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行政管理學考研詳細筆記

2021-03-31 04:49:38 字數 4786 閱讀 8704

政治學原理

第一章政治學緒論與政治思想史

l 政治:社會公共權威的空間

ü 狹義政治:當代政治主要是國家的活動及其形式和關係。

ü 廣義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公共權威的活動、形式及其關係。

l 政治學:研究社會公共權威的科學

ü 狹義:國家的活動、形式和關係及其發展規律,是政治學的研究物件。

ü 廣義: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公共權力的活動、形式和關係及其發展規律,是政治學的研究物件。

ü 政治學的結構: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巨集觀研究與微觀研究、靜態研究與動態研究

l 政治學方**:

ü 倫理世界觀:政治學者把國家存在的目的說成是追求至善,實現正義,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類是自然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個人只有在城邦中才能過善的生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都力圖找到一種可以實現正義、達到至善的理想的城邦制度。

古羅馬的政治研究巴古希臘政治理論推導乙個應用地位。

ü 神學世界觀:中世紀這是**教神學思想佔統治地位的時期,政治研究為神學世界觀所籠罩,政治學成為神學的乙個科目,隸屬於神學體系,政治研究以《聖經》為出發點,信仰的絕對權威成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從奧古斯汀的教父哲學到托馬思。阿奎納的經院哲學都未超越神學的範圍,即使是反對教會統治的異端,仍需把《聖經》作為信仰的依據。

ü 法學世界觀:文藝復興至19世紀末,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市民階級的興起和壯大,資產階級政治學開始形成,資產階級各學派層出不窮,各種理論大都受到法學世界觀的影響,認為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不由教會和教條創造,而由國家權力制約。近代伊始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興起,使政治的研究擺脫了神學的枷鎖,具有世俗的特徵。

義大利的馬吉亞維利、法國的不丹、已經從「人」出發,用「人」的眼光觀察解釋社會政治問題,以理性和經驗為依據,提出政治要求。權力代替神意成為國家與法律的基礎,政治理想從重神輕人轉為尊人重視,認為個人的權力需受到重視。自然法、自然權力、主權、社會契約、自由、民主、平等、幸福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學的主要框架。

ü 社會學世界觀:19世紀中期,西方社會的矛盾和衝突日趨激烈,社會學世界觀開始出現,社會學的政治研究,是資產階級確立統治後,為了進一步穩定社會秩序,解決社會問題,保證社會的協調發展為確立的。孔德、斯賓塞在社會學世界觀的主導之下的政治研究,著重探索社會運動的法則,從而協調和適應它們已達成社會的和諧。

受社會學世界觀的影響的聖西門、傅利葉、歐文等人則剖析社會現實弊端,期望通過社會改造和變革來達成社會進步。

ü 唯物政治觀:(96、00年名詞)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解社會政治現象的根本方**,是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世界和認識宇宙的基本方**在社會政治領域的運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觀點:

(1)解釋歷史運動的基本動力和發展規律,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2)從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認識社會政治現象,認為政治現象的原因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從人們的生產物質生活資料的基本方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經濟利益中去尋找;(3)從社會政治不斷發展的過程來認識社會政治現象,認為社會政治是處於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之中的;(4)從經驗的觀察來分析和認識社會政治現象的本質,認為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絡,而不應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ü 政治辯證法:(03年名詞)就是將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運用於社會政治領域,運用辯證法對人類社會政治現象進行分析的原則,稱之為辯證法。基本內容包括:

社會政治生活是乙個運動的過程;政治和社會發展有著普遍聯絡;政治中貫穿著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政治學中體現著辯證法的基本範疇,比如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形式和內容、現象和本質等,在分析任何政治現象的時候,都必須時刻加以運用。貫徹唯物辯證法的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乙個總的特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具體到一般,又從一般到具體、理論聯絡實際、階級分析、經濟分析。

l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

ü 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社會政治現象本質特徵的研究,尋求改造世界,實現人類最終解放的途徑和方法。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產生,不僅基於19世紀歐洲社會的變化與發展,而且還基於歐洲社會思想發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啟蒙思想家和唯物主義者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形成,使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走向成熟。

ü 基本原理:關於政治關係的性質、關於階級的觀點、關於國家的觀點、關於政治體制的觀點、關於未來社會的觀點、關於社會革命的觀點;

ü 地位:在政治發展史上,馬克思政治學的誕生導致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它開創了人類認識和掌握政治現象的科學時代。對政治學的發展的兩大貢獻:

為政治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方**;把實現人類的最終解放作為政治學研究的最高目標。

ü 特點:科學性、階級性、革命性、實踐性、發展性。

ü 市民社會:(97年名詞)這一用語在十八世紀產生,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闡述了市民社會的性質,認為:「在過去一切歷史階段中,受生產力所制約,同時也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即市民社會。

市民社會包括各個個人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的一切物質交往,它包括該階段的整個商業生活和工業生活。」「這一名稱始終標誌著直接從生產和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其他任何觀念上層建築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把市民社會看成是社會生產關係、經濟關係、交往關係的代名詞。

階級利益衝突是市民社會的根本特徵,市民社會的階級衝突決定了國家的階級本質,即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國家本質根植於市民社會。

l 當代西方政治學研究趨向

ü 研究特點:正規化多樣、注重邏輯、強調建制、側重法理、學科界限清晰。

ü 新政治**動:2023年,美國政治學會成立。在此之前,德國國家學傳統一直在美國政治學研究中居主導地位,美國當時流行的歷史—比較方法都是從歐洲學來的,隨著政治學在美國的發展,它逐漸美國化了。

一站後現實主義研究方法向歷史—比較研究方法挑戰,接著出現「新政治**動」提倡科學主義的研究方法,主張用社會學、心理學、統計學的方法來改革政治學的研究,認為價值判斷有礙科學的政治分析,應該摒棄。「新政治**動」為二戰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ü 行為主義政治學:(04年名詞)二戰後西方國家的政治研究獲得了鉅額資金援助,研究機構和教育及後普遍設立,學者和學生隊伍擴大,刊物和著作大量問世,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崛起是戰後政治學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發展的最顯著特徵。行為主義政治學反對傳統的制度研究的方法,注重創立經驗方法,他認為政治學應該是一門能對政治現象進行解釋和**的科學,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對實際的政治行為進行觀察和資料蒐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工合作,運用純經驗的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

他注重理論框架和模式的確立,以及從巨集觀角度對政治行為進行理論概括。行為主義研究方法的理論形態有:

u 政治系統論:運用系統論和控制論的一般原理,以政治系統為自己的基本研究物件,從巨集觀角度對政治過程,特別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價值分配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首先確定系統與環境的邊界,然後從系統和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具體分析政治系統的輸入、輸出和反饋過程,代表人物是戴維.伊斯頓、莫頓.

卡普蘭。

u 結構功能主義:(04年名詞)在政治系統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集中研究政治系統所履行的功能和相應的結構,強調每一系統中結構和功能的相互關係,並試圖從微觀角度出發,通過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進而溝通巨集觀政治系統。代表人物是加布里埃爾.

阿爾蒙德。

u 政治溝通理論:根據控制論、資訊理論原理而設立,以政治系統為研究物件,特點是把政治系統運作過程看作是資訊變換和控制過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統的決策活動及資訊溝通。代表人物卡爾.

多伊奇。

u 政治文化理論:研究影響人們政治行為的各種因素中的文化因素,即運用行為主義的實證調查的方式來調查特定體系中的文化因素,如政治認知、政治感情、政治態度、政治價值等。代表人物阿爾蒙德、雪梨·唯巴。

u 政治發展理論:一方面繼承了傳統制度研究中的歷史比較分析,一方面又結合行為主義所帶來的新研究方法,致力於運用動態比較、實證調查的方式來考察不發達政治系統向發達政治系統的變遷,代表人物是派伊、阿爾蒙德、亨廷頓。

u 政治計量理論:典型的行為主義研究方法,主要運用數字模型和統計方法來對政治現象進行定量研究,並嚴格按照科學研究的從假設出發,結合資料進行實證的研究途徑。這種研究方法集中體現了行為主義的精確性、純科學、量化研究就價值去除的方**原則。

ü 新制度政治學:相對於舊制度政治學而言的,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主要以個人和個人行為作為研究物件,為政治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出現了新制度政治學。他在80年代開始流行,到90年代成為美國政治學研究的主流。

代表人物有:彼得.豪、約翰.

奧爾森等,主要觀點:制度與個人的行為應是互動的,其中更強調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包括對自然人、法人以及作為組織化的個人的政黨的行為的影響。其缺陷是:

內部流派眾多,觀點難以統一,影響了它自身的準確性和適用性。

◆ 理性選擇制度主義:20世紀60年代產生,堅持了理性選擇理論中「經濟人」的假設,但認為人的現實政治活動不是在真空中運動,而要受制度約束,政治分析的核心應是在既定制度的約束下的個人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過程,制度在個人的選擇過程中起著重大的約束和激勵作用。

◆ 歷史制度主義:致力於用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制度研究來分析和解釋制度對政治行為的重大影響。基本觀點是:

在一定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制度是推動歷史沿著某一條道路而不是其他道路前進的重要因素,由於政治制度的路徑依賴性要大於經濟制度,特定的制度能力和過去的政策對當前政策選擇有重大影響,有時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 社會學制度主義:擴充套件了制度的外延,將特定社會文化結構也看成是既定社會的制度,因而認為個體政治行為的動力來自於既定社會制度的塑造。偏好本身也受制度塑造,特定制度採納是因為它體現了既定文化下的合法性問題。

對合法性和社會適應性的研究成了社會學制度主義的兩個重點。

ü 保守的政治理論:認為人心惡,無理智,缺乏責任心,而且欲壑難填。他們傾向於向後看,推崇過去的時尚、道德觀念、體制制度、輕視物質進步而強調精神生活具有永恆的價值。

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 2.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 3.職位分類與品位分類 4.行政效率與行政效能 5.行政職權與行政職位 6.最優決策與滿意決策 7.國家預算與國家決算 8.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 9.行政道德與行政立法 10.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 11.行政干預手段與經濟手段 12.行...

行政管理學

名詞解釋 1 行政管理 狹義是 的行政管理,廣義的還包括對企業事業和其他單位的行政管理。2 行政 指國家行政機關適用國家權力,為實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依法通過領導 計畫 組織 協調 控制等環節和手段對國家和社會事務以及自身的執行多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3 行政職能 是指 在國家 社會活動中所起的...

考研熱門專業詳細解讀之行政管理學

真題是根本寫字速度很重要 行政管理學是不考數學的,考生們在複習之前一定要查清楚。之前來海文諮詢的考生就出現過類似情況,開始就複習英語和數學,等到九月份的時候才知道不考數學,無形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 精力和金錢。所以,行政管理學的公共課是英語和政治。專科課和其他專業一樣都是重頭戲,而且萬學建議廣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