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

2021-06-16 01:50:51 字數 1525 閱讀 6604

這一時期土族政治上擁有特權,清官要職被士族壟斷;經濟上擁有田莊,占有大量土地人口,還經常與官府爭奪勞動力人口;文化上家學傳承,佔據壟斷地位,還大興譜牒之學;社會上不與庶族通婚往來等。士族把持大權,卻不願涉身實務,在優容奢侈中腐朽衰落。

第四:門閥制度的衰落時期(南北朝後期)

東晉後期到南朝時期士族制度逐漸走向衰落。最主要的標誌是:士族在官吏選拔與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權逐漸衰弱,寒人和庶人比重在各級政權之品官中進一步增加。

其結果首先是官吏銓選上士庶界限難以堅持長期存在的清濁之分逐漸淡化以至消失。隨後,門品失去了意義,至隋九品中正制被正式廢除。

門閥制度衰落根本原因在於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階士族憑藉門第就可做官,世代控制高階官職。特殊的社會環境使許多士族不思進取,沉溺於清閒放蕩的生活,不屑於政務軍務。加之士族是近親聯姻,身體素質極差。

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以後,一些庶族出身的將領脫穎而出,顯示出較高的政治、軍事才能,聲望與權力迅速上公升,南朝宋、齊、梁、陳開國諸帝均為庶族將領。南朝帝王雖無法改變高階士族壟斷**的局面,但卻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卻握有實權的職務,在實際執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權。這一時期士族制度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二是受到農民起義的打擊;原因之三是士族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中受到打擊、削弱。

上述三種原因相互作用,極大削弱了士族制度的階級、經濟基礎。

到了南朝時期,由於門閥世族自身的腐朽。喪失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統治能力;社會階級矛盾的衝突和激化,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寒族地主乘機以軍功崛起,在鎮壓農民起義的同時,進而典掌機要,控制地方,統帥軍隊,以武功稱帝,如劉裕、蕭道成等,打破了門閥地主一統天下的局面。世族地主此時雖據高位,卻已無實權,走向必然的滅亡。

後經候景之亂、隋滅陳等變化,門閥等級制已奄奄一息,庶族地主躍居政治舞台的主要地位。

感想與小結:

從門閥制度的產生到消亡的整個過程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它萌芽於東漢末期,結束於隋朝前期,它所存在的時期正好是從乙個大一統結束到另乙個大一統開始的過渡時期,而這正是大**、大動盪的時期。

我認為門閥制度產生和消亡,都是由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所決定的。當社會處於**、動盪的時期時,**和地方的關係是**弱而地方強,在君弱臣強的特殊環境裡,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就必須考慮到勢族的利益,王朝利益必須服從勢族利益,這樣才能保證王朝的統治。門閥制度正體現了**政權和地方勢族之間利益上的某種權衡。

到了南北朝末期至隋朝初期,建立統一的國家政權又成為大勢所趨,君強臣弱的現實又重回歷史舞台,於是勢族與君主利益權衡的狀況必然不能被現實社會所接納,而維持這種權衡關係的門閥制度自然走到了它的終點,科舉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縱觀歷史的長河,政治制度的制定一定是遵循社會的現實情況的,即使是政治制度本身在倒退。舉例來說,秦國統一諸侯,建立起統一的國家政權,並且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力量遠遠超過地方,所以在地方制度上開郡縣制之先河。但是楚漢爭霸後,西漢王朝建立,由於經歷了長久的戰爭,國家積貧積弱,**無法完全地統治地方,因此不得不依靠異姓王的勢力來完成統一,施行封國制和郡縣制並行的社會體制。

郡國並行制相對於郡縣制來說是政治制度上的倒退,這並不是統治者希望的結果,而是由**和地方的力量對比的社會現實決定的。

2023年5月4日

魏晉南北朝時代社會

魏晉南北朝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 社會 土地稅制官吏登用 新制度 発達 最 有効 隋唐 継承 頻出下 表 丸暗記 a 蜀b 呉c 五胡十六國d 北魏e 北周f 東晉g 宋h 斉i 梁j 陳 全部 種類!魏晉南北朝期 含 制度 大土地所有抑制農民把握 稅収確保 目的 制度 1 屯田制 曹操 創設 民屯 稅...

魏晉南北朝名釋

1 三曹 漢魏間曹操 曹丕 曹植三父子的並稱。他們以顯赫的政治地位與傑出的文學才能著稱於世。他們在詩歌中抒寫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亂離的社會場景,悲歌慷慨,是漢魏風骨的代表詩人,在五言詩歌發展史上處於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譽為 建安之傑 2 建安七子 指東漢建安年間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

第22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二 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最後一課,第22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二 下面我就本課做以下分析 一 說教材 一 說教材地位 魏晉南北朝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階段,它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文化不僅是對秦漢文化的發展和昇華,而且為以後一千多年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