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範措施

2021-04-15 17:29:47 字數 3792 閱讀 9876

一、脫鉤事故

案例一、未掛牢脫鉤,硒人死亡

2023年8月29日17時15分,某市菸廠發酵室使用橋式起重機吊葉包進行發酵,未掛牢,在吊高至2公尺時脫鉤,將技術員路××砸傷後死亡。

直接原因:未掛牢脫鉤。

這次事故發生的時間正值盛夏,氣溫高,大腦條件反射的潛伏期延長,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發酵的氣味,一般人很難接受,生理心理狀態都會受到影響,這些顯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其次受害者自我保護意識差。

預防措施:今後有關部門加強對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態度。管理部門應切實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狀況,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管理工作,如吊運區域內,禁止無關人員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掛鉤脫落

2023年5月4日8時,某市運輸公司起重大隊司索工李××在裝木料時,因掛鉤脫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掛不牢脫鉤。

這次事故的時間是早上8時,一般來說人經過一夜的休息,此時應是精神狀況最好的時期,但事故還是發生了。其原因,還是安全意識不強。吊裝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應心中有數。

木材形狀是圓形還是方形,在吊裝前,應考慮吊裝方式的安全性、科學性。司索工在操作時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應站在什麼地方安全起吊,掛鉤吊物應確認掛牢方可起吊。

預防措施:今後加強現場管理,有經驗的同志應對青年工人多進行工作方法的指導,加強對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們養成工作認真、仔細的工作作風,克服冒險蠻幹、急於求成、不講究方式方法的錯誤思想,減少事故的發生。

二、吊索斷裂事故

案例一、吊索斷裂,摔壞工具機事故

2023年11月11日?點30分,某市石油加工廠裝卸隊工人在裝卸站台吊運4噸工具機,當時用兩條3分的鋼絲繩吊索起吊,當試吊離地時,有一條吊索松一點,工具機開始傾斜,工人用木墊格,墊上後又繼續起吊,吊起後,工具機還是傾斜,司索工用手將工具機扶正,但將要放下時,兩條鋼絲繩吊索突然全部斷開,工具機掉下,工具機底座和主軸摔壞,損失價值36萬元。

事故原因:一是鋼絲繩吊索選擇不當,超負荷吊裝,按規定,吊4噸件,應選用6分的鋼絲繩吊索。二是違反起重安全操作規程,一端繩長,失去平衡,另一端加重負荷導致鋼絲繩吊索拉斷。

這起事故的發生,說明準備工作很重要,若在工作前,有關人員經計算採取符合規定直徑的鋼絲繩吊索,就會避免事故發生。當然也不排除違章者的盲目自信,認為這種工作長期以來都是這樣做的,習以為常,思想麻痺,滿不在乎,存有僥倖心理。從這起事故中也反映出面對著事故隱患,如何採取正確有效的措施。

當試吊離地時,一條繩有些松,這時有關人員應冷靜認真地面對出現的問題,檢查出現「松」的原因,若這時處理好了,也同樣能避免事故發生。

預防措施:今後應克服有關人員無知、自負、求快的心理,經常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勻安全操作規程,對於所從事起重司索工作的一些計算和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經常考核,提高起重司索人員的水平。

案例二、鋼絲繩拴在稜角物體上,受力硌斷抽死人事故

2023年1月19日10時,某市西城區起重社三大隊在北京開關廠用捲揚機挪運一台10噸重的磨床時,把掛滑輪的鋼絲繩圍在乙個石槽上。鋼絲繩受力後,被石槽稜角處硌斷,鋼絲繩猛力蹦起,抽在現場指揮者劉××的右腳上,使其摔倒,頭部受重傷,於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鋼絲繩與稜角的堅硬物接觸,受力後被硌斷。

這次事故暴露出的問題是,有關人員的安全意識極弱,按規定不允許鋼絲繩與硬物接觸。對於特殊工種的作業現場,應加強管理。把鋼絲繩圍在石槽上,反映出工作中的麻痺思想和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

預防措施:今後對有關人員進行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對現場每個細微的變化都應注意到,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三、歪拉斜吊事故

案例:2023年9月20日上午,在某蛋品的冷庫工程工地上,春光號起重機正在吊混凝土吊斗,由於不垂直,重心偏離起吊垂直線約2公尺,起吊後的吊斗便緩慢向前移動。前方,起重指揮邵某正背朝吊機,兩手搭在江某肩上講話,砼工小馬(代替指揮)見狀大叫閃開,吊車司機也立即鳴號並迅速推操縱桿下降吊點,沒想到電源突然跳閘,下降吊點的措施失效,吊斗向邵、江兩人撞擊。

江某因聽到叫聲立即退一步閃開,邵某則因躲閃不及,被吊斗撞擊在翻斗車上,翻斗車被撞移了50m,吊斗回晃時,邵某倒在地上,終因內臟多處嚴重損傷而不治身亡。

事故原因:

(1)違章作業,歪拉斜吊,是導致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現場指揮混亂,指揮邵某玩忽職守,砼工小馬無證違章指揮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春光號吊機平常維修保養不好,關鍵時刻突然跳閘也是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

預防措施:

(1)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是指揮和起重機司機的職責,指揮人員和起重機司機要嚴格遵守「十不吊」的規定,歪拉斜掛不吊。

(2)吊車起重作業時,必須配有一名有經驗持有操作證的起重指揮人員指揮,不能讓無證人員進行指揮,擔任指揮起重工作必須工作認真,責任心強,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吊車司機對吊車必須認真做好例保,即做好清潔、補充、潤滑、緊固、調整工作,關鍵部位使用前應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加強崗位責任制、安全交底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四、起重機傾翻事故

案例:2023年3月8日下午2時許,某單位吊車司機張某操縱一輛從日本進口的20t三菱牌汽車到某工地幫助卸車,將一根重達7.3t的花籃梁卸到工地上。擔任指揮員的楊某離開崗位,輕鬆地坐到運輸構件的運輸車駕駛室裡,與運輸車司機李某抽菸聊天,自以為鉤已掛好,剩下的事是司機起吊,自己幫不上忙,至於指揮不指揮無所謂。

司機張某按照以往習慣,雖然無人指揮,自恃技熟,不會出問題,照樣輕鬆自如地作業,結果萬沒料到,工地的土質鬆軟,在吊運迴轉過程中,由於無人指揮,汽車吊支腿陷入泥裡也無人發覺。當司機張某發覺吊車有些傾斜時,心慌意亂,要想鳴號示警,用手按動電鈕,發現報警器失靈,最終由於車身重心失去平衡而傾倒,重達7.3t的花籃梁狠狠地砸在構件運輸車上,指揮員楊某和司機李某做夢也不會料到由於自己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會被砸扁壓瘦的駕駛室軋住。眾人經過乙個多小時的努力,才將楊某、李某從駕駛室裡拖出來,急送醫院搶救。

楊某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李某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兩腿高位截肢,落得終身殘廢。

事故原因:

(1)從現象來看,作業現場土質鬆軟,喇叭失靈是這次惡性事故的直接原因。實質上違章作業和不負責任是造成本次惡性事故的真正原因。即司機嚴重違反「十不吊」規定,平時又沒有認真做好吊車維護保養工作,更對作業現場土質鬆軟情況一無所知,當吊車撐腳出現下陷先兆時,司機竟沒有任何察覺,安全意識很差。

(2)指揮員楊某擅離崗位,沒有認真指揮配合司機作業。

預防措施:

(1)強化對司機和指揮人員及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責任性,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禁違章作業,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技能。

(2)加強工作責任心,認真做好吊車的例保和日保,保證吊車機械效能和安全附件的完好,確保安全作業。

五、擠壓事故

案例一、執行中跳出天車駕駛室被擠死

2023年11月12日21時10分,北京市第二通用機械廠鑄鋼車間天車司機班長田××(男26歲),坐在5t磁碟吊司機室門口,與剛上車替班的天車司機說話。當該車行進中經過天車的上、下車平台時,田某未與司機聯絡好,即從司機室跳出,不料在向外跳時,身穿的棉襖前襟一角套在司機室扶手欄杆上方的把角處,難以掙脫,此時天車司機不知此情,天車繼續行進,結果因被擠在司機室外緣與廠房立柱之間死亡。

事故原因:

(1)田××行進中違章跳出司機室。

(2)該天車司機室門缺少聯鎖開關,在「起重機械安全規程」中規定,進入橋式起重機和門式起重機的門和由司機室登上橋架的艙口門,應設聯鎖保護裝置。當門開啟時,起重機的執行機構不能開動。這起事故中的司機室的門,是不符合規程要求的。

(3)安全部門沒有做到經常檢查,如能經常檢查,發現缺少聯鎖開關,應及時制止該機投入工作,並盡早安裝聯鎖開關,可避免此次事故的發生。

預防措施:

(1)嚴格按照安全規程,除司機外,司機室內不許留有他人。

(2)加強安全管理的檢查,做到每週有檢查,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排除。

第二節圖層簡單操作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一 控制面板 二 圖層控制面板 1 圖層混合成模式選項 共17種,合成模式選項可以決定圖層中的影象與下面圖層中的影象混合,使用者通過合成模式可以建立出不同的特殊效果。合成模式一般與不透明度進行配合使用。在後面單獨講解 2 鎖定選項 3 填充 與不透明度配合使用。4 鏈結標識 可以和任意圖層進行鏈結。...

0802 第二節回歸分析簡介及其在均勻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節回歸分析簡介及其在均勻設計中的應用 回歸分析是資料分析的有力工具,它能揭示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在均勻設計的資料分析中成為主要的手段,回歸分析方法和理論十分豐富,有關書籍數以百計,這裡僅作一梗概介紹,細節可以參看有關書籍,如 26,29,30 資料處理可使用統計軟體包sas,spss,min...

第二節金屬學及熱處理基本知識2222

一 金屬晶體結構的一般知識 眾所周知,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這些化學元素按性質可分成兩大類 第一大類是金屬,化學元素中有83種是金屬元素。固態金屬具有不透明 有光澤 有延展性 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特性,並且隨著溫度的公升高,金屬的導電性降低,電阻率增大,這是金屬獨具的乙個特點。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