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高中語文說課稿《遊褒禪山記》

2021-07-11 11:35:42 字數 1202 閱讀 4526

我認為我教這節課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解讀王安石的成功歸因方式,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正確的歸因。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從眾心理,即使文學大家王安石也不例外。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遊褒禪山記》,看看王安石為什麼也會」從眾」,「從眾」後的他,是怎麼反思自己的行為的?

(二)思考、交流

研讀第三段

1、王安石認為,真正的奇偉瑰麗的景在**?明明奇偉瑰麗的美景在險遠之地,可為什麼是「人之所罕至」?試在文段中找出提到「不能至」的句子。

明確:常在於險遠。(板書:難度)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試用三個字概括到達險遠之地的三個條件。作者在第二段中說到了自己也沒有能到達那險遠之地而極夫遊之樂。試以此三個條件看,作者因何而沒有到達的?

明確:志、力、物。(板書)

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力與物的條件具備了;未至乃是因為志不堅。

3、作者不得極夫遊之樂,當他回味過來,發現力與物的條件都具備時,是什麼心情?作者感慨,要怎樣才無悔

明確:後悔。「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4、試以四字概括作者遊洞後的心得體會。

明確:盡志無悔。(板書)

研讀第四段

5、作為一名學者,王安石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從他遊洞觀景而深得體會可見一斑。此次遊褒禪山,他除了對遊洞生出感觸外,還對什麼事情做了乙個小小的考證?由這一考證又引發作者怎樣的思考?

明確:因僕碑而考證華山當為花山,但大家都弄錯讀音了,卻是以訛傳訛。感嘆古書不存、訛誤必多,而眾人不得而知。 做學問要深思而慎取。(板書)

(三)、感悟表達

1、事實上,生活中、人世間,以訛傳訛而造成謬誤的,又何止是乙個字的讀音或一本書的真義了。對此,你有何看法或感悟呢?

2、王安石把自己沒有成功的原因歸結為歸「自己的努力程度」,你怎麼看待取得成功的歸因?你認為現實生活中做怎樣的歸因才能走向成功?

(四)、小結

《遊褒禪山記》是王安石的一篇別具一格的散文。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寫作目的並不在於表現山川之、美景物之勝,而是在借景生論、即事明理。作者通過遊洞不得窮盡和華花讀音繆傳兩事,得出「盡志無悔」和「深思慎取」的道理。

這也給我們以啟示:無論是治學還是修身立業,都得有堅強不屈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深思慎取的態度。願我們共勉。

(五)、板書設計:略

教師招聘考試高中語文說課稿《遊褒禪山記》

我認為我教這節課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解讀王安石的成功歸因方式,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正確的歸因。六 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從眾心理,即使文學大家王安石也不例外。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 遊褒禪山記 看看王安石為什麼也會 從眾 從眾 後的他,是怎麼反思自己的行為的?二 思考 交流 ...

2023年青海教師招聘考試高中語文說課稿 《寶玉挨打》

各位領導 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從 寶玉挨打 看封建文化的腐朽 一 說學生 計畫授課的班級是高一 1 班,該班學生積極性較高,理解能力較強,但文學作品的閱讀量不夠,鑑賞能力有限,尤其是經過調查發現,全班64人,閱讀過 紅樓夢 的不到10人,而且這些學生對 紅樓夢 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感受不深。根據班...

遼寧教師招聘考試語文說課稿

一 說教材 秦兵馬俑 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巨集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 衣著披掛 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 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 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 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