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課堂教師讀書心得

2021-08-28 18:21:41 字數 1687 閱讀 4183

我心目中的道德課堂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學習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不可缺少的基礎型和工具型知識。對這樣一門以計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象力為主體的學科,從表面上看似與「道德」毫無聯絡,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數學教學的誤區——「塑造模型」的教育以「應試」為主體的傳統教學觀,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及學習結果。長期以來,這一指導思想導致了數學教學嚴重忽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及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教學包辦了一切,包括塑造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日復一日、處心積慮地使傳授知識的過程看起來更嚴謹、自然、無可挑剔,使學生聽起來更那麼順理成章,確實如此——果真如此。正是這種日復一日傳統意義的「規範化」程式教學,扼殺乙個個活生生心靈的個性化發展,使我們的學生一天天喪失了「懷疑意識」,喪失了自我發現和創新的訓練機會。

二、「道德的數學課堂」及其內涵數學的新課標明確提出了「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其學習的過程。針對這一目標,本人認為,「道德的數學課堂」應包含以下幾點要求:

1、以認知規律為導向,以符合具體教學物件的知識、能力現狀為基本要求。以引導構建知識的立體網路、培養創新能力和學科素質為目標。

備課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師首先必須學會「備學生」。以引導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網路結構為目標,形成有效的知識遷移,為開發潛在的學習能力和終生可持續性發展打好基礎。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現狀,了解每一節課學生必須具有的預備性知識和工具性知識、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教學應該採取的應變策略,等等。

教學設計應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或自然獲得的知識技能,循序漸進,分層拓展,在修正、擴充套件和加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有效情境,通過「轉換」和「整合」讓學生發現不同數學主題之間的聯絡。揭示知識相互影響、相互溝通中的關鍵,這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力的體現。

2、以突破重點、達成目標為前提,但不刻板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不追求教學環節的程式化。

「道德的數學課堂」,應以搭建教學目標為控制系統、教學手段為操作軟體的師生資訊交換互動式平台為準則,在分析到位、預見充分的基礎之上,以問題為線索、以啟發為策略、以創設學生掌握知識所需的相應的認知情境為手段展開教學。當前教學過程的「師勤生懶」現象,嚴重喪失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自我期望與實際學習效果的強烈反差,心理補償失調,應該引起教學者的深刻反思。

3、「道德的數學課堂」應滲透「情感教育」,發揮教育的科學性和文化教育性雙重功能。

教師從心理上認同自己的角色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共同體的參加者和引導者,最大可能地實踐「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一思路應成為新的課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內涵。「讓每乙個學生成功」的辦學理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尊重個性與人格,理解、體諒、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欣賞學生的成功之處,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數學教學應實施「學科本位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轉移」。

通過師生互動的資訊交換及時改進和優化教學環節,以有利於培養素質的學科品格在學生個體身上得到內化為準則,在分析思路、尋求方法上啟導,在能力培養上誘導,在思想方法提煉上指導,讓生命主體獲得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感悟心靈的自由,使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教師的知識情感體驗同時得到發展。這也是教師本身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將學科的專業化、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教學內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學,煥發起課堂活力,這是「道德的教學課堂」提高效率、擺脫「時間效應」陰影的唯一有效途徑。

以教師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教學行為中體現嚴謹、靈活、耐心的治學精神和嚴密、探索、創新的學科品質,充分挖掘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道德資源,讓學生感悟具有道德價值的學科知識,教師的人格魅力同樣是「數學課堂的道德」的內涵。

道德經讀書心得

道德經 是一部關於治國方略的書籍。它主張治理國家要實行 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 治大國烹小鮮 以正治國 無為無不為 這些主張可以說對於現在我們管理國家 企業都具有借鑑意義。例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 道德經 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老子的辯證法的思想裡的量變與質變...

高效課堂讀書心得

在書中第二章 上課 在過程中彰顯智慧型的力量裡,讓我想到了 智慧型課堂 這樣乙個概念。關於智慧型課堂的創設,首先智慧型不能像知識那樣 教給 只能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自然 生成 因此,智慧型的課堂意味著平等融洽,意味著動態生成,意味著生命湧動。在智慧型的課堂裡,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 教案的執行者,而是...

青春課堂讀書心得

讀書,真能占領 瀰漫開放,精騖八極,而善於收束聚集,氣勢如鷹擊長空,縱橫裕如,略無阻礙 之制高點,實為數寥寥矣。一般情形之下,書人攻城略地身臨遏澀之境,峰迴路轉 山重水複,前不見村後不著店,孤苦伶仃,步履維艱,那份愁苦,實不堪受。更兼書人亦是凡夫俗子,哪能沒有來自書外的聒噪?若要贏得 孤寂而讀之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