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青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2021-08-18 23:09:26 字數 1149 閱讀 9450

有一種偉大叫堅守

---學習優秀共產黨員王萬青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2023年12月26日,上海醫科大學畢業生王萬青告別繁華都市,奔赴瑪曲草原,在以後長達43年的時間裡,他始終堅守當初立下的誓言,堅守醫生的職業道德,堅守對家庭的責任承諾,這份執著與堅定,感動了瑪曲,感動了隴原,也感動了中國。

「城市的生活物質享受的確很豐富,但草原給了我人生的意義。」頒獎典禮上,在接受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採訪時,王萬青說。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少數民族地區,高寒缺氧,條件極為艱苦,2023年,王萬青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後,卻毅然選擇了這裡。 4個人,兩間破舊的土坯房,最貴的醫療裝置是血壓計,這是王萬青最初工作的阿萬倉鄉衛生院。在那裡,他整整待了20年。

這期間,進進出出衛生院的醫務人員不下30人,始終不走的只有他和妻子凱嫪。

1在當時總人口僅有3400餘人的阿萬倉鄉,王萬青每年接診病人3500餘人次,20年累計接診病人7萬餘人次。在當時醫療裝置不足、鄉衛生院基礎設施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他以精湛的醫術,以一名醫生高度的責任心成功救治了無數個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任阿萬倉鄉衛生院院長的10年中,王萬青建立了全鄉3000餘人的門診病歷,使全鄉90%的牧民有了健康檔案,為開展牧民發病情況分析和提高救治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減輕牧民群眾的痛苦,王萬青認識到,光看病送藥還不夠,還要讓他們少得病,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在阿萬倉鄉工作期間,他曾乙個人騎馬帶病完成了全鄉人畜共患的布氏桿菌病的普查摸底,幾次累倒在草地上,也不肯歇息。

的確,是共同的愛、共同的善良、共同的事業,讓上海大學生王萬青與藏族姑娘凱嫪走到了一起。43年來,夫妻倆攜手並肩,走遍了阿萬倉的每一頂帳篷,為生病的牧民群眾送醫送藥,為每乙個適齡兒童及時接種,用

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成為草原上人人誇讚的好「曼巴」!43年來,他把自己的親情、愛情和工作熱情全部融入到養育他的草原。如今,王萬青的4個子女都留在了瑪曲,大兒子、小兒子、孫女都在瑪曲醫療衛生系統工作,一家三代從醫,薪火相傳,造福藏區。

做為最基層一名人民教師,向王萬青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追求理想、淡泊名利的優秀品格,學習他心繫群眾、民族團結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尊尚品質,學習他艱苦創業,奮發有為的敬業精神。王萬青同志是一位愛黨、愛國、愛人民、獻身藏區醫療衛生事業,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傑出典範,是優秀共產黨員的突出代表,他的事蹟在平凡中折射偉大,細微處體現崇高,是廣大群眾,特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金塔縣東大街小學孫鴻

學習王瑛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公司 資訊科技公司在國家電網公司 省電力公司和我公司的倡導下,認真學習了王瑛同志的感人事蹟,大家在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到王瑛同志生前是中共巴中市南江縣委常委 紀委書記,她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勤懇懇 兢兢業業,忘我工作 無私奉獻,嚴於律己 秉公執紀,雖身患絕症仍拼命工作,...

王萬青先進事蹟觀後感

醫者仁心 1968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王萬青,他放棄了上海優越的生活,主動選擇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條件最艱苦的瑪曲草原當了一名普通的醫生。他在甘南州的瑪曲草原上已經整整生活了40多年了。醫者,一直都是崇高的職業。他們扮演者再生父母的角色,他們關懷著每乙個生命。40多年來,王萬青,他視藏鄉為故鄉,...

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近期來,王瑛這個名字在中華大地廣為傳頌,她生前的感人事蹟,在幹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在我國改革發展任務艱鉅繁重的形勢下,王瑛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她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詮釋了紀檢監察幹部 做黨的忠誠衛士 當群眾的貼心人 的真諦,奏響了新時期黨員幹部心繫百姓 忘我奉獻的時代頌歌。她是深入學習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