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室工作流程

2021-08-09 22:23:38 字數 5624 閱讀 3857

第一章、醫院**室各項規章制度

第一節各項規章制度

**室工作制度

1.熟悉各種物品效能、清潔、保養、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操作常規。做到**物品適用、無菌、無致熱源,確保醫療安全。

2.**室應嚴格劃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合理設計收汙、粗洗、精洗包裝、敷料製作、滅菌、無菌物品存放和發放順向路線,不得逆行。汙染物品,未滅菌物品,無菌物品應嚴格分開放置,避免混淆。

3.各種用後的物品,除佈類物品外,均應用化學消毒劑浸泡後再交**室。

4.科室送交滅菌物品應貼化學指標膠帶,標明物品名稱、科室,滅菌日期或失效期、責任者。消毒物品有效期為7天。認真管理科室送消毒,以防差錯或丟失。

5.了解各科室的需求,及時調整、補充。

6.做好物資**、管理工作。**的器材、物品等應按月做好預算,向有關部門請領並做好登記、統計工作。

7.凡沾有膿血的器材須由科室立即洗滌清潔,以免凝固損壞。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應先行消毒後送**室處理。

8.定期測定消毒鍋效能,並做好抽樣及滅菌效果監測。工作人員進入滅菌室須換鞋,戴口罩、帽子。無菌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月大掃除一次;每日紫外線照射一次,每月做無菌包及無菌室空氣培養一次,並有記錄。

由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消毒物品的有效期,過期物品應重新回消。

**室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去汙區管理

目的:控制汙染器械在區域範圍內得到及時清洗消毒,所有的工作流程及環節都必須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技術。

1.按規定由專人、專車**使用過的汙染物品及器具等;

2.**過程中注意不要汙染科室周圍環境;

3.**物品後在汙物分類臺分類核對登記,並採用適當有效的方法清洗消毒;

4.進去汙區必須在緩衝間,戴帽、口罩、手套、換鞋、穿去汙區服裝,進行沖洗時須穿防護衣 、戴防護面罩;

5.出去汙區必須洗手、脫口罩後進入緩衝間,脫防護服、脫去汙區衣服、換鞋、洗手;

6.去汙區劃分三區域:汙物分類臺、粗洗區、精洗區,分類的範圍盡量縮小,保持環境的清潔,保持地面的乾燥;

7.特殊傳染病(朊毒體、sars、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物品**時,應用雙層黃色塑膠袋密封,並做傳染標記,寫病區、姓名、疾病名稱,先用1000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30分鐘後清洗;

8.每日工作結束後,清洗地面一次,浸泡池以含氯消毒劑沖洗及擦拭清潔,開窗通風;

9.**箱每次用後須進行消毒、清洗,**車在**工作結束後進行消毒清洗,所有物品保持乾燥存放;

包裝區管理

目的:工作包裝區域是重複使用醫療器械製作過程,嚴格消毒隔離的目的是保證清洗後的醫療器械不被再次汙染,確保滅菌質量。工作包裝區劃分器械包裝區、敷料包裝區、滅菌區3個區域。

1.凡進入工作包裝區的人員應換鞋、洗手、戴帽子和更衣,儘量減少人員出入,以保證包裝區的空氣潔淨度;

2.從去汙區進入的物品,必須經過徹底清洗消毒方可進入,清潔敷料布類必須從包裝區的傳遞窗才能進入工作包裝區;

3.滅菌區消毒員嚴格按照各類滅菌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檢查物品的外包裝、包外化學指示及標籤專案填寫、正確裝載解除安裝、爐號爐次登記及簽名;

4.工作結束後由專人對環境進行保潔,每個工作區域必須保持空氣潔淨;

5.每月進行一次空氣、物品表面、工作人員手的細菌培養監測並登記;

6.實驗室製劑禁止送**室滅菌。

無菌存放區管理

目的:確保無菌物品存放條件、有效期內使用、空氣質素,嚴禁非無菌物品進入無菌存放區。適用範圍僅限於發放無菌物品的人員,凡進入無菌區的人員應洗手、更衣、換鞋、戴帽子,以保證無菌物品存放間的空氣潔淨度。

1.無菌物品出爐時必須檢查包裝、爐次爐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的填寫,所有滅菌的無菌物品應註明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爐次爐號、消毒員簽名 。

2.無菌物品在距離地面25cm、離牆5cm 、離天花板50cm的儲物架上開放式存放。

3.一次性無菌物品必須去外包裝,方可通過傳遞窗進入無菌物品存放指定的區域。

4.每日用0.1%濃度含氯消毒劑加清水拖地及進行室內檯面、無菌電梯、儲物架的清潔.

5.無菌物品儲存室室溫要求低於24℃,相對溫度應保持在低70%為宜,無菌物品儲存必須放在乾燥潔淨的存放架上;裝載筐每月清潔一次

7.無菌物品名稱標籤必須清晰,包外使用蒸汽壓力化學指示膠帶封口,註明品名、操作者及核對者姓名、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在有效期內安全使用,不超過規定的有效期。

8.無菌物品應包裝嚴密、無破損、潔淨乾燥,若呈潮濕狀態則視為非完全滅菌,不可進入無菌儲存放區內。

9.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檢查無菌物品的質量,不得發放溼包、散包、落地包、髒包、過期包,及時清點過期物品。

消毒**室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區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採用強行通過方式,路線不逆行。

2、汙染、清潔、無菌物品分窗收發,分室存放,設單獨視窗發放,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入內。

3、嚴格掌握各種醫療器材的洗滌、包裝、消毒技術規程。

4、包布容器保持清潔、乾燥、完整、一用一洗。

5、各種消毒包應有明顯滅菌標誌,如名稱、消毒日期、有效期、責任人、消毒者。標誌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

6、嚴格掌握高壓滅菌操作技術,每包放化學指示卡,每日做b-d試驗,每鍋有物理監測記錄,每月一次生物檢測。

7、進入無菌室必須更衣、換鞋、洗手,無菌物品每月一次細菌培養,每月一次空氣、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消毒液培養。

8、每天一次紫外線照射,燈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一次性用品及醫療廢物管理

1、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等由**室統一領取並進行質量驗收,未拆除外包裝放入專室內,已拆除外包裝可放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2、使用後由**室一對一以舊換新,統一毀型,浸泡消毒(1000mg/l消毒靈浸泡1小時)實行登記簽名。

3、醫療廢物由專人負責分類、裝箱,每1—2天由廢物處置中心專用車**,做好登記簽名工作。

4、**點保持環境衛生,堆放整齊,門窗加固防盜。

手衛生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各項要求。

2、醫務人員要掌握洗手和手消毒指徵,規範洗手,正確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劑;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3、各科室洗手盆要保持清潔,有洗手示意圖,肥皂乾式存放;按要求逐步在重點部門和病房**室等處安置「非手觸式洗手設施」和「乾手設施」。

4、各科室應加強對工勤人員手衛生管理和有關知識培訓與教育。

5、院感科對全院員工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提高知曉率;對全院手衛生管理質量進行督察並提供指導。

6、在醫療機構不同環境下工作的醫務人員,手衛生應達到如下要求:

(一)ⅰ類和ⅱ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5cfu/cm2。ⅰ類和ⅱ類區域包括層流潔淨手術室、層流潔淨病房、普通手術室、產房、普通保護性隔離室、**室潔淨區、燒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等。

(二)ⅲ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0cfu/cm2。ⅲ類區域包括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藥室、**室、**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及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等。

(三)ⅳ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5cfu/cm2。ⅳ類區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科及病房。各區域工作的醫務人員的手,均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消毒**室質量控制及追溯制度

1、院感科每月1—2次對消毒**室工作進行指導、質量監督,有記錄,每月評價一次。

2、科室質量控制小組依照標準,每週至少兩次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檢查,有記錄。

3、對清洗、消毒、滅菌操作的過程及清洗、消毒、滅菌質量的日常監測和定期監測均應記錄存檔。記錄要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監測資料和記錄的儲存期為≥6個月,滅菌質量監測資料和記錄的保留期為≥3年。

4、消毒**室**的各類物品均要符合質量標準,每月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查,必要時召開相關人員討論會,追溯相關原因,提出改進意見,有記錄。

消毒**室滅菌物品召回制度

1、消毒**中心對影響滅菌過程和結果的關鍵要素進行記錄,儲存備查,實現可追蹤。

2、物理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並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包內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使用。並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

4、滅菌植入型器械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合格後,無菌物品方可發放。

5、生物監測不合格時,應盡快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並應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後,生物監測連續三次合格後方能使用。

6、滅菌器生物監測不合格時,應先重複一次生物監測程式,如合格,滅菌器可繼續使用;如不合格,應盡快召回上次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並應分析生物監測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後,生物監測連續三次合格後,滅菌器方能使用。

7、對使用了生物監測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檔案,以便跟蹤觀察。

**室與臨床科室聯絡、溝通制度目的:為加強與臨床科室溝通,提高**室護理工作質量,了解**室所提供的服務是否適合科室的需要,特制訂**室與臨床科室溝通制度,以使**室人員更好為臨床第一線服務,持續改進**室工作質量。

1、消毒**室與臨床科室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溝通。

2、溝通方式

(1)下收下送過程中徵詢意見(不定期)。

(2)**交流(不定期)。

(3)發放臨床科室對消毒**室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定期,每月一次)。

3、對臨床科室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資訊,做到件件及時落實,樣樣都有回音,使**室的工作處於內外部的監督機制之中。

4、每月對《臨床科室對消毒**室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分析彙總。

5、每月將臨床對《消毒**室意見調查分析彙總及反饋資訊表》分析彙總結果及改進措施填入並通報每位員工。

去汙區工作制度

1、堅守工作崗位,不得擅離職守。

2、對各類物品要嚴格檢查,凡有破損缺件或感染病人用過的物品未經科內預先處理,拒絕**。

3、**物品經拆包分類,包內器械用多酶清洗液浸泡。

4、物品經多酶液浸泡後,刷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汙物,有關節、縫隙、齒槽的器械,應盡量張開或拆卸,進行徹底刷洗,然後用流動水沖淨。

5、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應消毒後按常規汙染物品處理。特殊感染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病人用過的物品, 高壓消毒後按常規汙染物品處理。

6、 每三天更換各種消毒液一次,每日監測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 防止消毒液汙染周圍環境

7、浸泡物品所用多酶清洗液應按物品汙染程度現配現用。

8、保持**間清潔、整齊,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工作檯面二次。每日用紫外線消毒1小時並做好記錄。

9、在去汙區工作期間不准打手機。

包裝間工作制度

1.物品應分類包裝,同一種類或類別的物品應按順序擺放整齊,以便於使用。

2、認真檢查刀、剪是否銳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所需配齊器械,經第二人核對後進行包裝,貼上包外標籤,注上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並簽名。

3.器械包裝重量不超過7kg,纖維類織物應按使用的順序摺疊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於30×30×50cm,重量不超過5kg。

4.盤、盒、器、皿類物品應單件包裝,若按需要將不同型別的盤、盒、器、皿包裝在一起時,則有蓋的應開啟,所有器皿口子應朝乙個方向,器皿之間用吸濕毛巾隔開,以便蒸汽流通。

5.包布應一用一清潔一消毒,大小合適,禁用破損包布和無孔鋁飯盒。

6.打包可捆紮,需鬆緊合適;包內放132℃壓力蒸汽滅菌指示卡,包布貼上包外標籤。

無菌物品存放間管理制度

1、無菌室專人管理,其他人員未經同意不得入內。

2、進入無菌室必須進行衛生處理,洗手、換鞋、戴帽子、口罩、更衣。

3、無菌室儲存的物品必須經過滅菌處理。

4、嚴格檢查無菌包的質量:包裝是否完整、啟閉孔是否關閉,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是否合格。是否溼包,滅菌有效期是否正確。不合格者不可作為無菌包使用,需重新滅菌。

供應室工作流程

室是醫院內各種無菌物品的 單位,它擔負著醫療器材的清洗 包裝 消毒和 工作。現代醫院 品種繁多,涉及科室廣,使用周轉快,每項工作均關係到醫療 教學 科研的質量。如果消毒不徹底會引起全院性的感染,物品不完善可影響診斷與 因此做好 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醫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 流程...

供應室工作流程

消毒 中心工作流程 消毒 中心有十個標準流程 分類 清洗 消毒 乾燥 器械檢查 保養 包裝 滅菌 儲存 發放。一 1 器械 物品使用後,要及時做好預處理。避免在使用科室清點 核對汙染器械 物品,減少交叉感染。2 人員 配送人員 定時按照規定的路線到使用科室 並做好交接 記錄。3 後,人員與清洗人員交...

供應室標準工作流程

室標準工作流程 七個環節 分類 清洗 檢查包裝 滅菌 儲存 發放 一 1 器械物品使用後,科室及時清除明顯的汙物 常水清洗 避免乾燥,封閉暫存 2 室工作人員定時按照規定的路線,使用專用封閉式 車 或箱 至科內 3 回科後,與清洗人員交接物品數量,避免在科室清點 核對汙染物品 器械,減少交叉感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