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測繪指導書

2021-09-18 22:02:34 字數 3902 閱讀 9077

在測繪之前,首先要對部件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過觀察、研究、分析該部件的結構和工作情況,及認真閱讀指導書,這樣可以了解部件的用途、效能、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零件間的裝配關係。

一、用途、效能和工作原理

(一)用途

主要用於液壓系統的幫浦站。

(二)效能

該齒輪油幫浦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容積效率高、壓力比較高、應用廣泛。

(三)工作原理

齒輪油幫浦是由裝在幫浦體內的一對齒輪組成,幫浦體、端蓋與齒輪的各個齒間槽三者之間形成密封的工作容積。當齒輪按圖示方向旋轉時,右側吸油腔的輪齒逐漸分離。齒間的工作容積逐漸增大,從而形成部分真空。

因而,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吸油管進入吸油腔。吸入到齒間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容積中隨齒輪旋轉帶到左側壓油腔,左側輪齒逐漸嚙合。將油從齒間擠出,經過排油口送入液壓系統中。

二、裝配關係及結構特點

該齒輪油幫浦是由幫浦體、幫浦蓋、主動軸齒輪、 被動軸齒輪等主要零件組成。

幫浦體內腔兩側有兩個直徑不等的孔,分別與輸入油管和輸出油管相連線。孔徑大的是進油孔,孔徑小的是油孔是出油孔。其目的是減少徑向不平衡力。

幫浦體內腔裝有一對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其兩端分別安裝在滾動軸承上。

第三節拆卸部件和畫裝配示意圖

一、拆卸部件

在初步了解部件的基礎上,依次拆卸各零件,這樣可以進一步搞清減速器部件中各零件的裝配關係、結構和作用,弄清零件間的配合關係和配合性質。

注意:(1)拆卸前應先測量一些重要的裝配尺寸,如零件間的相對位置尺寸,兩軸中心距、極限尺寸和裝配間隙等。

(2)注意拆卸順序,對精密的或主要零件,不要使用粗笨的重物敲擊,對精密度較高的過盈配合零件盡量不拆,以免損壞零件。

(3)拆卸後各零件要妥善保管,以免損壞丟失。

二、畫裝配示意圖

裝配示意圖是在部件拆卸過程中所畫的記錄圖樣,其作用是避免由於零件拆卸後可能產生錯亂而給重新裝配時帶來困難,它是通過目測,徒手用簡單的線條示意性地畫出部件的圖樣,主要表達部件的結構、裝配關係、工作原理、傳動路線等,而不是整個部件的詳細結構和各個零件的形狀。畫裝配示意圖時,應採用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國家標準「機構運動簡圖符號」(gb4460-84)中所規定的符號。

注意事項:

(1)圖形畫好後,應編上零件序號或名稱。

(2)標準件應及時確定其尺寸規格。

第四節繪製零件草圖

繪製齒輪油幫浦(標準件除外)所有零件的草圖,標準件,只需測得幾個主要尺寸,從標準中確定其規定標記。

一、畫零件草圖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

零件草圖是目測比例,徒手畫出的零件圖,它是實測零件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整理裝配圖與零件工作圖的主要依據。草圖不能理解為漆漆草草的圖,而應認真地對待草圖的繪製工作,零件草圖滿足以下兩點要求:

(1)零件草圖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內容和要求與零件工作圖一致。

(2)表達完整、線型分明、投影關係正確、字型工整、圖面整潔。

畫零件草圖時注意事項:

(1)注意保持零件各部分的比例關係及各部分的投影關係。

(2)注意選擇比例,一般按1:1畫出,必要時可以放大或縮小。 檢視之間留足注尺寸的位置。

(3)零件的製造缺陷,如刀痕、砂眼、氣孔、及長期使用造成的磨損,不必畫出。

(4)零件上因製造、裝配需要的工藝結構,如倒角、倒園、退刀槽、鑄造園角、凸台、凹坑等,必須畫出。

二、檢視選擇的一般原則

選擇檢視時,基本原則是:在完整、清晰地表達零件內、外形狀結構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圖形數量,以便畫圖和看圖。

(一)主檢視的選擇

主檢視是表達零件最主要的乙個檢視,在選擇主檢視時應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確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其原則是盡量符合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和工作(安裝)位置。這樣便於加工和安裝,通常對軸、套、盤等迴轉體零件選擇其加工位置;對叉架、箱體類零件選擇其工作位置。

(2)確定零件主檢視的投射方向, 選擇最能明顯地反映零件形狀和結構特徵以及各組成形體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樣能較快地看清楚零件的開關與結構。

(二)其它檢視的選擇

主檢視選定以後,其它檢視的選擇考慮以下幾點:

(1) 根據零件的內外結構和複雜程度全面地考慮所需要的其它檢視,使每個檢視有乙個表達重點,注意採用的檢視數目不宜過多,以免繁瑣、重複,導致主次不分。

(2) 優先考慮用基本檢視以及在基本檢視以及在基本檢視上作剖檢視。

(3) 合理布置檢視位置:使圖樣清晰美觀又有利於圖幅的充分利用。

三、作圖步驟

(1)用2h鉛筆畫出各檢視的對稱中心線、作檢視基準線。

(2)畫零件的外形輪廓、主要結構部分。

(3)畫零件的細微結構部分,可採用區域性檢視、區域性剖視、區域性放大和剖面,簡化畫法等。

(4)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修正,然後用hb或b 鉛筆按國家標準線型要求加深。

四、尺寸標註

零件圖上的尺寸標註,要做到完整、清晰、符合標準,且能滿足設計要求和工藝要求。標註尺寸時應做到:

(1)從設計要求和工藝要求出發,選擇恰當的尺寸基準,不要注成封閉尺寸鏈。

(2)尺寸應盡量注在檢視外邊、兩檢視中間。

(3)部件中兩零件有聯絡的部分,尺寸基準應統一。

(4)對於標準結構,如螺紋、退刀槽、輪齒、應把測量結果與標準核對,採用標準值。

(5)重要尺寸,如配合尺寸、定位尺寸、保證工作精度和效能的尺寸等,應直接標註出來。

(6)零件上一些常見結構,如底板、端麵、法蘭盤圖形要按一定的標註方式進行尺寸標註。

五、技術要求

(一)材料

零件材料的確定,可根據實物結合有關標準、手冊的分析初步確定。常用的金屬材料有碳鋼、鑄鐵、銅、鉛、及其合金。參考同型別零件的材料,用模擬法確定或參閱有關手冊。

(二)表面粗糙度

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級可根據各個表面的工作要求及精度等級來確定,可以參考同類零件的粗糙度要求或使用粗糙度樣板進行比較確定,表面粗糙度等級時可根據下面幾點決定:

(1)一般情況下,零件的接觸表面比非接觸表面的粗糙度要求高。

(2)件表面有相對運動時,相對速度越高所受單位面積壓力越大,粗糙度要求越高。

(3)間隙配合的間隙越小,表面粗糙度要求應越高,過盈配合為了保證連線的可靠性亦應有較高要求的粗糙度。

(4)在配合性質相同的條件下,零件尺寸越小則粗糙度要求越高,軸比孔的粗糙度要求高。

(5)要求密封、耐腐蝕或裝飾性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6)受週期載荷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應較高。

(三)形位公差

標註形位公差時參考同型別零件,用模擬法確定,無特殊要求時一律不標註。參閱有關手冊

(四)公差配合的選擇

參考相類似的部件的公差配合,通過分析比較來確定。我們測繪的齒輪油幫浦中,齒輪與軸之間,滾動軸承軸承座與幫浦體孔之間,,軸承內圈與軸之間都有配合要求,選擇時可參考有關手冊。

(五)技術要求

凡是用符號不便於表示,而在製造時或加工後又必須保證的條件和要求都可註寫在「技術要求」中,其內容參閱有關資料手冊,用模擬法確定。

第五節尺寸測量與尺寸數字處理

一、尺寸測量

在測量零件時,應根據零件尺寸的精確程度選用相應的量具,常用的測量工具有游標卡尺、外卡、內卡、直尺、角度規、螺紋規等,精度低的尺寸可用內、外卡及鋼尺測量,精度較高的尺寸應採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

注意事項:

(1)測量時應盡量從基準出發減少測量誤差。

(2)盡量避免尺寸換算以減少錯誤。

二、尺寸數字處理

零件的尺寸有的可以直接量得,有的要經過一定的運算後才能得到,如中心距等,測量所得的尺寸還必須進行尺寸處理:

(1)一般尺寸,大多數情況下要園整到整數。

(2)重要的直徑要取標準值。

(3)對標準結構(如螺紋、鍵槽、齒輪的輪齒)的尺寸要取相應的標準值。

(4)沒有配合關係的尺寸或不重要的尺寸,一般園整到整數。

(5)有配合關係的尺寸(配合孔軸)只測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質和相應公差值,查閱手冊。

(6)有些尺寸要進行複核,如齒輪傳動軸孔中心距要與齒輪的中心距核對。

(7)因磨損、碰傷等原因而使尺寸變動的零件要進行分析,標註復原後的尺寸。

製圖測繪指導書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上海大學計算中心製圖教研組 目錄 1.了解測繪物件和拆卸零件3 2.繪製零件草圖3 3.零件上尺寸的測量方法5 4.根據零件草圖畫裝配圖5 5.由裝配圖畫零件工作圖6 附錄一 測繪日程安排2 附錄二 減速器裝配示意圖6 附錄三 減速器主要零件表達方案參考示例 7 9 附錄四 通氣...

機械製圖測繪指導書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書機械工程系編 主編 何曉鳳主審 吳保豐 參編 吳學農 王春香 錢斌 鄒維剛 2005年6月 一 測繪的目的和意義 零件測繪是根據已有零件,以目測估計圖形與實物的比例,按一定畫法要求去徒手 或部分使用繪圖儀器 繪出零件草圖,再經整理,按比例畫出零件圖的過程。零件測繪對推廣先進技...

製圖測繪指導書正文2版

一 測繪的目的和意義 測繪 就乙個操作過程而言,是指對已有的機器或部件進行拆卸 測量,並畫出草圖 零件圖和裝配圖的過程。簡言之,即為測量與繪圖的過程。然而就測繪的目的而言,則有大小之分,小至修配被損零件或對原有裝置進行技術改造 大到對引進產品實施 反求工程 反求工程 是指探索引進產品的關鍵技術,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