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類散文的閱讀技巧

2021-04-11 15:32:26 字數 4128 閱讀 2965

一、認真閱讀全文,找準所託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託之物。一般來說,這類散文的標題會提示象徵物。像《紅磚頌》,標題中的「紅磚」便是所託之物,《白楊禮讚》中的白楊樹也是所託之物。

但有的散文,題目不能提示象徵物的,我們也有辦法找到它。如《荔枝蜜》,從題目中不能判斷,但我們通過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繪的事物有荔枝樹、荔枝蜜和蜜蜂,那麼,這三個事物哪乙個才是象徵物呢?通過分析文章描寫的重點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便可以確定所託之物是蜜蜂。

找準所託之物,這是我們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條件。

二、分析外形特徵,展示內在品質。

作者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觸必須要借助於描寫所託之物的外形特徵來抒發,這類事物往往外形特徵比較鮮明,只要找準對其外在形象的描寫,就可分析出它的內在品質。如《紅磚頌》第一段中的描寫:「泥家生的女」、「窯中長**」,提示了紅磚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團黃泥」「一件樸素的黃袍」寫出了紅磚外形的純樸;第三段中的「稜角分明」從外形寫紅磚的剛毅;「松又堅」、「脆又韌」是對其內在品質的評價。

事實上,事物的外特徵便是其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從這裡我們可以歸納出紅磚的內在品質:純樸、謙遜、無私;普通、剛毅、無求;獻身、奉獻、無悔。這是我們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三、仔細品讀課文,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說來,作者所描繪的事物並非最終所讚美的物件,真正讚美的物件常常隱含其中,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品讀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作者的情感脈搏,找出所託之物與所讚美的物件之間的相似點。《紅磚頌》的結尾,將紅磚與砌磚工人融為一體,紅磚與砌磚工人都有相同可貴的精神,這就暗示了紅磚的品格正是砌磚工人的品格,這樣就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類散文的閱讀。

當然,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各個步驟是密不可分的,這裡一步步展示閱讀步驟,是讓你有依據可尋,有方法可求。希望這點技巧對你閱讀此類散文有所幫助。

散文這種體裁,精粹警闢,形式自由,能夠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侷限於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開豐富的聯想,說東道西,談古論今,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散文也許就散在這裡。

在這點上它彷彿散步,步履輕鬆,神態閒適,不疾不徐。散文不像**、戲劇,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集中的矛盾衝突來展示生活。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對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個側面,或寫景抒情,或託物言志,或寫人記事,或回憶,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見大,由此及彼,來揭示生活的真諦。

由於散文多是寫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注重表達對生活的感悟。作者所見所聞的外在境界與內心所感的喜怒哀樂情緒相融合,便使散文有了強烈的情感,優美的意境。而這種強烈的抒情又往往情不直抒、理不直陳,不是那種赤裸裸的宣瀉或論述,優秀散文的內涵在它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即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它不是毫無邊際、不可捉摸的,寫山川景物的散文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情出理,托物言志;寫風土人情的散文則往往寓情於事,因事明理。

因而散文在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上總顯得那麼含蓄、深沉、委婉、纏綿。

先說寫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只是手段,傳情即傳達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面對同樣的景,可能由於作者自己的人生經驗不同,所傳達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徑庭。

對於這類文章,我們要因文悟道。如朱自清寫梅雨潭的「綠」,工筆精雕細琢,寫出了這潭美麗的綠水的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色澤美、質感美,作者極盡想象,大膽比喻誇張,將梅雨潭的綠描繪得丰姿多彩,清新柔婉,美麗動人。作者寫這綠水,究竟其情如何呢?

「綠」是春天的象徵,是生命的象徵,是青春年華的標誌。作者滿腔勇於進取的濃濃的激情,從字裡行間悄悄地滲入了讀者的心田。而《荷塘月色》,同樣美麗的景致:

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葉,星星點點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脈脈的荷香,由於心境不同,感悟也就不同,我們從幽雅的景致中感受到的是作者「頗不寧靜」的心緒中隱藏的深沉的孤獨與苦悶。用作者的話來說,是因為作者「心裡是一團亂麻,也似一團火」。

在這類散文中,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與客觀的景相融相合,從而使作品變得含蓄,也使作品主題得以昇華。

托物言志,是散文作者表達感悟的又一方式。如《荔枝蜜》借物喻人,把對勞動人民濃烈的讚美熔鑄在所描寫的物件小蜜蜂身上,因為他們都「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白楊禮讚》中原本平凡的白楊樹不屈不撓、力求上進的精神,不正是解放區廣大軍民精神的寫照嗎?

因而也就不平凡了。

在這類散文中,作者所借之物是他表達感悟的外殼,這個物早已不再是原來簡單的物,它被作者人格化了,是某種精神、某類人物的象徵。

還有一類,寫人記事的散文,表面上敘事,藉此抒情,表達對生活的感悟才是創作初衷。這類散文,以回憶為主,也許人多戀舊,通過對過去的人與事的回憶,往往也強化了過去的苦難或幸福,以此傳達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或者說,由於人生閱歷的增加,對過去的人和事有了更深入更接近真理的認識。

所以這類作品同樣能帶給讀者以啟迪和美的感受。《記一輛紡車》《我的老師》《菜園小記》等即屬此類。

[難點突破]

其實,在散文中,要弄清作者表達自己對生活感悟的方式是借景,是托物,還是對人事的回憶並不難,關鍵要理解散文之所以是美文的本質,主要在於乙個「情」字。這種「情」正是作者感悟的內容。正是因為有了人類的情感,才有了散文作者借助來自心靈的文字表達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既是感悟,它**於作者豐富的人生體驗。我們閱讀散文要麼把握全篇的感悟基調,要麼理清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感悟的歷程。只要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或情感變化過程,理解文章的深意,分析作者表達感悟的方式便迎刃而解了。

如《荔枝蜜》,作者對小蜜蜂的感情經歷了「不喜歡--喜歡--讚美--夢見自己變成了乙隻小蜜蜂」的變化過程。「我」對蜜蜂由「不喜歡」到「喜歡」的轉折點是什麼呢?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逐步昇華的呢?

體會了這些,便不難明白作者何以要借贊小蜜蜂來讚美勞動人民了。

總之,我們欣賞散文,分析作者表達感悟的方式,要有品酒的心情和細心。因為「一篇好的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酒美,我們讀散文,也就是在飲這杯酒,越是細細品嚐,越能夠體會其中豐富而複雜的滋味,得到啟迪和美感」。

[閱讀示例]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懷著滿心難治的傷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條河裡。到了水中,他聽見一聲叫喊(「救人啊!

」),看見一點燈光,模糊中他還聽見一陣喧鬧,以後便失去知覺。醒過來時他發覺自己躺在乙個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盞油燈,眼前幾張誠懇、親切的臉。「這人間畢竟還有溫暖」,他感激地想,從此,他改變了生活態度。

「絕望」沒有了、「悲觀」消失了,他成了乙個熱愛生命的積極的人。這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還見到這位朋友。

那一點燈光居然鼓舞乙個出門求死的人多活了這許多年,而且使他到現在還活得很健壯。我沒有跟他重談起燈光的話。但是我想,那一點微光一定還在他的心靈中搖晃。

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我想著,想著,不覺對山那邊微笑了。

「我想著」的不就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嗎?「我」的感悟借燈來傳情。「燈」在這裡已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照明工具,而有更深的象徵寓象:

它包含希望和力量,凝聚著人間的愛和溫暖,更象徵了光明的前途。正因為前途是光明的,友人獲救後從燈光中感悟到人間的溫暖,從此熱愛生命。再聯絡當時的背景,巴金從中有更深的感悟——抗戰是最終會勝利的,即「燈光是不會滅的」。

這種托物言志的方式使作者表達感悟的方式更含蓄,然而亦更深刻。我們不也應從「燈」中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嗎?即使遇到什麼挫折失敗感到悲觀失望的時候,仔細想想吧:

「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

[拓展訓練]

火光 (俄)柯羅連科

很久以前,在乙個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亞一條陰森森的河上。船到乙個轉彎處,只見前面黑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驀地一閃。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謝天謝地!」我高興地說,「馬上就到過夜的地方啦!」

船伕扭頭朝身後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為然地划起槳來。

「遠著呢!」

我不相信他的話,因為火光衝破朦朧的月色,明明在那兒閃爍。不過船伕是對的:事實上,火光的確還遠著呢。

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點是:驅散黑暗,閃閃發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劃幾下就到了……其實卻還遠著呢!……

我們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劃了很久。乙個個峽谷和懸崖,迎面駛來,又向後移去,彷彿消失在茫茫的遠方,而火光卻依然是那麼遠……

現在,無論是這條被懸崖峭壁的陰影籠罩的漆黑的河流,還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經常浮現在我的腦際。在這以前和在這以後,曾有許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馳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卻仍然在那陰森森的兩崖之間流著,而火光也仍舊非常遙遠。

因此,必須加勁划槳……

然而,火光啊……畢竟……畢竟就在前頭!……

1、這篇散文哪些段落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2、這種感悟是怎們產生的,又是怎樣表達的?

3、文中的「火光」有什麼樣的深層含義?

托物言志集錦

什麼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 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 志 依託在某個具體之 物 上。物 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 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 志 借助於這個具體之 物 表達得更巧妙 更完美 更充分 更富有感染力。如蓮常用來象徵迎驕陽而...

托物寓意 象徵 托物言志的區別

象徵 內含 象徵指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徵事的修辭方式叫象徵。或指借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修辭效果 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 能給...

象徵與托物言志的區別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理解,不足之處,請與斧正。象徵與托物言志的區別 1 象徵 以物徵事 的簡稱 是借助物象來表現某種概念 思想 精神 品德等。如以 梅 象徵高潔 清秀 淡雅 樸素 以 菊 象徵高潔與傲霜鬥雪的堅強。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徵義來表達胸懷心志。2 象徵分為整體象徵和區域性象徵 托物言志都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