討論目標,確定參加人員及小組規模、討論地點、資訊發布、議事日程以及討論內容準備。

(2)討論中推廣人員認真主持討論。如開始時,由主持人把日程安排簡要地介紹一遍,討論時作好記錄以及控制好時間等。

6.創新採用分為哪幾個階段?

答:創新採用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1)認識階段:

是農民最初聽到或通過其他途徑意識到某項創新存在但未得到詳細資訊的階段。(2)興趣階段:是農民看到該項創新對他有用而且可行的階段。

(3)評價階段:是農**系自己實際情況,對採用創新作出利弊評價的階段。(4)試驗階段:

是農民進行小規模試驗的階段。(5)採用(或放棄)階段:是農民根據試驗結果決定採用還是放棄創新的階段。

7.簡述創新擴散曲線的型別。

答:有兩大型別:(1)以時間為橫座標,以某項創新的累計採用者數量或百分率為縱座標畫出的曲線:

①:s曲線,它說明創新在擴散初期採用率很低,後來逐漸提高,創新一旦被該社會系統裡許多成員採用之後,採用率再度下降直至終結。②j型曲線它說明有時在擴散初期採用率一直徘徊不公升,只是到了後期才急劇上公升。

(2)鈴型曲線,它是以採用者的非累計數量或百分率為縱座標畫出的曲線。

8.影響農民行為改變的驅動力是什麼?

答:農民行為改變的驅動力有:經濟發展的需要、現代技術的效用、先進的推廣服務、各種機會的增多、政策環境的改善、對外聯絡的增強等。

9. 簡述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週期性。

答:農業科技成果總體上的無限性和個體上的有限性的統一,使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過程呈現明顯的週期性。農業科技成果的生命週期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投入期。(2)發展期。(3)成熟期。

(4)衰退期。

三、論述題

1.為什麼說我國農業推廣計畫的制定與檢測評估需要參與式的方法?

答:推廣專案是整個推廣工作的組成要素,在制定專案計畫時,每乙個推廣人員都有參與的權力,而且推廣是向社會公眾尤其是向農民提供諮詢服務的,涉及到的領域相當廣泛,因此要求在推廣專案的計畫和評估過程中,形成一種吸收全社會特別是推廣物件參與的機制。過去我國的農業推廣工作,由於沒有嚴格的科學計畫制定制度和工作規範,有過許多教訓,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廣計畫是自上而下制定的因而缺少對農民、農業及農村發展實際情況的了解,從而導致計畫與活動很難做到切實可行。(2)推廣計畫主要是由農業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負責制定,因而是為執行國家或地方**的計畫方針服務的,不利於調動推廣人員與農民的積極性。(3)推廣計畫主要是靜態的計畫,缺少系統、科學的監測評估制度,因而難以及時得到資訊反饋以修正和完善專案。

(4)計畫的執行是以行政手段為主,很少運用溝通原理對農民進行有效的教育與引導,結果不能實現農民行為的自願改變。(5)推廣計畫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缺少對各有關部門、學科及人員的協調,從而使有限的資源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由此可見我國需要參與式的方法,以增強社群人們的自我決定意識和自信心,從而促進社群的持續發展。

2.試述推廣專案的選擇與確定的原則。

答:選擇推廣專案時要以符合當地生產實際情況並能解決生產中存在的關鍵問題為目標。在此基礎上,依據以下四個條件對農業科技成果進行考察和篩選,以確定推廣專案。

(1)技術先進性,是指在技術效能、技術經濟指標諸方面,新成果比原有技術更優越。(2)經濟合理性,是指新成果產出與投入的比值高,推廣新成果能給生產者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3)生態適應性,是指農業科技成果對某一生態環境條件的適合性,它是由農業區域性特點決定的。

(4)生產可行性,是指新成果不僅能解決生產上的某些問題,而且應與推廣區域的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相適應。

3.怎樣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

答:推廣人員要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應做到以下五個方面。(1)正確認識各種推廣方法的特點。

不同的推廣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其適用範圍也不同。(2)根據推廣的目標與目的選擇和運用推廣方法。如推廣目的為技術指導,可用方法示範、成果示範、實地參觀、短期培訓等推廣方法,而推廣目的為大眾接觸時,宜採用新聞報道、廣播電視等推廣方法。

(3)根據技術創新及其採用過程不同階段的特點擊擇和運用推廣方法。第一根據創新的特點擊用適當的推廣方法。如對可試驗性及可觀察性強的技術創新,應用成果示範的效果較好。

第二根據創新採用過程不同階段的特點擊擇推廣方法。如在認識階段用大眾傳播方法效果較好,而在說服階段用人際溝通方法效果較好。(4)根據採用者的型別選擇和運用推廣方法。

對早期採用者而言,大眾傳播方法比人際溝通方法更重要。對晚期採用者而言,人際溝通方法比大眾傳播法更重要。(5)根據推廣機構的資源條件選擇和運用推廣方法。

如在推廣人員比較充足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個別指導方法的應用,而在推廣人員缺乏的地區較多採用群體指導方法。

4.試述成果示範的方法。

答:(1)示範前制定好示範計畫。具體做好下列工作:

①確定示範應解決的問題和應實現的目標;②收集與採用新措施相關的全面資訊;③尋求推廣物件和地方領導的幫助,選擇有代表性的示範戶;④選擇示範地塊,使人們易於去該地參觀;⑤制定一項全面的工作計畫,分解每乙個工作步驟,並將各項責任落實到人;⑥訪問示範農戶,以確信他們了解示範的目的並懂得如何進行示範。(2)示範期間。其工作如下:

①尋求當地領導和農民的參與、合作;②經常去示範現場觀察示範結果;③利用示範地點舉行會議,組織參觀,鼓勵示範農民講解示範過程;④對示範區和非示範區的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進行結果比較;⑤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宣傳示範結果。(3)示範後總結。①評價示範過程和示範結果;②為感興趣的服務物件繼續提供培訓和資訊諮詢。

關於農業推廣學

全國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農業推廣學試題 課程 02678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一項創新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基礎在試驗示範期,速度在 a 交替...

農業推廣學複習材料

第一類 名詞題 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物與環境 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適應所維持的一種協調狀態。生態系統 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生物之間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密切聯絡 相互作用並具有一定結構 完成一定功能的綜合體,或者說是由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依存組成乙個生態功能單位。生物...

農業推廣學教學實習計畫大綱

一目的通過參觀實習,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農業推廣理論與方法在農村發展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激發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培養積極的農業推廣觀念和能力.二時間安排 在課程結束後進行,時間3天.三地點 1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 雅安市農業科技園區 3 雨城區草壩鎮 合江鎮 4 名山縣中鋒萬畝生態茶園 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