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在孩子面前評價老師

2021-06-18 17:28:05 字數 3518 閱讀 8170

以下幾個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  在培養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師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父母首先應該信任教師,才能協同教師工作。千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指責教師。剛入園的孩子,需要對老師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維護教師形象。所以,當孩子對父母說:「今天,我們畫菠蘿啦,我畫得可好呢,但老師沒有讓我『上牆』。

」父母不應該說:「你們那個老師偏心。」明智的父母應該說:

「那是因為老師認為你能夠畫出比這一次更好的菠蘿,他等著你下一次的菠蘿呢!」然後,私下裡再與教師交流孩子的表現和情緒。記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維護老師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二、  家長平時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最好能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加分,即使自己對老師有什麼不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可以私下跟老師溝通。老師認為,只有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發展,要家校形成合力,家長跟老師的溝通就很重要。學會換位思考。

有些家長很反感被老師邀請,覺得很耽誤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要交給老師管理,怎麼還總是請家長呢?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有必要作一下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師,我會……」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去看孩子的「錯誤」,然後審視老師的「批評」,有助於家長理解老師的立場,理解老師的「苦心」,對於一些批評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乙份寬容。

反話正說幫孩子喜歡老師。有時家長要做老師和孩子的和事老。有位家長去學校開家長會,聽了一堆孩子的缺點回來,兒子問「老師又批評我了吧?

」「沒有啊,老師還表揚你了,說你比前段時間更注重個人衛生了。」其實老師並沒有表揚孩子,孩子一聽家長的話,頓時對老師產生了好感:「老師連我這小的變化都發現了,看來老師很關注我,我不能讓老師失望」。

於是孩子漸漸喜歡上這位老師,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三、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場所主要有兩個:一是家庭,二是學校。在家庭中,稱職的家長會努力尋找孩子老師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面前會給其老師盡可能多一些的正面評價,幫助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培養孩子與老師的親近感。

「親其師信其道」嘛!孩子與老師的情感距離拉近了,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孩子當作「聖旨」對待,牢牢記在心裡,想方設法踐行之,施教效果自然就出來了。

而有個別家長,每天在挖空心思尋找或者杜撰孩子老師身上的「不足」,在孩子面前,對其老師說三道四,東指責西批評,這也不對那也不是,這就嚴重損害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人為地拉大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有的甚至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矛盾或隔閡。這樣一來,老師說的話,孩子多會當成「耳旁風」,也不會去很好地執行,施教效果自然也就差了。

老師作為乙個群體,裡面的絕大多數有著良好的師德修養和人文素養,他們是勤奮敬業、講求方法、追求教學效果的。但不可否認,他們中也確實有那麼一部分老師,其思想修養和業務素養愧對老師這一神聖的稱號,他們對待工作得過且過、應付了事、敷衍塞責,但那畢竟是極少數。

因此,我還是希望所有的學生家長盡可能多地發現老師身上的優點,幫助老師在你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這樣對老師的工作是一種支援,同時對你孩子的進步也是大有好處的。盡量避免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不負責任地在孩子面前負面評價他(她)的老師,破壞你孩子心目中老師的形象,這對老師的工作,尤其是對你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如果確實發現一些老師在生活、工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明智的選擇應當是避開孩子,通過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來解決。

四、  家長朋友,你們都很關心自己的子女對吧,可孩子們的學習,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孩子教育**、成材。孩子既需要成績,也需要成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尊重教育規律,對孩子一些不良的習慣,需要給我們時間來進行轉化,家長心情可以理解,我們的心情也和您一樣。為了所有孩子的未來,我們也要樹立乙個新的觀念,在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家長應當成為我們教師合作夥伴,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延伸。

現階段我們看到了一些社會上不良好的現象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希望能夠引起家長朋友的重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現象之一:根本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表現。有個別家長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和事務,而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甚至有的家長以為繳了學費,就把全部責任推給了學校,連孩子在哪個班級、班主任是誰都不知道,對學校的教育要求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根本不了解,從來也不過問。

現象之二:滿足孩子無味的要求,讓孩子穿名牌服裝、穿奇裝異服、男生留長頭髮、染髮、佩帶金銀首飾,女生染(紅、黃、綠)發、描眉、整牙、割雙眼皮、佩帶耳環首飾、穿象乞丐服那樣的奇裝異服等。個別家長對孩子的過分要求不能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什麼流行穿什麼,要穿什麼就買什麼,把孩子打扮的不像個孩子的樣。

現象之三:回家只看孩子的成績,不太關注孩子的書包、口袋裝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家長應該經常檢查一下孩子的書包、口袋裡裝些什麼,凡是與學習無關的物品是不應該帶來的。

對孩子抽菸、上網打遊戲、聽歌曲、看無用的書籍等聽之任之,結果越陷越深。

現象之四:在孩子面前談論教師是非長短。有些家長聽信孩子一面之辭或個別家長的偏見,不調查,不分析,就在孩子面前議論某某老師的不是,更有些家長不尊重老師的人格,當著孩子的面指責他們教師,我們不是說我們的老師教育方法絕對沒有問題,而是說當你認為教師有了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與學校領導或教師溝通呢?

共同教育孩子。

現象之五:出了問題不問青紅皂白,過於袒護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學校或外面出了問題,通報是自己的孩子吃了點氣或虧,就馬上到學校或到另乙個學生家,不問青紅皂白,對人家的孩子輕則批評教育,重則動口就罵、動手就打。

在學校老師檢查作業,教育孩子,家長也不滿,動不動就到學校去找老師的麻煩,老師叫家長到學校,從不問為什麼,說自己的孩子沒有一點孬,個別不和老師配合,來共同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長朋友,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的話可能有點重了,我們並不是推卸責任,也不是為掩蓋問題,請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我衷心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有效的指導孩子成長,全面的關注孩子的表現——因為,孩子正在發育,正在成長,孩子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學校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我們是利益的共同體,培養孩子**、成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教師,孩子的成長受父母的影響。這是人人皆知的常理。過去的時代如此,進入新的世紀後,這個道理仍然管用。

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其中乙個孩子不小心被另乙個打了,那個被打的孩子的母親知道後,便厲聲向那個打人的孩子吼道:「你幹嗎打他?再打,我就揍死你!

」而做家長的應該說:「你們為什麼要欺負他呢?難道你們不友好嗎?

」這種「不講理」的教育方式,可能產生不好的後果:一是使孩子養成依賴性,依賴強權;二是會形成非理性的性格。

今天的孩子,能否成為新世紀國家的棟樑,除了學校教育以外,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受到良好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成為乙個有用的人才,除了為孩子供吃、供穿、供學習之外,還應該時時注意為孩子增加乙份精神營養,即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僅僅要靠學校、靠社會的宣傳,更要靠孩子的父母,把它實實在在地落實到實際行動上,落實到每一件小事上。

各位家長,作為孩子的家長,絕不能認為孩子上學了,教育的任務就是學校教師的事,因為教育孩子,必須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及時處理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不利因素和問題,及時協調交流,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效益。乙個籬笆三個樁,乙個好漢三個幫。你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正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他們除了接受學校的系統教育之外,當然也離不開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教育。

只有當各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你的孩子才會在各方面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向前發展,也才會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強大的源動力。

家長如何正確評價孩子

第五,尊重孩子,不揭子短。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雖小,同樣渴望被尊重。有些家長不注重教育孩子的藝術性,說話不分場合,想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影響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家長不要在人多的場合批評或指責孩子,更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出負面評判,要多給孩子正面引導。即使是在自己家裡,家長...

家長如何正確評價孩子

第五,尊重孩子,不揭子短。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雖小,同樣渴望被尊重。有些家長不注重教育孩子的藝術性,說話不分場合,想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影響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家長不要在人多的場合批評或指責孩子,更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出負面評判,要多給孩子正面引導。即使是在自己家裡,家長...

家長如何正確評價孩子

作者 啟秀 中華家教 2008年第04期 幼兒期,是人生的起點,在那一串串尚不沉穩的小腳印裡,蘊藏著成長最初的智慧型和夢想,蘊含著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經歷和財富。這些小生命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但有限的能力限制了他們探索的步伐,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 家長對幼兒的評價,是他們活動的依據,是他們探索的動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