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 四

2021-09-15 10:06:08 字數 4885 閱讀 8676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四)

第五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1、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

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2、資本的原始積累

①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②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途徑是: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①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兩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

②使用價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價值或者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③交換價值和價值

第一,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第二,交換價值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係是: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價值是本質,是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④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勞動者同一勞動過程中表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面,

3、價值量與價值規律

①商品的價值和價值量的決定

第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第二,商品的價值量是部門內部生產同類商品的生產者在競爭中實現的。

②商品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變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勞動的生產率和單個商品的價值量變化成反比,和使用價值量的變化成正比。

③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關係

第一,簡單勞動是指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就能進行的勞動,複雜勞動是指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掌握一定技能的勞動。

第二,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劃分的標準是不同的。

第三,在同樣的勞動時間內,複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要大於簡單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以及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 價值規律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要求是:

第一、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第二、商品交換必須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

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由於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變動,**與價值經常發生背離,但這並沒有否定價值規律等價交換的原則。這是因為:

第一,商品的**是以價值為基礎,供求關係只能影響**,而不能決定**。

第二,但是從商品交換的長期過程看,****和下降的部分會互相抵消,因此**和價值相一致又是必然的。

⑤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

第一,價值規律調節社會資源在整個社會的合理配置。

第二,價值規律促進企業和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三,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價值規律在對經濟活動進行自發調節時,必然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後果

第一,競爭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第三,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社會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4、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

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起源

貨幣的產生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商品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簡單的、個別的、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最後發展到貨幣的價值形式。

5、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特殊的商品。

貨幣在商品經濟社會執行的各種職能。這些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

①價值尺度。價值尺度是貨幣用來表現和衡量商品價值量的大小。貨幣之所以能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這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

價值是**的基礎,**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決定和影響商品**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具體地表現在:商品價值的變化、供求關係和紙幣發行的數量。

②流通手段就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作為流通手段這一方面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商品經濟內在的矛盾,這就存在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③貯藏手段。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在家中貯藏起來,這時的貨幣就是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

④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的特點是先用商品,後付款。 因為貨幣的支付手段會產生錯綜複雜的債權和債務關係,一旦有人到期不能償還債務,就會引起債務的連鎖反應,影響社會經濟的執行,還有可能造成社會經濟的混亂,也存在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⑤世界貨幣。貨幣越出國界,在國際市場上執行一般等價物的職能,這就是世界貨幣的職能。充當世界貨幣必須是**、*****,某些經濟發達國家的紙幣也可以作為世界貨幣。

紙幣是國家強制發行的價值符號。

6、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過程。

其次,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簡單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

最後,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①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剩餘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②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2、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1、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力是勞動者勞動的能力,是潛藏在於人身體中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成為商品基本條件是:①勞動者有人身自由,擁有對勞動力的所有權,它只是將勞動力的使用權在一定時期內出賣給資本家。

②勞動者既無生產資料,又無消費資料。

2、勞動力商品價值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①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勞動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就是維持勞動力生存的過程,因此勞動力的價值包括:

第一,勞動者本人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於勞動力的再生產。

第二,勞動者繁衍後代(家屬)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第三,勞動者所需要的教育和訓練費用,這是指工人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所支出的費用。

第四,勞動力的價值還包括社會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本身的價值,其差額就是剩餘價值。

二、資本主義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權

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是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歸誰支配,並憑藉這種所有和支配實現生產和獲得剩餘產品(利潤或超額利潤)。

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法律原則決定的。為了維護經濟上的所有制關係而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

(二)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資本家憑藉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在等價交換原則的掩蓋下,雇傭工人從事勞動,占有雇傭工人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

三、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一)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作用

1、價值增殖過程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要方面。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兩個方面的統一。

2、價值增殖過程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特徵

①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勞動二重性表現在: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勞動力價值,創造剩餘價值。

②工人的整個勞動時間叫做工作日,工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叫做必要勞動時間,工人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的時間,叫做剩餘勞動時間。

③剩餘價值的本質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這部分價值。剩餘價值的**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3、資本

①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體現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係。。

②馬克思根據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將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生產資料是不變資本,勞動力這部分資本是可變資本。

③馬克思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

第一,進一步揭露只有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才是創造剩餘價值的源泉。

第二,這為研究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剩餘價值率是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剩餘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二)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①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絕對延長生產的剩餘價值,就是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②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於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

③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決與工人的生理因素和社會歷史道德的因素。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①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這就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②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以提高整個社會勞動生產力為條件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要縮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就必須降低勞動力的價值,但又不能降低工人的生活水平。要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就必須:

第一,提高生活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第二,提高與生活資料部門有關的生產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③個別資本家採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得到超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首先採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的差額。它是暫時的經濟現象,一旦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商品社會價值降低,超額剩餘價值消失,生活資料價值降低,勞動力價值降低,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相對剩餘價值產生。

考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

第八章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一 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1 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像自然界的發展一樣,具有自己客觀的規律,揭示這些規律,就能為正確理解過去 把握現在和展望未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要知識點

緒論部分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2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3 馬克思主義主要的思想 三種直接思想 4 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 哲學的基本問題 2 物質概念的經典定義及其意義 3 實踐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4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