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孩子良好的溝通

2021-07-03 01:40:29 字數 5130 閱讀 5946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教給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正確方法,從而配合學校針對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作好對孩子的教育。

教學重點:家長如何與孩子良好溝通

教學難點: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教學設計:講解過程穿插互動討論

教學內容及過程:

常常有父母說與孩子無法溝通,而且孩子越大越難溝通,心理很著急,不知如何是好,就求助於班主任,求助於親戚、朋友,但仍然事與願違。成功有方法,失敗有原因,要想達到理想的家庭教育目的,就得搞好親子關係和溝通。這是愛心教育的基礎,這也是對孩子的人格保護與尊重。

愛自己的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天職,這不等於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家庭充滿糾紛和對待孩子惡劣的行為,都影響孩子正常成長,由此可見溝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若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必須做到:

一、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天天都在看著孩子成長、變化,好像是最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其實如果父母沒有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交流與溝通,那麼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會很遙遠。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摒棄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陳舊觀念和落後思想,這樣才會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父母與孩子交談,必須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聽他們的體會,從他們的立場聽他們的呼聲,了解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愛好與興趣,體貼他們的困難,肯定他們的長處。父母若能透徹地認識溝通的物件,使親子關係更加密切,孩子一旦有問題,就能順利得到解決。

孩子是天真、幼稚的,父母是理智、成熟的。大人與小孩認識能力會有一些差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心,用孩子的思想去**琢磨他們內心的感受。

營造乙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必須基於良好的環境關係。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為平等關係,若能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孩子就會在父母面前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敞開心扉表達他們的想法和願望。由此可見,良好的溝通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關係上。

父母與孩子是相互深愛對方的,但他們對愛的需求不一樣。父母喜歡全方位地、包攬式地疼愛孩子;而孩子則希望父母是一種平等的朋友。父母用無私的愛去關心和保護孩子,孩子卻未必接受;孩子所希望的美好情感,卻難以從父母那裡擁有。

有很多孩子認為父母是以愛為藉口來約束自己,這種無私約束,實際在束縛孩子手腳,有許多父母則認為孩子真是不懂事理。

當家長與孩子在兩個背道而馳的情感軌道裡越走越遠時,父母與孩子雙方是難以理解、了解的,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代溝,要想抹平這個代溝,雙方就必須進行很好溝通、磨合,才能真正走進對方的心靈。

愛是發自心靈的,同時也是有藝術的,父母在關愛孩子的同時,多考慮孩子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要經常不斷的交流與溝通,求大同存小異,這樣才能逐步達到較好的境界。

有些父母認為工作或做生意太忙,以沒有時間為藉口,不能經常和孩子溝通,這樣是對孩子不負責的表現,家長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談心。奇怪的是有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毫不吝嗇,但對與孩子溝通卻不願意去做。若要想和孩子相處得更好就得進行有效的溝通,只有和孩子溝通才說明了家長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也有些家長因自己打麻將、跳舞、應酬等原因,藉口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採取訓斥懲罰的方式來管教,可想而知這是得不到應有效果的。

二、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有些父母對孩子說:「你們懂得什麼?大人說話不要亂接話茬兒,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知道啥?

」「我是你爸爸,對錯都得聽我的,你有什麼發言權?」如果我們大人能用對待我們所尊重的人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溝通,那就不容易出更多的問題。其實,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權利。

父母還要尊重孩子的社會行為。比如:孩子願意參加愛國衛生運動,到社群和同學們去做宣傳講衛生、講秩序的宣傳工作,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以耽誤學習為理由進行干涉和阻止。

三、及時進行溝通

有的父母是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著急找孩子溝通談心,缺乏防患於未然心理,而和孩子交談的內容多是責備與批評;有時是心不在焉的,浮皮潦草和孩子談了幾句,就自己做別的事去了,使孩子感到非常掃興;還有時則是資料性的溝通,給孩子買幾本書,交待幾句像是例行公事式的談話,而非是重視的交流與溝通。孩子很少有機會單獨跟父母溝通,尤其是父親,就更難得有此心思和機會。這樣長此下去,孩子有想法、有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教育,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出現問題。

有質量的溝通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採取及時的溝通,使孩子得到及時的教育。父母如養成能經常與孩子面對面地談心交流,就能更好地掌握了解孩子的全部情況,以便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

四、家長要克服影響溝通的不良行為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經常因父母的表達方式和不良行為而受到影響,常見的行為有:

(一)家長經常用生硬的語氣對孩子講話

作為父母,僅僅知道孩子需要交流還遠遠不夠,我們不但要孩子覺得我們正在和他交談,正在努力傾聽他的意見,而且還要有適合與孩子交流的技巧,讓孩子覺得他得到了重視和理解,而不僅向他們發號施令,要他們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我們還應留有一定時間,讓孩子去思考他要說的一切,這也許可以促使孩子更準確流暢地表達。在許多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說話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會希望這時候你的講話可以給他提供幫助,而不是使他變得更糟。

我們不防來看一看:

孩子放學回到家,還沒等孩子喘過氣,就武斷地命令孩子:「必須馬上做作業,否則就不准孩子吃飯。」孩子要問「為什麼?

」而父母會理直氣壯地回答:「這都是為了你好,我說讓你做,你就必須給我馬上做。」家長這種生硬命令式的對答,如果不改正或經常發生,就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二)家長經常用威脅的嚇唬的口吻對孩子講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養成了用威脅的腔調對孩子講話,如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對父母提出一些要求和意見,父母不做調查和認真對待,更不給予應有的解答和啟發。一些家長對孩子說:「你要不好好學習,考試再成績不好,看我怎樣打你。

」或者:「你今天還和那些野孩子瞎跑,就不讓你進門,你願上哪兒就上哪兒,我就算沒有你這個孩子。」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大人只是恐嚇孩子而已。

但孩子聽多了,會感到厭煩,時間長了,也就不在乎了,也不把家長當成一回事了,這樣下去不利於孩子成長。

(三)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訓斥責怪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點啥問題,那怕不是孩子故意犯的小是小非問題,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地就訓斥,指責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火藥味非常濃,使孩子無法接受和理解,這樣往往會封閉孩子的心,堵住孩子的嘴。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處處吹毛求疵。孩子稍有不是,便嚴厲批評,不允許孩子分辨,實行一言堂,使孩子敢想不敢言,因此造成自卑,慢慢形成缺乏勇氣和自信,對孩子人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四)對孩子不尊重、不信任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孩子不講文明禮貌,說話粗魯,甚至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信任孩子,表現得很普遍。我們大人常常有意無意看低孩子,經常不難聽到:「小孩子家懂得什麼,不要參與大人的事。

」還有「你才吃幾年鹽,黃毛丫頭還敢還我頂嘴.」這樣就影響了與孩子溝通.

有的父母和孩子說話不講方法,孩子常常遭到這樣的責備:」誰告訴你這樣幹的?」甚至對孩子吆喝:

」你給我住嘴!這裡哪有你說話的地方。」這樣只會使孩子消極抵抗或直接與家長對著幹。

有的家長在孩子出門後在後邊跟蹤和偷看孩子的日記等,這些表現都說明家長對孩子不信任,孩子知道後,產生不良後果,對實現父母與子女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形成了無形的障礙.

也許你需要乙個檢查自己做得好與壞的標準或想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還有哪些不足,那麼看看下面,你會選擇什麼方式:

你是否說:「對,就這樣,很好!」而不是向孩子詢問是如何做的。

你是否說:「不要那樣做多於」「為什麼你不試著這樣做呢?」

你是否鼓勵孩子:「再給我講講」或「下面又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否問孩子「如果……將會發生什麼事?」並幫助他發現在既定情境中將會發生什麼。

五、要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父母孩子加強溝通,增進感情,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親子依戀是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的雙向情感基礎聯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雖然有先天的血緣關係作為基礎,但後天的共同生活是這種感情壯大發展的土壤,母愛與父愛都需要後天的培養。

(一) 通過交談與孩子進行溝通

父母要想與孩子保持感情交流與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細心觀察他們的表情和動作,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認真傾聽孩子說話,並拿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對話,以至討論,使孩子高興地和你談下去,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和倍受鼓舞,更願意與父母交流,隨時找父母談心。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說話時,表現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孩子很容易發覺他沒有引起你的注意,孩子又怎麼會認真地對你講述他的意願呢?

更不要說,當孩子正在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小故事時,你隨隨便便地就離開了他,這樣做是對孩子信心的一種打擊,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願與父母交流意見了。

(二)不搞一言堂

有很多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常常喜歡用提問的方式限制與孩子交談的內容,使本應是雙向的交流變成了單向交流,甚至出現「一言堂」。只不過這個「一言堂」是父母的,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使雙向交流失去平衡和重心。

父母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控制了談話內容和方式,孩子就很難講出自己真正希望交談的心裡話,漸漸地孩子就會和你疏遠。其實,只要平時對孩子的語言習慣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多讚揚孩子比批評好

在生活中要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要給予表揚與讚美,不要用諸如「你真笨」「你不行」之類話語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灰心喪氣,甚至失去積極性,更不能當面嘲笑孩子,使孩子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行,而不再求上進。要多用鼓舞激勵的方式讚揚孩子,使孩子帶著興奮情緒和父母進行交談,以使談話更有趣,更能使孩子揚起學習的風帆,使孩子更有能力去追求上進。

(四)避免無休止的嘮叨

嘮叨是家長常見的毛病,也是家庭教育的誤區,不走出這誤區是教育不好孩子的。無休止的嘮叨,會使人接受不了和產生厭煩。嘮叨就是不斷地重複你所要表達的內容,明知孩子已知道該做的事,但仍不斷地提醒他們,實際上,父母這種「苦口婆心」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根本不管用,孩子也根本不買你的賬,家長愛怎麼嘮叨就怎麼去嘮叨吧,孩子全當成「耳旁風」,甚或產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人們常說身教重於言教,因此,父母必須克服這種不必要的嘮叨,多做事少說話,用無聲的語言感化孩子。

(五)不感情用事

我們大人與孩子溝通時,常犯的毛病就是因情緒激動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當大人高興時,就眉開眼笑,就願意和孩子交談,談什麼都行,孩子有啥要求都滿足。一旦情緒不好時,可能是劈雷閃電,孩子有天大的事也不敢和您交談,就連說話的腔調也提高八度。

如果乙個人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與人溝通。而乙個人因情緒所表現出來的談話內容、聲調、姿勢就很可能破壞正常的溝通與交流,這樣一來就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局面。所以,家長要控制情緒,應該盡量避免感情用事,做到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針對行為而不針對人,針對問題而不針對感情地進行交流與溝通,並且要做到公正合理,不以大欺小。

在與孩子交流時,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不要打擊孩子提出的正確談話內容,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權利,這樣你的親子關係就能達到親子融融。

父母如何與孩子良好溝通

單元測驗的成績出來了,婷婷一臉喜悅地回到家。媽媽,我們今天考數學了。是嗎,這回得了多少分?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婷婷有幾分驕傲地說。哦,這回是比上次進步了。唉,你知道隔壁的揚揚考了多少分嗎?好像是90分吧。婷婷有點不高興地回答道。母親似乎並沒有察覺,接著問 怎麼又比她考得差?你努點力行嗎?你憑什...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 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乙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 行為庸俗 自私自利 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二 要注...

家長如何與初中階段的孩子溝通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中就會越來越突出,直至考入理想大學。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