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專業孝悌為何為修身之根本

2021-07-01 06:12:09 字數 2745 閱讀 7983

其一,發自內心地敬養父母即「孝」。《論語為政》記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其二,為父母擔憂即「孝」。《論語為政》中說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其三,以豁達之心侍養父母即「孝」。《論語先進》篇載,孔子讚揚閔子騫「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其四,遵循父母之志即「孝」。《論語學而》載,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二)「悌」之內涵

「悌」本作「弟」。《說文解字》中曰:「弟,韋束之,次弟也,從古字之象。

」意指繩鎖束戈之形,輾轉圍繞,勢如螺旋,寓兄弟之密也。「悌」,體現了兄弟相處時能夠團結共處、互融互助,但它更多地是指胞弟對兄長的敬重。雖然「悌」在《論語》中只出現了5次,但孔子非常關注「悌」。

一般說來,「悌」的意思即尊敬兄長。但在《論語學而》中,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孔子認為:**在家要盡孝,出門要敬重兄長,行事謹慎,言而有信,關愛大眾,以仁為榮。

每天應做之事完成之後,要努力學習。從「出則悌」可以看出,孔子所認為的「悌」,已經不僅僅指在家庭中對兄長的敬重之情了。《論語顏淵》中有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可以看出,這裡的「兄弟」已經超越了一奶同胞的血緣關係而上公升為宗族和國家範圍內同輩人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及到了尊敬兄長以及其他地位或輩分長於自己的人。

二、「孝悌」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是繼人類社會由原始文明向奴隸文明過渡之後,社會文明形態又開始逐步變革的時期。王室衰微,周天子越來越沒有權力約束日益膨脹的諸侯割據勢力。由於諸侯間的爭霸天下和割據混戰,社會處於動盪之中,用來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自然遭到極大破壞。

越來越多的人對「天」「神」產生懷疑,人文主義開始盛行。於是,代表各階層的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提出了各種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此形成。

作為這一時期傑出的思想家之一,孔子以樸素唯物主義的眼光,開始關注人類本身,對「人」和「人類社會」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孔子看來,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動物,在於人除了血緣情感之外,還有倫理情感,而維護這種情感,就需要「孝悌」。孔子創造性地將前朝的「孝」、「悌」結合,經過加工整理,使之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去神化、平民化,使普通民眾更易於接受。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一種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必須根植於廣大民眾的肥沃土壤才能開花結果。只有被民眾認可和接受的思想,才能夠代代相傳。

孔子敏銳地看到了傳統「孝」和「悌」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審時度勢地把孝悌從宗教中分離出來,迎合了大眾的心理需求,並指出「孝悌」是人內心的自覺,與神秘的宗教無關。這樣,孔子就找到了一條通往自己理想中「仁愛」世界的路徑——推廣「孝悌」思想。人們要想行「仁愛」,必須先從行「孝悌」開始。

三、孝悌的歷史發展

在我國歷史上一直根深蒂固的家族宗法制度,以及「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的超曠意識,也為「孝悌」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正統思想來,其思想體系經過各朝統治階級的發展和利用得到不斷鞏固,到明清時期到到頂峰,「孝悌」思想之價值訴求迎合了統治階級的需要。這些都是為其存在得到了法理基礎。

中國自古注重「家」的概念。家是構成社會大家庭的細胞。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

孔子認為,「齊家」是「治國」和「平天下」的基礎。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了五種倫理道德,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父子之親和長幼之序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孝悌」思想。

「五倫」被公認為中國幾千年來家庭倫理的基本規範,而「孝悌」則是最基本的治家倫理標準,因為乙個人只有處理好了最根本的家庭關係,即與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處理好與其他家庭的關係。。只有這樣上行下效、畢恭畢敬,才能維護家庭的倫理體制,才能避免「犯上作亂」。很顯然,「孝悌」思想體現了孔孟的「仁禮」思想,只有仁者才會懂得摯愛他人。

可以說,「孝悌」之義在家庭倫理中的價值是巨大的,因為家庭倫理的規範,家庭或家族之間的倫理關係,必然會影響到社會的其他各種倫理關係。

同時古代並沒有把「孝悌」僅僅侷限在個人和家庭的狹小領域內,而是把它作為治理國家社稷的必要條件。孔子「孝悌」思想的這層價值訴求,對於統治階級處理與廣大百姓之間的關係起了關鍵作用。「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治階級和百姓之間的尖銳矛盾,成了一種成功的政治實踐。

這樣,歷朝都把「孝悌」思想看成是社會倫理關係的乙個最為重要的基礎規範。此外,「孝悌」思想的另乙個社會價值,就是在我國古代占有重要地位的選拔制度:舉孝廉。

歷代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都鼓勵孝道(孝道包括「孝」和「悌」),在選擇從政人員的時候,孝道被看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標準,這種選拔**的制度從漢朝開始實行。《兩漢詔書卷十九東漢七》中記載:「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乃得應選。

其有茂才、異行,若顏回、子奇,不拘年齒。」當時的做法是,先由地方**考察具有尊孝悌、重廉潔品格的人才,然後舉薦,再由下到上層層篩選,最終保證所選的為政**都出自孝悌之家。這種選拔制度竟然持續了五百年之久。

統治者有意將人們的價值取向朝「孝悌」上引領,這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讓大臣們都能做到忠誠不二。其本質是移孝於忠,維護封建統治的家天下。這些的適應了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需求,不斷得到當時統治者的鞏固和發展。

到宋朝儒學更是得到深層次的發展,特別是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更是把儒家所提的「孝悌」推向頂峰,滲透到古人的骨子裡。宋朝的**禮裡面提到「**者,將責**者禮焉,責**者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可不重與?」這也成為當時人們約定俗成的共識,化成自覺的行為。

由此可見,「孝悌」思想在人們的道德觀念和為政準則中是根深蒂固的。為何為修身之根本也就不為過了。

十二星座為何為工作失去興趣

工作對乙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不僅僅是我們生活的 更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從中獲得一種事業感,成就感,實現人生的價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乙份符合心意的工作十分不容易,而且,在工作中,經常容易對工作產生倦怠心理,失去興趣。接下來,一起來瞧瞧十二星座為何對工作失去興趣吧,再看看他們要怎樣做才能重新找回當...

惡俗廣告為何屢見奇效

作者 李光斗 商界 中國商業評論 2008年第04期 為什麼俗不可耐的廣告會屢屢出現在人們的視線,雖然觀眾對之怨聲載道,但是櫃檯前那些廣告宣傳的產品卻都正賣得風生水起?鼠年的新春一過,香港的 門 事件就吸引了絕大部分公眾的注意力。難能可貴的是,竟然還有一則廣告能從中嶄露頭角,這就是恆源祥的 十二生肖...

中職物理如何為專業服務

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周許培 中職物理是電信類職業學校普遍開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我校的通訊電源 通訊終端 移動通訊 計算機網路 通訊線路等專業都開設了物理課。考慮到各專業後繼課的特點,通訊電源 通訊終端 移動通訊等專業對物理 電工 電子等課程的要求相對較高。在第一學期開設 物理 而第二學期起就依次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