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調解制度

2021-04-01 18:02:37 字數 2619 閱讀 2661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工作作用,及時化解社會矛盾,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行政調解,是指司法行政機關在日常管理和行政執法過程中,對與本機關行使司法行政職權有關的各類爭議糾紛,以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為依據,以當事人自願為原則,通過對爭議當事人的說服和疏導,促使當事人平等協商、互諒互讓,達成調解協議,快速解決爭議糾紛的活動。

第三條局成立行政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處、室、直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小組成員。行政調解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局辦公室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局辦公室和相關業務處室各確定1名行政調解員為辦公室工作人員。

第四條局行政調解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責:指導行政調解辦公室及相關業務處室和局直屬單位開展糾紛調處工作;決定是否受理行政調解申請,安排落實調解辦案人員;協調涉及多個部門的爭議糾紛調解事宜;督促指導縣(市)、區司法局行政調解工作。

第五條局行政調解辦公室的職責:統一登記受理行政調解案件,提出受理、不予受理的初步意見;按照行政調解工作領導小組意見,協調安排局機關相關業務處室和直屬單位進行調解;督促承辦調解處室或直屬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調解、形成調解文書並送達;負責調解文書的案卷歸檔和管理。

第六條行政調解工作應遵循自願、公平、合法、合理、效率的原則。

第七條行政調解的範圍:

(一)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在行使管理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發生的行政糾紛;

(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產生的與司法行政管理有關的矛盾糾紛;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行政調解的司法行政類糾紛。

第八條行政調解工作程式:

(一)申請。申請人申請行政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書面申請的,應提交行政調解申請書;口頭申請的,行政調解辦公室應做好記錄,並交申請人簽字確認。

(二)受理。行政調解辦公室接到當事人申請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審查,提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意見,報行政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後書面告知當事人。

1、符合條件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啟動行政調解程式並及時告知申請人。2、對被申請人不同意行政調解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解決糾紛的渠道。3、在未啟動行政調解程式前,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或其他緊急情形不立即處理有可能損害申請人合法權益的,應當及時採取必要的緩解疏導措施,或告知申請人採取其他糾紛解決渠道。

行政調解辦公室根據案件情況,及時確定行政調解處室或直屬單位,並將當事人的申請材料轉交負責調解的處室或直屬單位。(三)調查。負責調解的處室或直屬單位受理案件後,要根據雙方的爭議焦點,採取當事人舉證、調查取證、現場勘驗、查閱檔案和資料等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查。

相關證據應當由雙方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進行質證。

(四)調解。1、負責調解的處室或直屬單位確定調解時間、地點和參加的人員後,通知有關當事人到場調解;2、調解開始時,宣布行政調解紀律,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當事人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宣布調解員、記錄員身份,詢問當事人是否要求迴避,並明確告知當事人糾紛事由;3、調解員宣布調查核實的案件基本事實,分析雙方當事人應負的責任,並詢問當事人對案件事實是否有異議;4、詢問雙方請求和主張,公開初步擬定的調解方案,向當事人作出說明,徵詢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間的分歧進行協調,力求取得一致意見,促成當事人和解,達成調解協議。

(五)製作行政調解書。行政調解達成協議的,由各方當事人簽訂行政調解協議書。行政調解協議書送達有關當事人簽收後生效。

當事人拒絕簽收行政調解協議書的,視為調解不成。對調解不成的糾紛,由行政調解員宣告行政調解結束,並告知有關當事人根據爭議性質,實行其他途徑的救濟。

(六)履行。調解書生效後當事人應當積極履行。經行政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由司法行政機關蓋章後,雙方當事人可以共同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確認申請,法院確認該協議合法有效的,則該行政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當事人在對方不履行調解協議時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七)歸檔。調解結案或調解不成的案件,應由調解員按規定將與案件有關的材料裝訂歸檔,妥善儲存並向行政調解辦公室備案。

第九條行政調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調解:

(一)一方或雙方在調解確定的時間內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

(二)一方或者雙方在調解過程中要求終止調解的。

第十條爭議涉及第三人的,應當通知第三人參加。行政調解結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徵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終止行政調解。

第十一條調解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爭議糾紛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及其**人有近親屬關係;

(二)與爭議糾紛有利害關係;

(三)與爭議糾紛當事人及其**人有其他關係,可能影響爭議糾紛公正處理的。當事人發現調解人員有應當迴避情形的,可以要求其迴避。調解人員有應當迴避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

調解人員是否迴避由主持調解的處室或直屬單位負責人決定;處室或直屬單位負責人擔任調解員的,由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

第十二條行政調解時限一般不超過20個工作日,重大、複雜的爭議糾紛,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延長10個工作日。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作出鑑定、認定或者裁決的,鑑定、認定或者裁決所需時間不計入行政調解時限。

第十三條重大複雜的爭議糾紛,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參與組織行政調解;一般的爭議糾紛,由行政機關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或者行政機關負責人指定人員進行行政調解。

第十四條堅持「三調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重大複雜的行政調解可以與人民法院、人民調解組織、仲裁機構和基層組織聯合進行,也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專業人員和當事人共同信任的人參加。

行政訴訟調解制度

前言拘泥於傳統的公權力不可處分等行政法學理論,現行 行政訴訟法 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這為目前我國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制度 行政賠償案件除外 的格局提供了法律依據。而司法實踐中,訴訟調解已經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糾紛解決機制,尤其是在民事訴訟中,七成以上的案件都以調解方式結案。將行政訴訟...

行政調解工作制度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工作作用,及時化解社會矛盾,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制定本制度。第二條本制度所稱行政調解,是指司法行政機關在日常管理和行政執法過程中,對與本機關行使司法行政職權有關的各類爭議糾紛,以法律 法規 規章及政策為依據,以當事人自願為...

行政調解工作制度

第一條為及時化解糾紛,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管局各執法部門依法行政,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根據我區有關行政調解工作的檔案精神,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制定本制度。第二條本制度所稱行政調解,是指社管局各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在職權範圍內對行政機關 公民 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產生的行政執法糾紛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