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2021-06-27 02:02:04 字數 1302 閱讀 4935

「有效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新學期伊始,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從改進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入手,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理論,感受他的「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聽課世界,領略他的診斷性聽課、專題性聽課、個案觀察式聽課的魅力;研究鄭金洲主編的《課堂觀察指導》、吳江林的《基於合作體的課堂觀察:教研組的視角》。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有效教學離不開教研組同伴互助的作用,而聽課是診斷課堂教學的最有效手段。

二是改變聽課的視角,把「課堂觀察」定位為實現有效教學的制高點、開展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制定了課堂觀察量表,將課堂觀察的框架定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個維度,二級指標為20個視角,**目標為60多個觀察點,該框架為教師理解課堂提供了乙個全新的支架,也為教師選擇觀察點、選擇和開發工具提供了參照體系。

三是做好課堂觀察研究。課前,觀察團隊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乙個整體的了解,制訂一系列觀察量表;課中,觀察者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具體入微的觀察,並記錄或描述觀察結果;課後,觀察小組進行深入分析,得出觀察結論,再進行集中研討,反思課堂教學。

如:一次,我們選取「教師教學」的維度對五年級語文《凡卡》一課的教學進行觀察。根據課前討論,課題組教師將課堂觀察點定位在教師課堂「有效提問」上,如果只帶著觀察點走進教師,可能依然難以觀察細節,或者難以記錄資訊,因此,我們在觀察前將觀察點轉化為可以操作的觀察量表,讓教師帶著明確的觀察目標,走進課堂,觀察課堂,分析課堂。

觀察量表使課堂觀察凸顯了目標性和選擇性,保證了課堂記錄的迅速、準確、具體、客觀。現呈示部分觀察量表如下:

有效提問認知水平檢核

這段記錄的是在老師開課5分鐘內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平均每分鐘2個。這些問題是零碎的,缺乏適當的深度,如果按照傳統的評價方法,我們只能籠統地談自己的「感覺」:提問數量好像偏多,問題似乎比較零碎等等。

但是在這種沒有實證的評價中,執教老師也可以憑著感覺走:好像不是很多,似乎並不零碎啊。例如這堂課,我們將統計結果公布時,上課的老師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看了觀察量表的記錄,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她用「震驚」來形容自己此時的感受。

課堂觀察的評價是一種發展性評價,不是「終結者「的評價,不是只看病不開藥方的「指手劃腳」。因此,我們根據課堂觀察量表的記錄對《凡卡》這堂課的問題設計進行了重構。老師建議:

要從教材特點出發,設計「核心問題」,深刻解讀教材。正確把握教材,是實現有效提問的關鍵。本環節中,第一到第四個問題可以縮減為乙個,而且此問題不是課文的重點,可以採用學生簡要介紹後老師補充的方式進行,而第五到第十個問題都是要追問學生「怎樣讀課文,才能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

這種以課題觀察為載體的評價之後的建構無疑是一針見血的,對老師的幫助是具體的、有效的。

EEPO有效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4 互動 一是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 二是看小組合作是否達以下六項指標 1小組合作中有無角色的分工2學生間有無親和力,氣氛是否融洽。3是否互相照顧,互相關注。4是否會利用資源。5是否會傾聽。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三是看動靜轉化情況,大動 小動的安排是否合適。一般情況下一節課小動2 4次,大動1次為...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摘要 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教師與教材的關係 課堂教學中靜態與動態的關係 知識的傳授與情感 態度 價值觀的培養的關係 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的關係 常規課程與研究性課程的關係。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效益創新精神教學目標 創新是乙個民族進步...

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學論教,以教促學,推動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實現減負增效目標,特制定本評價標準。一 學生學習 1 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2 按要求認真預習,完成預習作業 課前準備到位。3 課堂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