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教育戰略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2021-09-05 13:34:01 字數 4888 閱讀 3874

堅持精品戰略構建和諧校園

——上海**學院建立文明單位(和諧校園)特色報告

(送審稿)

和諧校園是上海市高校文明單位建設的具體目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凝聚師生員工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人文基礎,是推動學院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

為了推進我院精神文明由形態文明向功能文明和素質文明的深化與拓展,從2023年起,學院黨委將和諧校園建立工作列入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充分發揮和諧校園建立工作的統領作用,促進學院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經過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在校園文化、教書育人、師德師風、民主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建立特色:堅持精品教育,培養一流人才,發揮高雅藝術健全精神,優美人格的文化引領作用,服務國家戰略,謳歌時代精神,建設先進文化。

一、傳統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

上海**學院始稱「國立**院」,建立於2023年11月27日,首任院長蔡元培。作為中國第一所高等專業**學府,上海**學院創立了中國專業**教育體制與辦學模式,為中國**教育事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八十三年來,學院堅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積澱了深厚的歷史傳統,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建院伊始,學院在致力於專業**教育事業的同時,將培養學生高尚之精神、健全之人格作為重要的辦學目標。2023年11月,《國立**院一覽》開宗明義地對學院的辦學宗旨做了闡述:

「本院為國立**教育機關,目的在養成**專門人才,一方輸入世界**,一方從事整理國樂,期趨向於大同,而培植國民美與和的神志及其藝術」。2023年,又再次闡釋了「發展學生之健全精神,養成優美人格」的育人主張,這些理念成為學院辦學的思想基礎。2023年8月,「和毅莊誠」校訓的正式頒布,對學院的大學文化、辦學目標、為學為人和價值取向進行了高度凝鍊,成為全校師生的精神引導和行為準則。

改革開放以後,我院繼續堅持精品教育戰略,走內涵發展道路,積極參與社會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文明校園,使得大學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內涵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為「整理國樂,培養國民美與和的神志及其藝術」,推進中國**文化的發展進步,學院在保持傳統優勢學科專業世界一流的同時,為適應社會文化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解放思想、創新實踐,相繼開拓了**科技與藝術、藝術管理、**戲劇、現代器樂與打擊樂、數字**藝術等新興複合型專業,成為中國專業**教育領域學科專業設定最完整、與國際**教育發展前沿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最密切的高等**學府,形成和凝練了新時期上海**學院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相容幷包,和而不同」的大學精神。

當前,學院以「辦一流**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為引領,堅持「重視基礎、嚴格教學、精於實踐」的教學傳統,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研和藝術實踐為兩翼,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加強與整合創作、表演、理論、應用四類學科群鏈建設,培養優秀人才,創作精品佳作,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空間,提公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使上海**學院成為中國**教育、**創作、**科技和理論研究最多元、最活躍的中心。

二、堅持精品戰略,培養一流人才

「堅持精品戰略,培養一流人才」是學院長期堅持的辦學思想。近年來,學院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加強高等教育一般規律和藝術教育特殊規律的研究,強化「大中小」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築人才高地,推進國際化辦學,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 堅持內涵發展,研製「本科課程標準」

由於**藝術的特殊屬性以及審美價值判斷過程中的主觀性特點,加之本科**教育專業種類與風格流派繁多,審美判斷多元,學生個體差異大等客觀原因,在我國專業**教育領域至今尚未建立規範、統一的本科課程標準,科學、系統的本科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這是長期以來困擾和制約高等專業**教育進一步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了構建符合高等教育規律與藝術教育規律以及專業**教學特點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藝術審美標準與藝術質量評價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上海**學院在全國首次研製完成了「專業**教育本科課程標準」,將素質教育、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教育理念以及標準化的質量管理和客觀、科學的教學評價思想融為一體。

「課程標準」的研製,是上海**學院「本科教學評估」之後,落實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舉措,突出了專業**教育中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等專業教學特點,充分彰顯上海**學院「重視基礎,嚴格教學,精於實踐」的辦學傳統以及教學管理的內涵與水平,對於提高專業**本科教學工作質量,推進新時期中國高等專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標準研製工作受到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援和積極評價,引起國內各兄弟院校的普遍關注。教育部和文化部專家組認為,上海**學院「專業**教育本科課程標準」為推動中國專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積極的示範效應,是新的歷史時期上海**學院對於中國專業**教育所做出的又一貢獻。

(二)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深入,互動性互補性強

一流的辦學目標離不開一流的師資和一流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為了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學院在加強學科梯隊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的同時,大力推進人才高地建設,不拘一格,廣納賢才,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師資和課程資源,構建國際化師資隊伍和多元化課程模式。

目前,我院共有留學歸國人員105人,佔全校教師比例的39%;其中外籍專家40人,佔全校教師比例的15%;部分專業如管弦系專業教師中,外籍教師比例為36%;鋼琴系留學歸國教師比例為85%,其中外籍教師比例達到46%。現任院長許舒亞教授,是上海市第一位通過面向全球公開選拔從法國回來擔任院長。他們不僅帶來了當前國際**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也帶來了世界**教育的先進理念以及形式多樣的課程教學模式,為豐富充實上海**學院的課程體系建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公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學院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學院先後與國外一些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聘請國際一流的**家擔任我院客座教授或講座教授。如指揮家小澤征爾,鋼琴家傅聰,小提琴家帕爾曼、弗萊舍、祖克曼,大提琴家馬友友,歌唱家瓊·道納門等等。

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優質課程資源。如周小燕歌劇大師班、國際鋼琴大師班、國際聲樂大師班、國際弦樂大師班、國際電子**周、當代**周、傅聰鋼琴大師班、國際單簧管大師班、國際作曲高峰論壇、中日韓青年作曲家論壇、國際**教育論壇等等。

由於學院良好的國際聲譽以及內容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模式,也使得眾多國內外師生慕名學習,使我院成為國際**學術交流的中心之一。除各類短期學習以外,近年來,學院共招收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600多人,其中,亞非拉國家佔54%,歐洲國家佔14%,美洲國家佔7%,分布於我院所有學科專業,既有學習中國**文化的留學生,也有專程前來學習鋼琴演奏、西洋管弦樂器演奏、作曲、指揮等西方傳統強勢專業。

(三)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兩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藝術實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批優秀學生在國內外重要**舞台摘金奪銀取得佳績,震動國內外樂壇,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截止2023年10月,學院師生在國內外重要**賽事中獲獎150人次,**獲獎10人次,其他獎項24人次。其中,研究生沈洋獲得由亞洲文化協會主辦的萬寶龍新聲音大獎;**教育系女子合唱團獲得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女聲組錦標賽金獎、現代**組錦標賽金獎;聲樂歌劇系學生韓蓬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義大利維羅那《圖蘭朵》國際歌劇角色比賽第一名及最佳音質獎;管弦系學生謝哲超獲得第一屆恩斯特國際弦樂比賽提琴組第一名;聲樂歌劇系方穎獲得第七屆中國**金鐘獎聲樂組金獎、民樂系學生張倩淵獲得管樂組金獎、研究生部劉樂獲得古箏組金獎、朱昊獲得鋼琴比賽金獎。

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學」獲批國家級重點學科;「**表演藝術」、「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科技與數字**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批為國家級創新實驗區;「周小燕聲樂藝術工作室」獲得上海市教委和市科委出資共建;「鋼琴藝術」獲批為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美聲演唱教學團隊獲批為國家級教學團隊;美聲演唱教學團隊、小提琴教學演奏教學團隊獲批為上海市級教學團隊;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成為第六批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管弦樂器配器法》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三、服務國家戰略,培養民族**人才

服務國家戰略,培養民族**人才是上海**學院的優良傳統。長期以來,上海**學院始終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特點,開設了民族班和專修班,並且委派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為他們專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畫,編寫具有民族特點的教材,形成了「保持民族風格,掌握科學方法」的富於成效的教學傳統,先後為蒙、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白、侗、瑤、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高山、納西等三十多個少數民族培養了千餘名專門**人才。

這些學生在歷屆全國少數民族**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如藏族學生丹增獲金孔雀獎,彝族學生楊學進獲金鳳獎,藏族學生宗庸卓瑪、昌決卓瑪、回族學生趙勇獲全國少數民族聲樂比賽金獎,蒙族學生朝倫巴圖獲二等獎,維吾爾族學生肉孜獲全國cctv大獎賽民族唱法金獎等等。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各自民族**藝術的代表,有的成長為著名作曲家,如蒙古族莫爾吉胡,朝鮮族鄭俊甲,藏族代尕、覺嘎,滿族陳鋼等;有的成為著名歌唱家,如藏族才旦卓瑪、宗庸卓瑪,維吾爾族***,苗族何紀光、阿旺等等,他們活躍在國內外**舞台,為民族**文化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由於學院在服務國家戰略,培養民族**人才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多次受到國家民委和上海市民委的表彰,兩次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王品素、常留柱等老師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鄭倜、方瓊、曲兆旌老師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目前,學院在面向少數民族地區正常招生的同時,繼續承擔國家民委和教育部的專項培養任務,並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疆文化廳、雲南省文化廳簽訂了《合作培養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協議書》,為新疆、**、內蒙古、雲南等邊疆地區培養少數民族**人才。

四、原創展示魅力,華章獻禮世博

作為**藝術高等院校,學院充分發揮**藝術的文化引領與精神感召作用,以健康、高雅、大氣、謙和的**作品與表演藝術讚美祖國,謳歌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舉世矚目的2023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建設以及運營過程中,我院師生充分發揮學科資源和人才優勢,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積極參與世博,服務世博,奉獻世博,共享世博。為了做好服務世博各項工作,學院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和院長為雙組長的世博工作領導小組,為我院世博工作的圓滿完成提供了組織保障。

(一)原創**展示華夏文明,上海風采

中國2023年上海世博會既是科技的展會,也是文化藝術的盛會,由我院師生創作的各類原創**伴隨著世博會一路走來,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精彩、難忘」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發揮工會職能作用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我們學校現有教職工64人,工會會員64人,在籍學生489人,學校學前班,入班幼兒135人。近年來,學校工會組織在縣教育工地和鎮督學辦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 工會法 全面履行各項職能。在學校管理 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

發揮工會職能作用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1 措施上落實 成立乙個領導小組。成立有校委會成員 工會主席 教代會代表等參加的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校務公開工作小組,並進行明確分工,落實目標責任制,為校務公開的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建立一套公開制度。通過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教職工討論,制定了 推行校務公開民主監督制度的實施方案 明確校務公開的內容 形...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作者 黃美旭 教書育人 教師新概念 2014年第05期 一所學校,只有和諧才能發展,也只有和諧才能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學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把建章立制的 硬 管理同人文精神的 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