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角色遊戲的材料

2021-03-25 00:21:23 字數 3859 閱讀 4077

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做的是:

①引導幼兒自主創設遊戲環境

鼓勵孩子自主創設遊戲環境,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通過孩子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孩子會更熟悉、更珍惜。引導孩子自己製作玩具,根據遊戲的需要,主動選擇合適的材料製作物品,如遊戲中孩子要用到小車子,可沒有,怎麼辦?他們就用可樂瓶製作了一輛簡易的小推車。

②提供和安排豐富的材料

材料可以刺激和引發遊戲的發生與發展,提供開放性的材料進行互相組合會使遊戲情節更加豐富,教師應從多種途徑挖掘材料的**。鼓勵孩子收集可利用的廢物,如石頭、落葉、貝殼、藥盒、布料、鈕扣、泡沫、小棒、塑料、羽毛等等。並在班級裡或遊戲室放置遊戲材料箱,將其分類並標上標誌,這樣孩子可以經常自已補充有關材料,根據遊戲的需要隨意使用,收集的材料要放置方便孩子取放的地方。

可以是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還可以是原始材料。但要注意安全、衛生!

3、環境的創設是否合幼兒遊戲的需求?

小年齡班幼兒開展遊戲需要在某乙個階段有一部分相對穩定的主題環境的預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間、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於幼兒熟悉遊戲環境,使他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滿足遊戲的需要。但隨年齡的增長,遊戲環境的構建應逐漸轉向以幼兒為主,遊戲主題和內容由幼兒自主決定。

三、幼兒的情緒是否愉快?遊戲行為發展是否符合年齡層次?

●裝扮行為

●行為的社會性

●替代行為

四、教師在幼兒遊戲過程的作用是否恰當?

(一)多觀察

1、觀察方法

2、方法的運用:

通常在角色遊戲剛剛開始的5-10分鐘和遊戲結束前的5分鐘左右進行的是掃瞄觀察。主要是比較粗線條地掌握全班孩子開展了哪些的遊戲主題;幼兒選擇了哪些遊戲內容,扮演了什麼角色等一般的行為特點。因為在角色遊戲剛剛開始時,孩子們的情緒還沒有穩定,孩子們要尋找遊戲內容、玩伴,有的孩子還會爭搶角色,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裡面;而在遊戲快結束時,有的孩子又會因為遊戲熱情減弱,產生無聊、逗留、打鬧等消極行為。

所以,教師是有必要進行掃瞄觀察的。而且在這個時候,教師的站位應該是在乙個視線相對開闊的區域,要能夠環顧到所有的孩子,避免產生視覺的盲區。

在遊戲的中間環節,大概20-30分鐘左右的時間,採用的是定點與追蹤觀察。定點觀察也就是定點不定人,即對某一遊戲內容進行觀察,可以較為系統地了解遊戲過程中孩子的興趣、交往、遊戲情節發展等動態資訊,避免介入的盲目性。而追蹤觀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據需要確定1~2個幼兒作為觀察物件,可以觀察與了解個別幼兒真實的全遊戲狀態。

但是這兩者也不是隨意確定的,要根據前一次幼兒的遊戲來確定。

舉個例子:在前一次的遊戲中,某某孩子在點心店中表現特別興奮,出現多次打翻餐具、扔點心的現象,那麼,今天的遊戲,可以去跟蹤這位幼兒,看看他在今天的遊戲內容中的表現如何。如果換了乙個遊戲內容,他還是出現類似的行為,那麼,就要來分析孩子最近情緒上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要和這個孩子進行個別交流了。如果這個孩子今天的狀態比較穩定,那麼就要分析是玩伴的行為(選擇)影響了孩子的遊戲,還是這個遊戲本身在環境創設或材料提供上因為數量太多、品種太雜、環境擁擠等原因對孩子的刺激過強?

又如,前一次的遊戲中,發現小超市的生意冷清,擔任角色的孩子無所事事,那麼今天遊戲就可選擇定點觀察,看看不同的幼兒在「小超市」擔任角色的情況,以此來分析,生意冷清的原因是否因為幼兒的經驗缺失?或者是遊戲玩了比較長時間,幼兒已經沒有興趣?這個遊戲內容是否需要進行調整、補充或者完全替換成新的遊戲內容?。

所以,每次孩子遊戲結束後,教師應該在心中基本確定下一次的遊戲觀察重點。而在細緻觀察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分享、環境調整和材料補充、生活經驗的豐富等,才會幫助幼兒的遊戲不斷推進,促使幼兒遊戲水平的不斷發展。

3、觀察要點的定位是否合理?

(二)慎介入:

孩子在與遊戲環境的互動中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和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在觀察、等待的基礎上,解讀幼兒在遊戲中表現的行為,在分析的基礎上決定是否要介入,以哪種方式介入更適宜。

1、十種可以介入的時機:

當幼兒在遊戲中主動尋求幫助時。

當幼兒的遊戲行為或遊戲材料有不安全隱患時。

當幼兒在遊戲中表現出與社會規範不相符合的行為時。

當幼兒在遊戲中出現過激行為時。

當幼兒在遊戲中因遇到困難、挫折,難以實現自己的遊戲願望時。

當教師發現遊戲中可以提公升幼兒經驗並不影響幼兒的意願時。

當幼兒表現出無所事事的狀態時。

當玩伴之間出現遊戲糾紛而無法自行解決時。

當教師為深入了解幼兒的行為動機,並準確解讀幼兒行為時。

當教師處於研究的需要進行反思性實踐時。

2、適宜適度的介入:

(1)教師介入的頻率過多,主觀介入過強,會影響幼兒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在遊戲中過度干預,會喪失幼兒的主體性,挫傷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幼兒潛能的發揮。

案例一、(幼兒在遊戲中有時會到處遊蕩)看到別的孩子都開始遊戲了,這個孩子還在遊蕩,很多教師可能心裡很著急,通常會去引導孩子:「你怎麼還沒找到地方玩?」「到××地方去做××」有的老師可能比較委婉一些,用商量的口氣對孩子說:

「你要不要到××地方去玩呀?」「你願意去和××一起做××嗎?」恰當的方法是靜靜地觀察,等待孩子,看看他會做什麼,當發現孩子到各個區域去都會到一些小電器上摸上兩下、擺弄兩下後,說明這個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了——修理工。

案例二、(新開設的糖果屋,孩子非常擁擠)每次有新的遊戲內容出現,通常就會出現剛才的那一幕,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充當乙個「老娘舅」的角色,進入了解誰先進來玩的,誰就留下來,其他孩子會引導疏散到其他遊戲中。恰當的方法是觀察,看幼兒爭搶中是否產生危險,比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推打同伴了或者擠翻物品有砸傷危險時,需要馬上介入,但是,如果孩子只是為搶某些角色漲的小臉通紅,僵持不肯相讓,那就再等待一會,看看孩子是否能自己解決。因為角色遊戲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爭搶後,能夠自己協商,遊戲繼續進行,教師也就不必介入。

上面的兩個例子,說明不是觀察到孩子的遊戲出現問題後都需要教師介入。有時候,適當地退後,合適地等待,或許,你會看到驚喜的一幕。

(三)勤思考:需要豐富孩子哪些生活經驗?材料需要進行怎樣的調整?

孩子的遊戲行為說明了什麼問題?哪些需要分享?幼兒的遊戲水平與年齡要點的差異體現在**?

原因是什麼?下次的觀察要點應定位在什麼上?

五、遊戲後的分享交流是否有效?

(一)分享交流的意義:

幫助兒童整理遊戲中零散的經驗,修正錯誤的經驗並找出存在的問題,分享成功的經驗,為下一次遊戲的開展做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準備。對兒童已有經驗的提公升,也是下一次遊戲的準備。它不僅可以豐富兒童遊戲的內容,而且有助於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兒童在遊戲時的真實想法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支援幼兒提高遊戲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分享交流的內容:

1、關注錯誤的做法。

遊戲中,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缺乏,經常會出現錯誤的資訊,如果教師視若無睹,這些錯誤的資訊就會在幼兒之間擴散,歪曲幼兒的社會認知。如,在醫院遊戲中,幼兒說:「老師,多多得了白血病了,醫生正在給她開刀呢!

」生了白血病就要給病人開刀嗎?在遊戲分享時,可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並一起上網查閱了資料,共同認識到給白血病人開刀是不正確的做法。於是,在以後的「娃娃醫院」裡,就有了愛心小朋友給「白血病人」輸血情節的產生,兩個幼兒躺在一起,「輸血管」連著兩個「病人」的手,可把「醫院」的「**」忙壞了。

2、關注有創意的遊戲情節

遊戲中經常有創意的遊戲情節,但是如果不被教師及時捕捉到,創意的火花很快就消失了。案例:如在遊戲中,看到小朋友跪在地上爬,嘴巴裡還發出了「汪汪」的聲音,並緊緊跟著娃娃家的「媽媽」,原來小朋友做了「媽媽」的寵物狗。

多好的乙個創意,但是由小朋友來扮演小狗並在地上爬並不合適。分享時可引導幼兒討論,這樣做有什麼不好,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個好玩的做法保留下來。經過孩子的討論可由幼兒帶來許多毛絨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寵物。

於是,毛絨玩具小貓、小狗被幼兒從家中帶了過來,接下來,寵物商店、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也隨即產生,商店裡的寵物裝飾品也熱銷了起來,到醫院裡給寵物看病的人也多了起來,寵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遊戲情節豐富又有趣。

優秀的大班遊戲教案 角色遊戲

活動目標 1 能夠明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責,並能監守崗位 2 能夠使用禮貌用語,較安靜地遊戲 活動內容 娃娃家 醫院 理髮店 菜場 銀行 公共汽車 超市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 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來玩娃娃家了,你們高不高興啊?上次我們在玩娃娃家的遊戲的時候啊,李子恆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來是娃娃...

如何實現遊戲角色的跑步動作

3.動畫細節調整 我們接著要做的就是增加身體的細節調整 首先完成腿部動畫 這時我們必須在腿從後面運動到前面時,讓腿的軌跡形成弧線運動。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人類的運動99 是弧線 曲線運動。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同時要注意小腿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衝,落地時小...

幼兒園小班角色遊戲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好的材料承載著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型,是吸引幼兒注意 幫助幼兒學習 引導幼兒互動 延續幼兒興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角色遊戲中由於材料的投放目標不夠明確,設定不夠合理,缺乏系統性 科學性,制約了幼兒的主動發展,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更是困難重重。那麼,在小班角色遊戲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著哪些問題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