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測設計複習

2021-07-31 16:44:20 字數 4673 閱讀 3624

1、路線平面: 道路中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 路線縱斷面; 沿道路中線的豎直剖切,再行展開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線的縱斷面

3、 路線橫斷面; 道路中線上任意一點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該點橫斷面。

1、路線設計:指確定路線空間位置和各部分幾何尺寸的工作

2、路線平面設計:在路線平面圖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線形的過程。

3、路線縱斷面設計:在路線縱斷面圖上研究道路縱坡及坡長的過程。

4、 路線橫斷面設計:在路線橫斷面圖上研究路基斷面形狀的過程

1)極限最小半徑.各級公路按設計速度行駛的車輛能保證安全行車的最小允許半徑。

2)一般最小半徑.各級公路按設計速度行駛的車輛能保證安全、舒適行車的最小允許半徑。

4)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圓曲線半徑較大時,離心力就小,可以不設定超高,而設定與直線段相同的雙向橫坡的路拱形式

1、平曲線:在平面線形中路線轉向處曲線的總稱,包括圓曲線和緩和曲線。

2、圓曲線:道路平面走向改變方向或豎向改變坡度時所設定的連線兩相鄰直線段的圓弧形曲線

3、緩和曲線:平面線形中,在直線與圓曲線、圓曲線與圓曲線之間設定的曲率連續變化的曲線

1.行車視距定義:為了行車安全,駕駛員能隨時看到前面相當遠的一段路程,一旦發現前方路面上有障礙物或迎面來車,能及時採取措施避免相撞,這一必需的距離稱為行車視距

(1)停車視距:指駕駛人員發現前方有障礙物後,採取制定措施使汽車在障礙物前停下來所需要的最短距離

(2)會車視距:在同一車道上兩對向汽車相遇,從相互發現時起,至同時採取制動措施使兩車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離。

(3)錯車視距:在沒有明確劃分車道線的雙車道道路上,兩隊向行駛的車輛相遇,發現後即採取減速避讓措施安全錯車所需的最短距離。

(4)超車視距:在雙車道公路上,後車超越前車時,從開始駛離原車道之處起,至可見逆行車並能超車後安全駛回原車道所需的最短距離。

(4)動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滿載的情況下,汽車行駛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慣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爬坡及加、減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車的重要行駛效能

1道路橫斷面:是指中線上各點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橫斷面設計線和地面線所組成的

地面線:是表徵地面起伏變化的線

設計線:是根據技術標準確定的不同構成部分及其寬度和橫坡度的規則線

1路拱:為了利於路面排水,將路面做成由**向兩側傾斜的拱形

1、超高:為抵消車輛在平曲線路段上行駛時所產生的離心力,將路面做成外側高於內側的單向橫坡的形式

1、選線定義:根據路線基本走向和技術標準,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等因素,通過全面比較,選擇路線的全過程。

3、卵型; 用乙個迴旋線連線兩個同向圓曲線的組合

4、凸型; 兩個同向迴旋線間不插入圓曲線而徑相銜接的組合

五)複合型; 兩個以上同向迴旋線間在曲率相等處相互連線的線形。

六)c型; 同向曲線的兩迴旋線在曲率為零處徑相銜接的線形組合

平曲線最小長度一般情況以6秒行程控制

圓曲橫向力係數越大,則汽車行駛的穩定性越差。

線的最小長度一般要求有3s的行程。

停車視距構成1)反應距離2)制動距離3)安全距離

牽引力必須等於各項行駛阻力之和,這是汽車行駛的必要條件,

附著條件是汽車行駛的充分條件

豎曲線的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主要有三個因素限制,即汽車行駛的緩和衝擊、行駛時間、視距要求。

城市道路橫斷面組成主要包括:行車道、分隔帶、綠帶及行人路。

公路橫斷面組成1行車道2路肩3中間帶4邊坡5邊溝

路拱的形式: 拋物線形直線接拋物線形折線形

影響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文、地質條件、土質及植物覆蓋等

沿溪線佈線要點為:河岸選擇、線位高度選擇、跨河地點選擇

一)直線的優點1、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 2、通視條件好;3、便於測設;4、汽車在直線上行駛受力簡單,方向明確,操作簡易。

二)直線的缺點1直線線形多難與地形相協調,長度不當,破壞線形的連續性,也不與線形設計自身協調。2過長的直線易使駕駛人感到單調、疲倦。3難以目測車間距離。

一)宜採用直線線形的路段:(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區或山間的開闊谷地;

(2)市鎮及其近郊,或規劃方正的農耕區等以直線條為主的地區;(3)長的橋梁、隧道等構造物路段; (4)路線交叉點及其前後;(5)雙車道公路提供超車的路段。

二)當採用長的直線線形時,應注意的問題(1)在直線上縱坡不宜過大,因長直線再加下陡坡更易導致高速。(2)長直線與大半徑凹豎曲線組合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線得到一些緩和。(3)道路兩側過於空曠時,宜採取植不同樹種或設定一定建築物、廣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單調的景觀。

(4)長直線或長下坡的盡頭的平曲線,除曲線半徑、超高、視距等必須符合規定外,還必須採取設定標誌等安全措施。

一)圓曲線的特點1、任一點的曲率半徑常數,曲率常數。2、任一點都不斷改變方向,比直線更能適應地形的變化 3、汽車在圓曲線上行駛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往往比直線上行駛多占用道路寬度。4、汽車在小半徑圓曲線內側行駛時,視覺條件差。

視線受到路塹或其它障礙物的影響較大。5、可循性好、線形美觀

(一)在確定圓曲線半徑時,應注意:(1)一般情況下宜採用超高為2%~4%的圓曲線半徑(2)地形條件受限制時,應採用大於或接近於圓曲線最小半徑的「一般值」。(3)地形條件特殊困難而不得已時,方可採用圓曲線最小半徑的「最小值」。

(4)應同前後線形要素相協調,使之構成連續、均衡的曲線線形。(5)應同縱面線形相配合,必須避免小半徑圓曲線與陡坡相重合。

三、最小曲線長的控制理由1、操縱安全,汽車在曲線上行駛,若曲線短,則駕駛員操作方向盤頻繁而緊張,高速行駛下是危險的。2、減小離心力的變化率3、當偏角很小時,產生錯覺

三、緩和曲線作用1) 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適2) 超高及加寬過渡3)曲率連續變化,便於車輛行駛4)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

緩和曲線的形式1)迴旋線2)三次拋物線3)雙紐線

一) 緩和曲線長度的確定:1、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不過大2、行車道外側因超高產生的附加坡度不過大3、行駛時間不過短4、滿足視覺的要求

二)緩和曲線引數a值的確定;以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來確定最小緩和曲線引數a從視覺條件要求確定a

一、平曲線線形設計一般原則1平面線形應直捷、連續,並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2行駛力學上的要求是基本的,

一、附著係數φ值的影響因素有:1)路面的粗糙程度和潮濕泥濘程度;2)輪胎花紋和氣壓;3)行駛車速;4)荷載

二、汽車行駛對路線的要求1、保證汽車在路上行駛的穩定性2、盡可能提高車速3、保證公路上的行車暢通4、盡量滿足行車舒適

一、縱坡設計的一般要求1.平原地形的縱坡應均勻、平緩。2.

丘陵地形的縱坡應避免過分遷就地形而起伏過大。3.山區的沿河線,應採用平緩的縱坡,坡長不宜超過規定的限值,縱坡不宜大於6%。

4.山區的越嶺線縱坡應力求均勻,不應採用極限或接近極限的坡度,更不宜連續採用極限長度的陡坡夾短距離緩坡的縱坡線形。越嶺展線不應設定反坡。

5.山區的山脊線和山腰線,除結合地形不得已時採用較大的縱坡外,在可能條件下應採用平緩的縱坡。6縱坡設計應對沿線的自然條件,如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考慮,最大限度地保證路基的穩定和道路交通的暢通 7填挖平衡是縱坡設計的重要控制因素,盡量就近移挖作填以減少借方,節省土石方數量和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

8.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縱坡設計的基本規定1最大縱坡度2高原坡度折減3平均縱坡4最小縱坡5)合成坡度6坡長限制7緩和坡段8橋上及橋頭路線的縱坡9隧道部分路線的縱坡

(一)平、縱線形組合的設計原則 1.視覺上自然地引導駕駛的視線,保持視覺的連續性。 2.保持平、縱線形的技術指標大小應均衡,使線形在視覺、心理上保持協調。3.排水順暢,以利於路面排水和行車安全。

4.選擇組合得當的合成坡度,注意線形與自然環境的配合與協調。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和緊張程度。

(二)平、縱線形組合的基本要求(方法)1、平曲線與豎曲線組合宜相互對應,且稍長於豎曲線2、合成坡度的設計應與線形組合設計相結合 3、平、縱面線形組合設計應使線形與自然環境和景觀相配合、協調4平曲線緩而長,且豎曲線坡差小於1%時,平曲線中可包含多個豎曲線。5、豎曲線半徑宜大於平曲線半徑的10~20倍以上

二、平、縱曲線形組合的基本要求1、當豎曲線與平曲線組合時,豎曲線應在平曲線之內,且平曲線應長於豎曲線2、保持平曲線與豎曲線大小均衡3、平曲線緩長、縱斷面坡差較小時可不要求平、豎曲線一一對應

(四)平、縱線形設計中應注意避免的組合1、避免豎曲線的頂、底部插入小半徑的平曲線

2、避免將小半徑的平曲線起、訖點設在或接近豎曲線的頂部或底部。3、避免使豎曲線頂、底部與反向平曲線的拐點重合4、避免出現駝峰、暗凹、折曲等使駕駛員視線中斷的線形

(五)道路線形與景觀的協調配合1.應在道路的規劃、選線、設計、施工全過程中重視景觀要求2.盡量少破壞沿線自然景觀,避免深挖高填3.應能提供視野的多樣性4應進行綜合綠化處理,避免形式和內容上的單一化5.條件允許時,適當放緩邊坡,使邊坡接近地面形狀,增進美觀

二、縱斷面設計的一般原則1、滿足縱坡和豎曲線的各項規定2、縱坡均勻平順。3、結合沿線自然條件確定設計標高4、縱斷面設計與平面線形和周圍地形景觀相協調。5、爭取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價。

6、以路線的性質要求為主,適當照顧當地運輸、農業機械、等方面要求。

一、縱斷面設計的方法和步驟1、準備工作2、標註控制點3、試坡4、調整5、核對6、定坡 7、設定豎曲線

二、縱坡設計應注意的問題1、設定回頭曲線地段,拉坡時先定出該地段的縱坡,後從兩端接坡。在回頭曲線地段不宜設豎曲線。2、大、中橋上不宜設定豎曲線,橋頭兩端豎曲線起、終點應設在橋頭l0m以外, 3、小橋涵允許設在斜坡地段或豎曲線上,應盡量避免出現「駝峰式」縱坡, 4、注意平面交叉口縱坡及兩端接線要求。

道路與道路交叉時,一般設在水平坡段,其長度不應小於最短坡長規定。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教師 道路勘測設計 課程設計指導書 一 目的 本課程設計是在學生學完 道路勘測設計 及其相關專業後進行的一次綜合性訓練,既有助於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培養獨立設計的能力,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為以後的畢業設計打好基礎。二 基本資料 本段公路為平原微丘 新建公路。起點座標 x ...

道路勘測設計實習計畫

一 實習目的 通過本次實習使學生將所學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掌握道路勘測設計的基本的方法和步驟,訓練基本的操作技能,培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作為未來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的素質。二 實習內容和時間安排 土木03專 交通 道路勘測設計 實習計畫表 三 實習方案 1 外業 1 每項實習內容教師和學生應事...

道路勘測設計個人實習總結

個人設計總結 一 實習目的 在學習 道路勘測設計 課程後,通過實地測地形圖,在圖上運用 道路勘測設計 的理論知識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路線設計規範,結合地形地物,進行選線 定線,設計縱斷面與橫斷面,然後實地放線。加深對理論知識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測的感性認識,使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