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021-06-30 20:29:38 字數 4952 閱讀 5153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學建議:

(1)、中國早期社會的年代較為久遠,對大多數高一學生而言相對陌生,一些概念較為模糊。建議在匯入中回憶初中時原始社會的基本情況,適當介紹夏商周更替概況,以利於學生對新課的理解。如對西周代商的歷史更替的交代,可以更好地解釋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背景。

(2)、本課講述了古代中國早期階段的政治制度,主要敘述早期國家的出現與特徵、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與禮樂秩序。其中重點是分封制與宗法制。應講清分封制的起止時間、目的、內容、影響和破壞;宗法制要講清內容、特點和深遠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文字、**、圖表等資料,運用以史料分析,看圖論史等方法,幫助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的含義,以避免單純地用概念來解釋概念。

(3)、本課主要講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同時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如在敘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時,提到夏禹、夏啟、商湯、紂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召公、微子等歷史人物;武王伐紂等重要歷史事件。對於這些事件、人物可以有選擇地簡單介紹,以增強趣味性。

但重點應放在敘述和解釋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上。

(4)、本課各部分包括課前提示、正文、「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結」等閱讀材料、圖、表以及課後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都是本課的有機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補充,相互啟發,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學習、**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促進作用。比如可以用商代青銅方鼎的圖啟發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而且引起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用課文中第乙個「學習思考」,培養學生**性學習能力;用課文中第二個「資料卡片」,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諸侯的情況。

在講授本課時,有些課文的底注也不應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實際上注釋了一種學術觀點:課本是主張戰國封建說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過是「分封諸侯國」,而並非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本課和本模組其他各課的有機聯絡,也應該在講授時注意。如本課提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已經破壞,這就給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作了鋪墊。

(5)、可以通過解決課後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作為小結,總體概括,使本節知識結構完整、系統。

二、走向「大一統」和秦漢政治

課標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秦統一六國與秦朝疆域,秦漢**官制的構成和特點,郡縣兩級制,焚書坑儒和挾書律。

(2)、過程與方法:閱讀歷史材料和從中獲取有效資訊的方法,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秦朝統一在中國歷史上重大進步作用,培養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情感。君主****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長時期的特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秦朝**集權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確立,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從**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難點:秦朝建立**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建議:

(1)、本課內容豐富、充實而課時較緊張,因此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和課時分配上,都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海內為郡縣」和「秦漢時期的官僚機構」兩目是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君主**」與「**集權」兩個概念:

「君主**」指的是國家政權的主宰和**決策方式,即皇權至上、皇帝**;「**集權」指的是**與地方的關係,即**控制地方、地方服從**。

(2)、第一目「六王畢、四海一」,主要講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及其後繼續開疆拓土的情況。一是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二是南征百越,統一嶺南地區;三是將西南夷納入版圖,秦王朝在這些新征服地區設定郡縣進行行政管理,並興修水利工程和交通路線,發展經濟,加強邊境與內地的聯絡,鞏固統一。數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秦朝的疆域圖來講解秦朝開疆拓土的情況。

(3)、第二目「海內為郡縣」,介紹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的確立及其主要特徵。首先應指出郡縣的出現並不是從秦朝開始,而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關於分封與郡縣之爭只要了解兩派的代表人物即可,重在引導學生**為何李斯的主張和郡縣制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郡縣制與分封制比較,主要判別有兩點:一是直屬**,二是長官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這有利於加強**集權。漢初在地方實行分封與郡縣並行,到漢武帝時削除地方割據,使「大一統」政體更為鞏固。

(4)、第三目「秦漢時期的官僚機構」,講述秦王朝**政權組織的構成及其職能。教材對於秦朝的**官制採用了「三公九卿」的說法,要求學生掌握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主要職能,至於九卿及其主要職能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能大概了解即可。朝議制度是秦王朝政治的一大特色,既要指出其可集思廣益的好處,也要點明其侷限性。

(5)、第四目「挾書律」,主要講述秦王朝實行思想**的情況。秦王朝的思想**措施主要有兩條:一是焚書坑儒,二是挾書律。

要點明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與挾書律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思想上的統一來達到政治上鞏固統治的需要。教學中可結合教材中的「學習思考」:如何評價秦朝的「挾書律」?

來分析挾書律的實質,根本目的及其作用。

三、君主**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有關中國古代君主**體制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古代從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變和史實,認識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脈絡,初步培養汲取歷史經驗和應用於現代政治建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聯絡時代背景分析各項措施,理解歷史概念,並逐步總結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引導學生重檢視示、引文等材料,在對歷史材料的研讀和分析中,初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義**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但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形成了阻礙。

教學課時:2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難點: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過程及對重要歷史概念的理解。

教學建議:

(1)、本節教材的課標要求是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關於政治制度涉及面較廣,教材講述的五方面內容主要是體現中國古代封建**主義**集權制度的演進與強化。內容豐富,充實因而課時較緊,因此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和課時分配上都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2)、第一目「法令出一」,講述的是君主****集權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即皇帝制度,要求學生掌握皇帝制度的由來及其特徵。可結合課本「學習思考」中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記》中的內容來加深對皇帝制度特徵的理解。

(3)、第二目「君權與相權」,通過歷代削弱、分散相權來說明中國古代君主****集權制度的強化。漢武帝削弱相權主要舉措有兩種:一是頻繁換相,二是用中朝來架空外朝權力。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以及召集政事堂會議,實際起到了分散相權的作用。到了宋代通過設定中書門下以及增設參知政事等方式進一步分割相權。到明初正式廢丞相。

(4)、第三目「中國古代的監察體制」,主要講述中國歷代監察體制的演變,要使學生明確中國古代的監察體制也是服務於君主****集權制度的,監察制度發展走向健全正體現了君主****集權制度的發展和強化。

(5)、第四目「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講述中國古代三種主要的選官制度即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對於世官制與察舉制可作一般了解,重點應放在科舉制的講述上,應講清科舉制最初實行的進步性。到明清實行八股取士,科舉才成為了人們思想發展的桎梏,其消極性日益顯現。

引導學生辯證地、歷史地來分析評價歷史事物。

(6)、第五目「行省的設定」,主要講述中國古代地方行政設定的演變,要給學生理清從秦漢→唐→宋→元→明→清歷代地方行政設定演變情況,關鍵是突出元朝行省設定的重大影響,同時還需指出中國古代地方行政設定和調整變化是服務於**集權的需要。

四、 **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課標要求: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定等史實,認識君主**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初廢丞相,權分六部;內閣制度的形成及其演變;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定以及密摺奏事制度;清朝的邊疆政策;君主**、**集權制度的腐朽。

(2)、過程與方法:史料研習,歷史比較,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清君主**制度的強化,既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皇權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階級政治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封建社會步入晚期最後「輝煌」的折射。

教學課時:2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的影響

教學建議:

(1)、本節主要講述明清時期中國君主****集權制度的空前強化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明初廢丞相權分六部,之後設立內閣使大權進一步落入皇帝手中,到清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中國古代君主****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衰落的重要表現。君主**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是本課需**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師因予充分重視。

(2)、第一目「內閣制度的形成」,主要講述體現明代君主**政治體制加強的兩個方面,即丞相制度的廢除與內閣制度的設立。可結合課本「學習思考」中的問題分析明初朱元璋為何廢丞相,而廢丞相又是內閣設立的原因。注意兩個區分:

一是明代內閣與近代西方內閣的比較,需要補充材料;二是內閣制與丞相制的比較,可引導學生討論。

(3)、第二目「軍機處」,主要敘述清朝君主**制度進一步強化的情況。軍機處的設定使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發展到頂峰。可組織學生討論:

為什麼說君主**發展到頂峰是中國封建社會衰落的重要表現?

(4)、第三目「清朝的邊疆政策」,主要講述清朝的邊疆政策及其管轄邊疆的措施,這部分內容從表面上看與整個教材內容不協調,但實際並不是為了單純敘述清朝邊疆政策,而是講述清朝**主義**集權制度的發展,清朝在邊遠的蒙古、新疆、**以及西南地區都能有效管轄,正說明了**集權的加強。

(5)、第四目「近代化浪潮與清末政治」,主要講述清末**主義政治體制的腐朽敗落。本部分重點應放在君主****集權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可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時代、不同角度分析評價。它在初建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作用佔主導地位。

到封建社會晚期,消極作用則佔據主導地位,可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來分析。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課前預習案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認真閱讀學習目標,牢牢把握學習要求。2.依據預習案通讀教材,勾劃課本並寫上提示語,熟記基礎知識,思考回答右欄問題。3.將預習中的疑難問題做好標識,填寫到 我的疑問 處,以備課上集體討論 突破。課程標準 了解宗法制和...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 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確立 2.商朝 宗法制特點 以血緣關係為紐帶 王權與神權的結合 二 西周政治制度 1.西周分封制 封邦建國 原因 西周疆域遼闊,為實行有效的管理 紐帶 土地和人口 物件 王族 功臣 現代貴族 權利和義務 1.世襲統治權 2.定...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Wo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 宗法制 時間 目的 內容 核心 影響2 分封制 時間 目的 物件 主要封國 權力義務 影響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係 3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主義 集權制度的形成 1 背景 2 形成 1 皇帝制度 建立者 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名稱及職責 2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