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語錄

2021-04-26 04:39:04 字數 1845 閱讀 7595

1、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業於胸中,但有時候卻對不少今人的言行無法容忍,目前我可為是有大志而小氣量之人。

2、「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顯愚木;嚮往智慧型,大多時間能夠保持乙個和氣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嚮往的境地,應該加以勤學苦練才對。

3、「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

寬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藉口十足;也有能夠寬恕別人的心,但是需要時日。斥責別人倒是不多,如有,卻似乎很嚴厲,如雷霆,實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責別人的姿態內責自己。

4、「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這點倒是做的還可以,遇事敢於承擔責任,敢於直言,不怕吃虧。

5、「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思。」

做事情,還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還沒有多替別人思考的習慣,這點今後應該多加注意。書面文字論人功過,雖然不屬那些長舌婦類,但也畢竟不是好的品性氣質,應引以為戒。

6、「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

閒談時候,一般不喜歡論人非;以前喜歡氣功,還常常靜坐,也能夠思考自己的得失過錯,但現在很少能夠屏息靜坐常思己過,雖偶爾留於行文,但畢竟不如靜坐思過來得徹底。

7、「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與故人朋友相約,時常提起那些陳舊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飛色舞,也有失魄時的義憤填膺和無所事事。以後如遇此等場面,應該簡單掠過,不要多提自己,還是多聽聽他人的故事。

8、「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已,以弱字禦侮。居安,

慮危。處治,思亂。」

還能夠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態交朋友;在杜絕或自行消化那些經過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語還需要下功夫;以後應該時常嚴厲自責,以弱的姿態化解外界的強勢之力,鼓勵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經常被外物所擾動,可見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感覺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徵隨著諸多經歷增多而逐漸趨於心平氣和,也許一事無成的態勢會得到些緩解。

12、「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公正,誠實的品德還需要不斷精進,從容不迫的心態還需要加以苦練。

13、「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巨集,言動要謹。」

心志雖苦,但有意趣所樂相彌補;仍然需要擴大氣度,在言行舉止上更需要謹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經常能夠獲取滿足,心靈也常常能夠得到慰藉。如果說到無求的境界,確實相距甚遠。至今,我還沒有擁有過任何值得一道的東西,沒有擁有,何談無求?

也許,將來能夠傾其所能,創下一番業績,再談論無求的高境,或許還有資格,說不定到那時候,品德還會自然上個台階。

15、「知足常樂,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

能夠做到知足常樂,但是我感覺到自己還沒有到應該停止前進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進。

16、「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謙虛退讓做得還不錯,待人也還有容,恬淡能夠沾邊,處事還不能夠達到安詳、圓融的層次。

17、「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 」

不喜歡別人以術待我,也很少以術待人;喜歡直來直去,不浪費寶貴時光。不想與人爭鬥,如果別人欺我太甚,則喜歡以剛克剛,往往搞得兩敗俱傷,實為失敗之舉止。未來欲成大業,還要學習水的品德,善於以柔克剛。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胸有多大,事業有多大。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事業來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畢竟會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來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機遇,二就是要修煉心胸,那種有忍乃大而後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弘一大師語錄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已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靜坐...

弘一大師經典語錄

篇一 禪弘一法師經典語錄整理版 學問類為善最樂,讀書便佳。茅鹿門雲 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廣州香山書院楹聯 何謂至行?曰 庸行。何謂大人?曰...

弘一大師法語錄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已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對失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