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鷹志有感

2021-09-21 02:52:39 字數 4481 閱讀 9126

遠方天空的媽媽

近日,從《讀者》雜誌上讀了《鷹志》一文,內心有一種強烈的震撼,細細品味感受頗深。

你也許見過鷹自由翱翔藍天的雄姿,見過鷹桀驁不馴、**狠毒的捕獵過程,可是你知道鷹是如何從乙隻雛鷹成長為鳥中之王——雄鷹的過程嗎?

小鷹出生六七天後,母鷹為了防止小鷹學會爬行,就會對它進行殘酷的訓練,讓它生命的第一反應就是飛翔。母鷹把巢中的小鷹推到巢邊,然後用力將小鷹推出去,小鷹哀叫著,在快要落入崖谷時突然掙扎著展開了雙翅,向上飛起。

等小鷹學會了飛翔,母鷹會把小鷹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斷,然後從高處推下去。雖然小鷹因折斷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渾身劇痛,但必須掙扎著飛翔,否則就會摔死。掙扎飛翔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時間內就會痊癒,痊癒後的翅膀便堅硬如鐵,更具力量。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怎麼愛才是真正的愛?我覺得母鷹的育子之方值得我們思考、學習。母鷹的行為看似殘酷無情,卻蘊含著深深的愛。

因為母鷹知道鷹有高遠的志向,爬行對鷹來說是恥辱,而飛翔才是高貴和勇敢的象徵,所以小鷹出生後不是像其它小鳥躺在溫暖的巢中嗷嗷待哺,而是早早經歷了一系列艱苦的磨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可是在行動上我們卻忘記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古訓,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都無所謂,就是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過分的溺愛,過多的包辦已經讓孩子失去了很多鍛鍊、感受的機會,這樣下去我們培養出的只能是一棵棵溫室的弱苗而不是真正的人才,更不能成龍成鳳。

鷹的壽命一般能活到七十歲,而到四十歲左右時,它的雙爪開始老化,喙上也結上一層又長又彎的繭,尤其是雙翅上的羽毛厚厚地堆積在一起,不能在天空中輕盈地飛翔。為了讓生命獲得新生,鷹在飛翔中突然撞向懸崖的岩石,把老化的喙和嘴巴連皮帶肉磕掉,滿嘴流著血忍著劇痛等待新喙長出。新喙長出後,它會用新喙把雙爪上的老趾甲乙個個拔掉。

待新的趾甲長出來後,再用新趾甲把身上的舊羽毛扯掉。在漫長的等待中,鷹獲得了新生。

鷹三次血淋淋的自我更新令人驚心動魄,為獲新生勇於向自己挑戰,勇於向生命挑戰的勇氣讓我欽佩。想想凡塵中的我們每天為生活奔波忙碌,名與利、得與失就像鷹身上厚重的羽毛漸漸禁錮著我們的身心,羈絆著追求的步伐,學習鷹的勇氣,放棄一些世俗的東西也許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鬆,追求的目標更加明確,生活地更有意義。

讀《鷹志》有感

很少留意鷹,對鷹的了解僅限於電視節目上的簡單介紹,感覺就是冷酷、殘忍、有王者風範。日前讀完《鷹志》一文,感觸很深,被鷹堅毅勇敢的意志打動。

《鷹志》寫的是鷹的一生。母鷹將小鷹孵化不久後,便不給小鷹餵食,驅使它們互相爭食,自相殘殺,鷹從小就明白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鷹等小鷹的翅膀發育完成後會教它飛行,但鷹的方法不同於一般鳥類,它會把小鷹引到窩邊的懸崖,將小鷹推下去,小鷹如果在落地前不張開翅膀飛翔,就只能摔死。然而小鷹會飛了,也不等於能輕鬆生存下去,母鷹會把小鷹翅膀的大部分骨骼折斷,讓翅膀的骨骼再生,若小鷹沒能掙扎飛起,便無法生存。

印象最深的是鷹讓生命獲得重生的過程。鷹四十歲的時候,雙爪開始老化,喙上結了又長又彎的繭,羽毛也厚厚地堆積在一起,這對捕獵、進食和飛翔影響很大。鷹面臨艱難的選擇:

要麼等死,要麼讓生命獲得新生。鷹都會無所畏懼地選擇後者。它們先把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把老化的喙和嘴巴連皮帶肉磕掉;然後用新長的喙將老趾甲拔掉;最後用新的趾甲把舊的羽毛扯掉。

五個月後,鷹獲得新生,收穫三十年的生命。

鷹之所以能成為鷹,並非天生,而是從出生不久就經歷多次生死磨難練就而成。為了生存,必須吃掉弱小的兄弟姐妹;為了飛翔,必須戰勝恐懼;為了翅膀再生,飛得更遠,必須折斷翅膀,忍受痛苦;為了讓生命新生,必須勇於向自己挑戰,忍著劇痛將老化的喙、趾甲和羽毛去掉;為了不與其它動物相處,寧可忍受孤獨;為了不委屈求存,寧可與對手同歸於盡。

除了鷹的幼年時為了維持生命自相殘殺外,鷹有許多精神值得人類敬佩。鷹的勇敢、頑強、堅毅、忍耐孤獨、寧死不屈、百折不撓、不可戰勝……

與其它鳥類不同,鷹在出生不久後就沒有了父母的關愛,這迫使它盡早自立,自強不息,否則只能成為失敗者,被淘汰。中國有句老話 「窮人的小孩早當家」,並不是窮人的小孩天生能力強,而是環境造就了小孩必須自立。相反,有些家庭條件太好的人,生活無憂無慮,長期依賴父母、長輩、朋友,有困難只想靠別人的幫助,是很難進步的。

長期下去將會對生活、工作沒有積極性,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社會是殘酷的,即使家庭條件優越,工作穩定,生活無憂,不代表沒有競爭者,不代表永遠沒有壓力,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需要肩負的責任,不論是家庭、工作還是社會。

與鷹相比,人在肉體上經歷的痛苦不一定比鷹多,但生活中仍會常常遇到困難和挫折,有人選擇逃避或者抱怨;有人選擇像鷹一樣積極面對,勇往直前。在困難面前選擇逃避的弱者,只會像被吞入腹中的小鷹一樣,最終被淘汰。遇到困難挫折無法解決不一定是人的能力問題,很多時候取決於人的態度,是否願意下定決心,堅持到底。

人的能力有時候也是在困境中練就的,為了考大學,許多莘莘學子起早貪黑學習;為了趕任務,工程師可以日以繼夜的工作;為了創業,許多人甘願冒風險,揹負沉重壓力;為了生存,處於災難中的人們頑強堅持……這些人都具有鷹的毅力、氣魄,對困難的挑戰也是超越自我的過程。

鷹在惡劣環境中選擇弱肉強食;在翅膀骨骼折斷時選擇掙扎飛翔;在懸崖谷底旋轉展開雙翅;在對手面前選擇誓死不從;在生死抉擇面前選擇忍受痛苦,獲得新生。可以說,鷹的一生經歷許多痛苦,而每一次鷹都選擇戰勝恐懼,勇敢面對。尤其在40歲時能忍痛作出生死抉擇,勇於向自己挑戰,其驚人的意志力更值得人學習。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雖然不是敢於嘗試就會成功,但凡事但求安穩只會固步自封,無法脫穎而出,只有敢於向難度挑戰,磨練自己的意志,力爭上游,才能突破自我,才有成功的機會。

選擇成為乙隻普通的小鳥還是振翅翱翔的鷹,取決於我們能否有鷹一樣的堅毅意志,能否像鷹一樣堅持到底,完成自己的志願。乙個人如果有鷹一樣的意志,事業一定會成功;乙個家族如果有鷹一樣的意志,一定會興旺;乙個企業如果有鷹一樣的意志,一定能做得更強大;乙個國家如果有鷹一樣的意志,一定發展得更富強。

鷹的母愛——讀《鷹志》有感子女教育

最近從《讀者》中讀到一篇文章《鷹志》,在讚賞鷹搏擊長空的勇敢堅強、無所畏懼之餘對鷹的母愛產生了頗多的感慨。

鷹生產時至少是雙胞胎,多的可達三四胞胎。母鷹產卵後,耐心地照顧它們。但過不了多久,母鷹便減少小鷹的食物供給,小鷹飢餓難耐,把兄弟姐妹撕的血肉模糊,然後囫圇吞入腹中。

母鷹不僅不為喪子而傷心,反而在一旁鼓勵強者。母鷹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優勝劣汰,因為只有強者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其二是讓小鷹從小就明白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乙隻小鷹出生六七天後,母鷹為了防止它學會爬行,就開始對它進行殘酷的訓練,讓它生命的第一反應就是飛翔。等小鷹能夠飛了,母鷹就會把它們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斷,然後再把它們從高處推下去。小鷹因折斷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渾身劇痛,但它必須掙扎著飛翔,否則就會摔死。

掙扎使它們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時間內便可痊癒,而痊癒後的翅膀將堅硬如鐵,更具力量。母鷹折斷小鷹翅膀的目的是讓它們翅膀中的骨骼再生。如果小鷹不肯掙扎著飛翔,便會墜落到山谷中摔死。

也有的母鷹在小鷹長到可以爬行的時候,就把它推到巢邊,讓它向懸崖下張望。崖下的冷風和暗淡的光線使它渾身發抖,想縮回身子撲入母鷹的懷抱。這時候母鷹突然從巢中飛出,在懸崖邊上下起伏,身軀劃出漂亮的弧線,讓小鷹看到它是怎樣飛翔的,然後回到巢中,用身體將小鷹一點點向外推去。

小鷹嚇得縮緊了身子,岩壁布滿荊棘,有稜角尖利的岩石,還有深不見底的河流和尖叫著跑來跑去的土拔鼠。母鷹長鳴一聲,用力將小鷹推了出去,小鷹哀叫著,身體在空中飄來飄去,而母鷹卻振翅而起,飛向山後。小鷹在墜落中想攀住樹枝和藤蔓,但都沒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掙扎中展開雙翅,盤旋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向上飛起。

它緩緩地向上飛行,最後落在山頂的一塊石頭上。

除此之外,在小鷹出生後一段時間,母鷹還會給它們斷食,不讓它們在母親溫暖的懷抱裡睡覺。它們被餓暈了,腦袋耷拉著,渾身似乎沒有一點力氣,就連眼睛也好像睜不開了。但母鷹仍不可憐它們,它們的狀態一天比一天差,如果再不進食,生命都會有危險。

小鷹終於被餓得不行了,腦袋一點一點低下,似乎低到低處便再也抬不起來,要一命嗚呼了,就在這時,它們突然「呼」地一下把腦袋抬起來,發出一聲聲嘶鳴。小鷹在絕望中發出的嘶鳴極具震撼力,那種尖利、剛烈之音,似乎是從它們喉嚨中飛出的一把把利刃,閃著奪目之光刺向目標。母鷹聽到了小鷹的嘶鳴,從巢中一躍而起,馬上給它們吃東西。

母鷹知道,小鷹能在絕望中不倒下,而且表現出憤怒,說明它有在絕望中迸發力量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鷹。

讀了上述這些故事,我才懂得鷹的精神是被母愛培養出來的,鷹的精神是在殘酷的訓練中磨練出來的,鷹的精神是歷經苦難從而激發出來的。

看看鷹的母愛,愛孩子就是要對它們的意志進行磨練,不擇手段地教會它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哪怕這個過程是心狠手辣、極其殘忍的,甚至會付出犧牲子女生命的代價。而我們人類愛孩子更多的是溺愛,盡量給他們創造乙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哪怕自己受委屈也要讓他們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不要說不忍心對孩子進行殘酷的訓練了,就是簡單的生活技能也都包辦代替了,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衣食無憂的生活,逐漸形成懶惰、依賴的思想,等到他們長大些,再想對他們進行歷練,已經晚了,惰性已經根深蒂固。

如果鷹也像我們這樣溺愛孩子,其結果就是培養出一群空有翅膀不會飛翔的「雞」!

不說別人就拿我來說吧,總覺得三口之家能有多少家務可做啊,無非就是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有呼來喚去的時間自己早做好了,便沒有教孩子從小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在他8歲的時候,有一次他主動動手把褲子洗了,我非但沒有誇獎他,還嫌他洗的不乾淨,自己又重新洗過,等他長大些,再讓他洗自己的衣服,他是一再推脫,再也不願動手了。直到現在,馬上就十八歲了,家務事是只會煮速食麵荷包蛋和洗襪子。

讀《鷹的重生》有感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讀了 鷹的重生 這本書,讀後感觸很深 鷹的故事寓意深刻,鷹的重生歷程觸目驚心,鷹的堅韌意志讓我肅然起敬。鷹在生命將走到盡頭時,而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只能是用喙啄掉羽毛,再忍著巨大的疼痛讓自己重生,在經歷磨練後,長出了更豐滿的羽翼,重新成為空中之王。如 鳳凰涅磐 一樣,在經過風雨之...

讀盧志文有感

讀盧志文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育 感想 讀了盧志文的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育 一書,書中涉及到當今教育發展面臨的許多問題,諸如怎樣做老師 怎樣和學生說話 怎樣讓人生充滿意趣等等。讀後感覺有一些收穫,特別是其中的 杏壇絮語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 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新課改到今天已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十年,在歷史的長...

趙志偉讀《中國孩子的夢》有感

放飛夢想,我們一路起航 古城街道北洛小學五年級二班趙志偉 指導教師 劉淑紅 放飛夢想,我們一路起航 讀 中國孩子的夢 有感 這個暑假我有幸讀了一本好書 中國孩子的夢 四到十五歲孩子的夢構成了全書的內容。乙個個神秘,活潑,甜美,辛酸,憂鬱,明亮的夢把我帶到了童話般的世界中。在這裡,一切都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