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和控制策劃程式

2021-06-25 22:02:23 字數 3825 閱讀 3215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策劃程式

1 目的

應用組織化與系統化的方法,對有關職業安全衛生作業活動、裝置設施的危險源(危險、有害因素,以下同)進行辨識,並及時更新,評價其風險水平,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並實施,以此作為:

1、制定管理方針和目標指標、策劃、實施並持續改進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

2、決定設施要求、培訓需求或操作規程的修改。

3、監督管理需求以確認其實施有效性及適時性。

2 範圍

本程式適用於公司範圍內產品、活動和服務中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3 定義

3.1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

3.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

通常情況下,並不對兩者加以區分,而統稱為危險、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物質或能量超過臨界值的裝置、設施和場所等。

3.3危害識別 :是認知乙個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狀態,不是事件的本身。

3.4風險 :乙個特定危害事件發生之可能性及後果的組合。

3.5可忍受風險:組織顧慮其法律責任與其自身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而降低其風險至能忍受的程度。

3.6風險評價: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對建設專案或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和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

4 職責

4.1管理者代表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審批重大危險源清單,審批危險源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措施。

4.2安全管理部是風險評價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風險管理的培訓工作,負責公司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的評價分析,負責公司各單位風險評價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驗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險原始檔,定期進行風險資訊更新。

4.3各部門主管直接負責風險評價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程式,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範圍、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準則,成立評價組織,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

4.4公司各級管理人員應負責組織、參與風險評價工作,對管轄範圍所有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同時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4.5新、改、擴建設專案由工程部負責在專案規劃,設計前應交由有資質的機構做安全預評價;專案的建設過程由工程部進行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4.6風險評價和控制主要為從事該工作的人員服務,要求該項工作的從業人員進行評價。評價初期,可由各級管理人員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進行示範,逐漸轉變由從業人員自行評價。

5 危害辨識實施

5.1公司每年在制定目標之前,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安全管理部、生產部門等相關部門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進行策劃,並將策劃結果形成檔案。

5.2各部門按策劃要求組織所屬區域內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並彙總後報安環處審查。

5.1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式》

6 危害辨識的範圍

6.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執行、停車等階段;

6.2常規活動:正常的作業活動;非常規活動:臨時性檢修、停車等;

6.3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 (包括合同方人員、訪問者);

6.4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5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6.6人為因素,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7 辨識危險、有害因素的原則

7.1科學性: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是分辨、識別、分析確定系統內存在的危險,而並非研究防止事故發生或控制事故發生的實際措施。

要求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必須要有科學的安全理論作指導。

7.2系統性:危險、有害因素存在於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對系統進行全面、詳細地剖析、研究系統和系統及子系統之間的相關和約束關係。

分清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相關的危險、有害性。

7.3全面性: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時不要發生遺漏,以免留下隱患,要從廠址、自然條件、總圖運輸、建構築物、工藝過程、生產裝置裝置、特種裝置、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統,設施,制度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識別;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轉,操作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識別開車、停車、檢修,裝置受到破壞及操作失誤情況下的危險、有害後果。

7.4**性:對於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其觸發事件,亦即危險、有害因素出現的條件或設想的事故模式。

8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依據

8.1 按照《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gb/t138611—1992)規定,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六類。

8.2按照《企業職工**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將危險因素分為20類。

8.3參照衛生部、原勞動部、總工會等頒發的《職業病範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將危險有害因素分為7類。

8.4 按照《常見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13690—1992),將常用的危險化學品分為8類。另依據《劇毒化學品目錄》(2002版)、《高毒物品目錄》、易制毒品《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所列危險化學品進行辨識。

9 風險評價準則

公司定性風險評價按《風險評價準則》進行,需進行定量的風險評價由風險評價小組採用合適的評價準則。外部評價由相關資質機構自行選用評價準則。

10 風險評價

10.1各部門主管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評價組織編制評價大綱。

10.2風險評價小組根據各部門危險源辨識結果,首先通過集體討論,採用主觀評價法,確定可忽略風險和可容許風險。

10.3對於集體討論不能確定風險水平的危險源,可採用風險水平評估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危險源風險評價專家打分法來確定風險水平等級。

10.4安全管理部根據評價結果,編制"危險源評價結果與控制方式彙總表",經管理者代表批准,發至各部門。

10.5對重大風險和不可容許風險應作為建立公司及部門目標指標的依據,各部門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編制「管理方案」。

11 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

11.1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原則

a) 如果可能,則完全消除危險源或風險,如用安全無害物質替代危險或有害物質;

b) 如果不可能消除,則應努力降低風險,如使用低毒阻燃物料代替高毒易燃物料;

c) 將危害進行隔離,如通過區域性排風把有毒氣體排除;

d) 採取工程技術措施,如遠距離操作,防爆牆等;

e) 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加強員工教育;

f) 在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慮後,作為最終手段,可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作為暫時性控制措施,但應注意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不能消除和降低風險。

h) 必要時:確定預防性測量指標,以便監控。

11.2 對重大風險和不可容許風險應作為建立公司及部門目標指標的依據,各部門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編制「管理方案」。

11.3 控制措施實施部門等相關部門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審,評審應包括管理現狀分析、原有風險控制措施和準備採取的風險控制措施。評審的要點是:

a) 準備採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風險降低至可容許水平;

b) 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

c) 是否己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d) 準備採取的控制措施能否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12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過程的改進

公司通過組織內部審核、跟蹤風險控制措施實施情況和現場檢查的方法,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過程實施監督,並採取相應的糾正和糾正措施持續改進。

13 相關檔案

《風險評價準則》

公司進行風險評價是指通過評價作業過程中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達到消減危害、控制風險的目的。

評價準則: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

事件後果嚴重性s判斷準則

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r=l*s

14 相關記錄

各部門危害分析記錄表

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

單位 中化二建昆明冶研多晶矽工程專案部第一頁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 單位 中化二建昆明冶研多晶矽工程專案部 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 單位 中化二建昆明冶研多晶矽工程專案部 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 單位 中化二建昆明冶研多晶矽工程專案部 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

和風險控制策劃控制程式 江蘇天地鋼結構工程集團 坪山體育中心 體育館專案部 2009 10 目錄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控制程式 1 2010年一建專案管理輔導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策劃 8 建築工地重大危險源辨識與整治 10 危險源辨識與公示是預防安全事故的關鍵 12 施工危險源...

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

第一類危險源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論,事故是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作用於人體的過量的能量或干擾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是造 員傷害的直接原因。於是,把系統中存在的 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根據這一理論,可以立即對第一類危險源有乙個很好的認識。我們需要使用電能來帶動電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