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2021-07-10 23:02:02 字數 3718 閱讀 7685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鄖西縣土門鎮茅坪中學範先娥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畫,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初中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中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

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乙個乙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乙個乙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乙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

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

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中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中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中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

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中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產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

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再加上考試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 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都有所進步,這種教學理念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師的角色已經在不斷轉變。對學生的尊重應該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應該是面向每一位學生的,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權力,即便他在學習上有種種缺陷。反思到自己平時的教學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往往很容易特別是對於哪部分內向和總是沉默的孩子,往往容易忽略他們,總是忘記了去關注他們,其實這部分孩子更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實現自我,真正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孩子在每個父母的心中是百分百的希望,在教師眼中可能就只有幾十分之一的希望了,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要達到這點不妨想想那些學習上的弱視群體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會怎樣做?

2、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師生關係正在悄然地發生變化資訊化的時代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廣泛的獲取知識與鍛鍊思維的機會,因而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領先於教師;因此,新課程的教師應該承認青出於藍勝於藍,教師在啟迪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接受學生對他的啟迪。反思自己平時有時的語文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略了學生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語文學習,作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育,發掘蘊藏在每個學生身上最大的學習潛能。

3、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課程標準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它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等基礎上學生的文化意識與人文素養是能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有創造性的使用課本,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係,不斷的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自己很關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膽實踐的精神和語言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能力。

4、課堂活動的形式與教學內容要密切相關,活動要為內容服務

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表演、唱歌、遊戲、競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初步運用語文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任何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圍繞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而不是講究形式。而反思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有時自己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只是考慮到它的有趣性,和從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出發,沒有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使得教學活動偏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5、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盡量真實化、生活化

課程標準提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盡量真實並積極促進語文學科間和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平時教師課堂活動的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語言。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有時往往把教學重點側重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怎樣運用所學的語言,卻忽略了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語言和感受語言,使他們的思維空間得到發展。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師不斷的去鑽研,不斷的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昇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以新課程思想為教學理念,不斷的在教學中去總結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新的突破。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楊樹林中學李智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 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下新課本時,教室裡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 以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麼主動,你會得出結論說 學生是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陳建平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 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 表現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城鎮中學王冰 語文和各學科相比在現實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較低,現將教學中的現象做一下反思,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 表現 1 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 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