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2021-07-22 19:02:59 字數 2404 閱讀 5065

張翼校園暴力形成的土壤

人是群體性動物。校園中的學生,更易於以群體的方式顯示其存在感。如果把班級、專業方向、學習小組等視為正式組織的話,那麼,老鄉會、同學會、姐妹幫以及多種形式的非正式組織等,也是極其普遍的學生生活場域。

在校園的正式組織較強而非正式組織較弱時,正式組織的價值觀念就會較好影響非正式組織的價值取向,非正式組織就會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存在,校園暴力就會被抑制在較低的水平。在正式組織較弱而非正式組織較強時,非正式組織的價值理念與處事方式就比較盛行,非正式組織就會生產出一些「越軌性」的行為準則,為校園暴力的產生形成土壤。

正因如此,人們經常見到的現象是:具有***行為的非正式組織成員經常會淪落為施暴者。但在這些施暴者內部,因為群體成員之間已經形成基本共識,也安排好了自己的角色與行為處事方式,並生成了一整套有形或無形的規則秩序,故發生烈性衝突的概率較小。

所以,校園暴力更多地發生在「不熟悉的群體內部」,或者更多地發生在兩個或數個不熟悉的群體之間——尤其在存在融合障礙或整合障礙的群體之間。於是,「我群」與「他群」之間的衝突、或者群體與離群索居的人之間的暴力,經常會表現得更顯著、也更典型。班級之間的打群架、或者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打群架、或者不同**地學生之間的肢體性對抗衝突等,都是最常見的群體暴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乙個學校的整體整合水平較低、生源結構多元化、家長階層地位異質化,師資力量較差、校園中缺少正能量的主流意識,則校園內部就易於產生出校園暴力,這種暴力既可能表現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施暴,也可能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施暴。正因如此,那些教育資源供給較弱的學校,才是校園暴力發生率較高的學校。治理校園暴力的重點,一方面應該放在教育資源最為稀缺的學校,另外一方面還應該抓住校園文化這個牛鼻子,強化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文化對校園亞文化的整合力。

校園暴力年齡趨小化

在重點整治校園暴力高發學校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校園。即使在一些「名校」,也間或會發生一些形形色色的暴力行為。因為男生自小淘氣,也因為男性在社會化過程中更易於被灌輸進孔武有力的概念,所以,男生之間的暴力、或者男生對女生的暴力,便出現在**的報道中。

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女生對男生的暴力、女生對女生的暴力,卻漸趨增長。在女生對女生的暴力中,羞辱性的、夾雜著**害的、扒衣攝像以醜化其人格的、或者女生與男生聯合起來對被害人施暴的那種惡性暴力所造成的危害更嚴重。如果說雲南某高校10名女大學生毆打室友的施暴現象讓人難以理解的話,那麼,廣東開平某中學男女同學對一名女生的欺凌和**,則更讓人震驚。

在校園暴力中,最讓人擔心的地方還在於施暴者年齡的趨小化。社會分化的加劇、離婚率的上公升與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動導致的家庭碎片化、基於學校規模擴大而產生的陌生感、網路暴力與****的渲染、食品營養水平的提公升等,一方面在精神層面移植了**世界的男女關係,另外一方面還為身體的早熟準備了客觀載體。但心理的稚嫩,卻難以在思想領域駕馭身體的需求,也難以消解戀愛挫折帶來的情感壓力,更難以在困惑時得到家長的關懷。

所以,青少年之間存在的嫉妒性情殺,或者由擇偶競爭所產生的嫉妒性報復等,往往會導致故意傷害行為。如果說1970~2023年代這類故意傷害經常產生在大學的話,那麼現在其已經蔓延到高中、初中和小學了。曾經發生在福建連江縣初中女生的「打人」事件,就是留守家庭子女的惡性暴力事件。

而雲南楚雄某高中發生的情殺事件,就可能導因於3名男生同時喜歡上1名女生。所以,強化學生的情商教育、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男女兩性關係、正確處理戀愛中的矛盾與衝突,是治理校園暴力必不可少的內容。

歧視是生成校園暴力的另一主因

歧視是生成校園暴力的另外乙個主要原因。乙個熟悉的群體,經常會對乙個陌生成員的到來產生欺生心理。如果這個陌生成員與班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屬於同一階層時,這種欺生心理會以柔性的方式表達出來:

或者情感孤立、或者閒話造謠。但如果陌生成員與班級中絕大多數人不屬於同一階層時,欺生心理便以暴力方式迫使新來者服從。在**世界,對新成員的馴服往往以合法但不合情的方式進行。

在青少年中,這種馴服往往會簡單粗暴:或者撕書、或者身體碰撞、或者語言辱罵、或者惡意中傷、或者群體性毆打、或者迫使受暴者下跪或自抽耳光,這都是常見的施暴方式。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於會發展到投毒,等等。

正因如此,包容性社會建立的基礎,應該貫穿於全日制教育的始終。青少年的認知世界,更具彈性,也更易於與異質性個體建立聯絡。只有讓青少年樹立起「包容」觀念,才能消解對「他群」成員的歧視感。

如果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世界很不熟悉,或不加控制地授權讓班幹部去解決主要問題,則具有「失範傾向」的學生發出「失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大增——使用暴力以征服歧視物件的想法就很容易被構思出來。如果家長不在身邊,則留守家庭和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易於「失範」。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在校園暴力治理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老師的歧視性行為,往往會成為學生的歧視性行為的誘導因素與鼓勵因素。

當前的應試教育,重理論、重知識點、重考試技能的培養,但卻輕情感教育、輕團體意識的培養、輕德育和法治精神建設。在社會轉型改變了原有社會的基礎結構,在家庭小型化與家庭的教育功能進一步弱化的情況下,要盡快治理校園暴力現象,就必須一方面加強班主任的公正心、責任心與民主管理能力,另外一方面在課程設定中,強化情感、德育、法治、團體意識培養的內容。

如何看待校園冷暴力

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關注老師 家長們的心理健康更為重要。當我們在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時,是不是要顧及到他人的心理願望和承受度?校園冷暴力已經存在,怎樣消除?不使之泛化,我想,這是我們每個家長 每個老師都應該直面的問題。如何看待校園冷暴力?有的家長認為對影響自己孩子利益的人或事就要排斥,...

校園暴力該如何應對和防範講座

1 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2 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3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4 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5 教育孩子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

拒絕校園暴力安全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道怎樣正確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決學生之間糾紛的意識。2 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是應及時告知老師 家長和警察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求助方法。3 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掌握與校園暴力作鬥爭的方法與技能。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校園暴力的案件 活動過程 一 校園暴力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