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材料分析題

2021-08-27 14:05:06 字數 5047 閱讀 1790

1.關於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歷史上的哲學家、思想家有著不同的回答,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

材料ⅰ孟軻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摘自 《孟子·盡心下》)

荀況認為:「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摘自 《荀子·王制》)

材料ⅱ梁啟超說:「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則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舍英雄幾無歷史」。

(摘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十六冊)

胡適說: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許可以毀滅一村一族,他起個念頭,也許可以引起幾十年的血戰。他也許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摘自《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

材料ⅲ黑格爾認為,歷史不是個人隨意創造的,而是決定於某種「世界精神」,偉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人」;拿破崙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騎著馬,馳騁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歷史是偉大人物和王朝的歷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歷史」。

(摘自黑格爾《歷史哲學》、《精神現象學》)

請回答:

(1)材料ⅰ的合理思想和侷限性。

(2)分別指出材料ⅱ和材料ⅲ的不同思想傾向和共同本質。

(3)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

答案要點:

(1)材料ⅰ具有重民、貴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視、肯定人民群眾作用的思想傾向。其侷限性是這些思想以維護和改善剝削階級的統治、維護其長治久安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的;它是就「君」、「民」關係講人民群眾的作用,十分狹隘,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還表現出害怕人民群眾的心理狀態。

(2)材料ⅱ是主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典型觀點。材料ⅲ是客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典型觀點。兩者的共同本質是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3)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佔人口大多數的人們。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

因此可以說,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性力量。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路線。

2.關於我們的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問題,哲學史上不同的哲學家們有著不同的回答,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

材料ⅰ有不少的哲學家是用觀念去驗證某種觀念的真理性。例如斯賓諾莎就認為,認識真理要以真觀念為依據。

材料ⅱ經驗主義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覺,認為凡符合人的感覺的認識就是真理,與感覺相背離的認識則不是真理。

材料ⅲ**哲學家波格丹諾夫則說真理是「社會的全人類的經驗形式」。

請回答:

(1)材料ⅰ、ⅱ、ⅲ中的觀點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主要傾向是什麼?

(2)材料ⅲ的觀點與材料ⅰ和材料ⅱ的觀點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答案要點:

(1)材料ⅰ、ⅱ、ⅲ的觀點在真理標準問題上都屬於主觀真理論,都是在主觀範圍內尋找真理的標準。

(2)材料ⅲ和材料ⅰ、ⅱ中的觀點相比,強調了「社會的全人類的經驗形式」,但實質上仍是主觀真理論,認為多數人的感覺、經驗、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觀世界的範圍之內,無法確定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一種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實際上,大多數人所承認的思想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有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以下是有關唯心主義思想的哲學材料。

材料ⅰ陸九淵:「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摘自《陸九淵集》)

王守仁:「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

(摘自《傳習錄》)

材料ⅱ朱熹認為,「理在氣先」。「宇宙間一理而已,天得知而為天,地得知而為地。」「天地之間,有理有氣。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秉此理,然後有性;必秉此氣,然後有形。」「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使亦無天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

材料ⅲ列寧:「哲學唯心主義是把認識的某一特徵、方面、部分片面地、誇大地……發展(膨脹、擴大)為脫離了物質、脫離了自然的、神話了的絕對。」

(摘自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

請回答:

(1)簡析材料ⅰ的觀點並說明其唯心主義的形式。

(2)簡析材料ⅱ的觀點並說明其唯心主義的形式。

(3)談談你對於材料ⅲ的理解。

答案要點:

(1)陸九淵、王守仁認為只有「心」才是最真實的,而物質世界都是虛幻的,主張「心」即主觀精神是宇宙或物質世界的本原,物質世界派生於精神。這種觀點屬於主觀唯心主義。

(2)朱熹認為在具體事物(「氣」)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種脫離人和具體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氣先」,就是指客觀精神「理」決定事物的存在,「理」是萬事萬物的本原。這種觀點屬於客觀唯心主義。

(3)列寧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義產生的認識論根源。認識是乙個複雜的過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乙個環節或方面加以誇大或絕對化,使精神成為主宰物質的東西,就會導致唯心主義。誇大了感性認識(如感覺)往往會導致主觀唯心主義;誇大了理性認識(如概念)往往會導致客觀唯心主義。

4.運用有關哲學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ⅰ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一些唯物主義者,受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或物體的某些特徵。伽桑狄說:「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

」愛爾維修說:「物質並不是一件東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們稱之為形體的個體,物質這個名詞只能了解為那些為一切形體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認為,廣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體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材料ⅱ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否定了原子是物質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變等傳統思想。一些自然科學家由於不懂得辯證法,認為「原子非物質化了,物質消失了」。馬赫主義者抓住這一點以論證唯心主義,宣稱「物質消失了」,就是「物質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覺,物質是「荒謬的虛構」和「假設」。

(摘自《列寧選集》,第二卷)

材料ⅲ列寧指出:「『物質已在消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迄今我們認識物質所達到的那個界限正在消失,我們的知識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為是絕對的、不變的、原本的物質特性(不可入性、慣性、質量等等)正在消失,現在它們顯現出是相對的,僅為物質的某些狀態所特有的。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

它是客觀實在,它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外。」

(摘自《列寧選集》,第二卷)

請回答:

(1)材料ⅰ所表明的哲學觀點及其侷限性。

(2)材料ⅱ中所體現的自然科學發現同哲學的關係。

(3)結合材料ⅲ中列寧所闡述的思想,簡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學說之間的關係。

答案要點:

(1)材料ⅰ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或物體的某些特性,是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它把具體的物質結構和具體的物質形態誤認為物質一般,把原子的個性看成是物質的共性,沒有把握住物質的惟一特性即客觀實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經受不住唯心主義的攻擊。

(2)材料ⅱ表明,自然科學家不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以致於陷入唯心主義的泥淖而迷失方向。唯心主義則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學發現來論證其哲學觀點的正確性,借而攻擊唯物主義思想。

(3)材料ⅲ中,列寧明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克服了形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侷限性,批判了唯心主義哲學的錯誤並反擊了它們對於唯物主義哲學的進攻,闡明了哲學的物質範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學說之間的辯證關係。哲學的物質範疇指一切物質結構和具體形態的共性即客觀實在性,是共性,具有絕對性。自然科學揭示的物質結構是個性,具有相對性,它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5.關於世界的本原問題,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

材料ⅰ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於水;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恆的。

赫拉克里特認為,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材料ⅱ畢達哥拉斯認為:「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

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於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ⅲ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為:「天履於上,地偎於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矣。」「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材料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

請回答:

(1)材料ⅰ、ⅱ、ⅲ的觀點相同嗎?並加以評述。

(2)材料ⅳ說明了什麼原理,堅持這一原理有何意義?

答案要點:

(1)材料ⅰ、ⅱ、ⅲ的觀點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堅持世界是統一的。不同之點則在於:

材料ⅰ、ⅲ都表現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把世界統一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泰勒斯歸結為水,王充歸結為氣,但都是用物質的東西作為世界的本原;材料ⅱ表現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他們把世界歸結為數,歸結為某種客觀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ⅳ說明的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即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

堅持這一原理的意義在於:

第一,這一原理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石。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它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科學的唯物主義一元論。

第二,這一原理是反對二元論、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銳利**。它證明了:否認世界統一性的二元論不能成立,宗教神學所謂「上帝創造世界」的虛幻和荒謬,唯心主義一元論關於世界統一於精神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它給予唯心主義哲學以根本性的摧毀和打擊。

第三,這一原理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理論基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6.自2023年開始,我國鞋類行業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全行業利潤水平降低,競爭加劇,個別企業甚至出現虧損。但是浙江有一家企業,由於實行了一些新的生產和營銷策略,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有關材料如下。

材料ⅰ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該鞋廠廠長認為,現在的市場不能僅僅用供大於求四個字來概括,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才是對當前市場供求矛盾的準確把握。在供大於求的市場裡也有供不應求的產品,明智的企業家就在於創造出這種產品。

於是他們就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實行產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風格分流,三是檔次分流,四是市場零售與團體消費分流,五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流。通過實行產品分流策略,大大提高了該廠產品的市場應變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材料分析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 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存在著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並回答有關問題。材料 1 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於水 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恆的。赫拉克利特認為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 它過去 現在 未來...

馬克思語錄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馬克思名言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歷史把那些為了廣大的目標...

馬克思語錄

馬克思經典語錄大全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壯起來 有10 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使用 有20 就會活潑起來 有50 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 有100 它就會不顧人間的一切法律 有300 它就敢冒絞首的風險。貪婪 自私是人的本性,這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必然。但是必須有度。必須以社會道德和法律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