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導遊詞

2021-03-13 21:59:16 字數 4766 閱讀 8393

遊覽線路:牌樓—山門殿—大雄寶殿—鑑真紀念堂—歐公祠—西園遺址—乾隆

碑亭—康熙碑亭—平山堂—棲(qi)靈塔

簡介:大明寺地處揚州北郊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內的蜀岡中峰,南鄰瘦西湖,是個「前有照,背有靠」的風水寶地,它歷史悠久,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園林風光於一體的宗教旅遊勝地,享有「淮東第一觀」的盛名。

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劉宋(宋孝武帝劉駿)大明年間(457—464年),依當年年號「大明」而叫「大明寺」,(因寺內建有栖(qi)靈塔,又稱「棲靈寺」;又因為其位於唐城之西,亦稱「西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2023年第四次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興,認為揚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改名為「法凈寺」。而揚州人不接受此名,一般稱其為「平山堂」,以區域性代全域性。這樣一直延續到2023年,由於大明寺是國際文化使者鑑真大和尚的祖庭,國家處於對外交往的需要,2023年重新恢復為大明寺,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目前是國家4a級景點。

(寺內有始建於隋代的棲靈塔、唐代鑑真大和尚的紀念堂、北宋歐陽修的平山堂、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行宮遺址等古蹟,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寺。)(上山的石台階共168級)

(東面序牆上看到五個石刻大字「淮東第一觀」,這個「觀」可不是道教的「觀」,大明寺是佛教,這句話出自北宋揚州秦少游的詩,「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是對這裡的讚美,由清代書法家蔣衡書寫。)

(西序牆上還有五個字「天下第五泉」,為清代書法家王澍(shu)書寫。全國號稱第一的可多了,像這麼說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見。東面的「第一」很自豪,西邊的「第五」又很謙虛,這些石刻都是清代留下的原物。

)牌樓:大家請看前面的牌樓,是為了紀念唐代因天火而燒毀棲靈塔而建的,木質結構,四柱三楹,南面四個篆體字叫「棲靈遺址」,轉過去還可以看到背面的四個字「豐樂名區」,因為此地原來屬於大儀鄉豐樂區。(隋文帝楊堅篤行佛教,仁壽元年(601年)在他過生日時,下詔在全國建立30座佛塔供奉舍利,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

)大家再看牌樓前的石獅子,頭正腰直,高大威猛,傲視遠方,雄獅居左,腳踏繡球,雌獅居右腳下撫著小獅子,前者象徵權利統一寰宇,後者象徵著子嗣昌盛。獅座上雕有行龍,纏著枝蓮,龜背錦,如意翔天等精美圖案,這種獅座在封建社會是皇家御用,說明了寺廟的赫赫身份—皇家行宮舊址。

寺廟: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明寺的大門,俗話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寺廟大多建在名山聖地,大家約定俗成就把寺廟的大門叫山門了。

(大明寺也不例外,中間比較高大的叫正山門,東西兩邊的門分別叫東大門和西大門。山門是佛教界和老百姓俗界的分界線,意思是進了山門,就要遵守清規戒律,遵守寺規,注意僧俗有別,不可喧嘩吵鬧。)

天王殿:進了山門就是天王殿,亦稱山門殿。進了天王殿,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正中佛龕中供奉著坦胸露腹、笑口常開、慈眉善目的大肚彌勒菩薩。

(菩薩坐**,天王立兩旁,這是人家佛門接待領導的規矩。)彌勒,是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繼承人,也稱未來佛。(中國是禮儀之邦,彌勒現在雖然是菩薩,可未來是佛,老百姓也都「就高不就低」的稱呼他為彌勒佛了。

)老百姓也稱其為布袋和尚,相傳10世紀時浙江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號長汀(ting)子布袋師,經常揹著布袋在鬧市中化緣,言語無常,見物便討,形如瘋癲,但卻能示人凶吉,靈驗無比,人稱布袋和尚。臨終時留下偈(ji)語一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知」。

六百多年前曾經當過小和尚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彌勒擬了一副對聯,請看佛龕兩側的對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言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稱讚彌勒的寬容和樂觀。

大殿兩側就是四大天王的塑像了,中國人也稱他們為四大金剛。據佛教傳說,世界中心有座須彌山,山有四峰,由四大天王鎮守,各護一方,他們手上拿的法器都有說法,請看手拿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南方增長天王的寶劍取其鋒利(風);在彈琵琶的那位是東方持國天王,東方持國天王的琵琶取其音調(調);手拿混元珠的叫北方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的華蓋遮其風雨(雨);最後乙個是手繞蒼龍的是西方廣目天王,龍身有鱗要順著摸,取「長器當順」(順)的意思。四大天王手持的法器,取其諧音就象徵著「風調雨順」。

彌勒背後佛龕裡的就是韋馱(tuo)菩薩。韋馱菩薩金盔金甲,年輕英俊,威風凜凜,手持降魔金剛杵,面朝大雄寶殿,是寺廟的守護神。

要問為何彌勒在前,韋馱在後,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原來彌勒和韋馱並不是在乙個寺廟裡供職,由於兩人的性格有別,彌勒慈眉善目,對香客總是笑臉相迎,因此香火很旺,但他過於慈善,並不善於管理,經常有小偷光顧,竟然連自己的鞋子都被偷去;而韋馱一臉的嚴肅相,又過於嚴厲,小偷是不敢光顧的,但是香客也感到害怕不敢來上香,寺廟裡經常斷香火,但寺廟管理卻很好,從不丟東西,後經佛祖協調,兩人揚長避短,彌勒在前笑臉相迎八方來客,爭得更多的香火,韋馱在後嚴峻相送,加強內部管理,即使有小偷進來,也不敢偷東西,佛門的香火終於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後來中國每座寺廟天王殿裡都是彌勒在前,韋馱在後,兩人精誠合作堪稱典範。

(寺廟裡的塑像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產,彌勒的塑像滑稽誇張,韋陀的塑像逼真寫實,乙個輕鬆,乙個嚴謹,兩種風格,富於變化,這就叫藝術,看了讓人舒服,喜歡。)

韋馱手持兵器的姿勢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合掌,橫杵於手臂前方,意為十方叢林,歡迎雲遊四方的和尚進廟吃住,一切隨緣;一種是手握杵拄地,意為子孫叢林,表示寺廟不接待雲遊僧人,說白了他們不可在此白吃白住。

說道這裡大家看看大明寺是十方叢林還是子孫叢林了?對,大明寺是不留客的,雲遊僧人進來一看就知道了,他們今天得另找地方隨緣了。

順著韋馱的目光,我們來都兩顆大樹下,這兩顆都是銀杏,一雄一雌,已經有兩百八十多歲了,東邊的這顆雌的每年春季都會結白果。

大雄寶殿:站在樹下,我們看到東院士文章奧區,西院是仙人舊館,正面的香海後面是大雄寶殿,我們首先參觀大雄寶殿。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門前的露台中間設有鐵香爐,可以再次燒香,到大殿裡拜佛。大雄是佛祖的尊號,供奉佛祖的地方就叫大雄寶殿,這是廟裡最為重要的場所。

(大雄寶殿是規格很高的建築,這裡是重簷歇山頂,而且是最頂級的三重簷口。大殿屋面坡面很大,看起來特別高聳,簷角自然上翹又形成了一道弧線,顯得整個大殿即莊嚴又有生氣。)大殿屋脊上有「風調雨順」,中間那個鏡子叫「佛光普照」。

我們大明寺的佛光可不同於別處,2023年*****,紅衛兵要砸爛寺廟的佛像,當時國家考慮到對日本宗教外交的需要,***總理親自指示封閉廟宇,才使得寺廟倖免於難,裡面的佛像就成為我們江蘇唯一的一組清代佛門雕塑。

大殿裡的佛像雕塑於清同治九年(1870),中間的佛像就是佛祖釋迦摩尼(前556—485年),也稱如來佛。他原來是古印度乙個小國的王子,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出生在現在的尼泊爾。他看到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諸般痛苦,就捨棄王位,外出苦修,終於在六年後,在兩顆菩提樹下靜坐苦思覺悟成道,以「四諦」、「六道輪迴」、「十二因緣」等教義,創立了佛教。

釋迦,是佛祖的族名,摩尼是對佛祖的尊稱,釋迦摩尼,意為釋迦祖的聖人。

佛像的身後是佛焰,顯示聖人的感召力。釋迦摩尼胸前的符號是佛家的標誌,是由古印度的火焰圖騰演變而來。這個符號代表著能量、光明、吉祥、是萬德吉祥的意思。

2023年前,曾在廟裡念過經的武則天當上大周皇帝的時候,把這個符號命名為「萬」字元。

但是,這個符號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的雙「s」符號,戰爭結束後,佛教在日本召開的世界代表大會,決定不用「萬」字元,改用「五色旗」,表示普度眾生。我們大明寺的佛像是清代的,所以有「萬」字元。

佛像的基座,通常都用蓮花瓣裝飾,稱之為蓮花座,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著純潔高雅,而荷莖中空,又有佛門萬事皆空的涵義,寓意著佛教像蓮花一樣超凡脫俗。

佛像兩邊還有幾尊塑像,東面的那尊坐佛(大的)叫藥師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也稱大醫王佛),他的意願是滿足眾生一切慾望,消除眾生一切病痛。(他的左脅侍(shi)是日光照

西面的那尊坐佛(大的)名叫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又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能接引念佛的人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觀音是他的左脅侍,大勢至菩薩是他的右脅侍,三者合稱西方三聖。)(一般佛教勸人向善,有善德的念經人在西方極樂世界會開出一朵蓮花,去世後觀世音菩薩能把這樣的人的靈魂引入蓮花內,讓其早日轉世到好人家去。有惡行的人,來世則受苦,甚至下地獄受懲罰。

)佛祖前面有兩尊站立的塑像,東側年長的叫迦葉(「葉」在此處讀成「社」),是釋迦摩尼十大**中的大**,以苦行著稱佛門。釋迦摩尼涅槃後的當年,迦葉就召集500**在王舍城鷲山舉行第一次結集誦經,以確定佛教的經典,功業卓著。

西側年輕的那位名叫阿難,是釋迦摩尼叔父之子,侍從釋迦摩尼25年,也是佛祖的十大**之一。他擅長記憶,第一次佛教徒結集時,他能背誦出佛祖生前講的許多**,並寫在貝葉樹的樹葉上。至今還有「真經書貝葉」的說法。

大殿上方東西兩側開有天窗,這種做法是清代中葉以後才出現的,使得光線透過天窗匯集在佛祖身上,顯得法相分外光明。

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的神台上,塑有十八羅漢。其實羅漢傳到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後來就經過不斷的演變,就增加了降龍、伏虎羅漢,這樣就成了現在的十八羅漢了。接下來我們就去參觀鑑真紀念堂。

(一般大雄寶殿內都有木魚,大家都知道念經時時要敲木魚的,但是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呢?關於這個,還有乙個傳說:這要從唐僧取經講起。

大家都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曾遇到一條大河,水流湍急,河面上又沒有船,他們師徒四人正急的團團轉時,來了一條大魚,說是可馱他們過河,但有乙個條件,就是向佛祖討取長生不老藥,回來時帶給它。當時他們答應了它的請求。大魚就馱著他們過了河。

回來時,他們又來到這條河邊,當然是帶著經書一起回來的。大魚很高興,讓他們踏上了魚背,到了河中間,大魚問:「我托你們向佛祖求的長生不老藥呢?

」這時唐僧師徒才想起,只顧了求經書,忘了向佛祖討藥,大魚大怒之下,一下子把唐僧師徒連同**翻到了水裡,還不停的將**往肚子裡吞。唐僧師徒急了,不停的敲打大魚的背,讓其將**吐出來,為了讓魚吐出更多的經,從此和尚念經時就開始敲木魚兩了。)

(明代智滄溟禪師重建大明寺時,由地下挖到「大明禪寺」刻石,從此以後,大明寺就供奉著禪宗六祖的坐像。禪宗始祖達摩是印度僧人,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圖破壁」,把「禪」傳入中國,被尊為禪宗始祖。六祖塑像中最有名的是六祖慧能,他的偈語常常被寫在一些介紹佛教的書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以惹塵埃」。佛教的偈語,內容深奧,「禪」講的是個「悟」字。)

大明寺導遊詞

大明寺位於揚州蜀崗 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蜀崗中峰,南臨瘦西湖,是集園林風光 文物古蹟和宗教建築於一體的遊覽勝地,大明寺始建於南北朝大明年間,故名 大明寺 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古剎名寺,目前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大明寺景區主要由寺廟古蹟 棲靈塔 鑑真紀念堂 仙人舊館 西苑芳圃等五部分組成,遊覽線路是...

大明寺平山堂導遊詞

各位遊客,適才在大雄寶殿進過香,又參拜了鑑真大師的乾漆夾紵像,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蜀崗三景之一的平山堂。平山堂始建於1048年歐陽修任揚州太守之時,現在的平山堂為清同治年間鹽運使方浚頤重建,是一座典型的晚清風格的廳堂,門外建了石棚,棚上爬滿藤蔓,走入時一片蔭涼。堂前古藤錯節,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

大明湖導遊詞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 1290畝 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 於城內的珍珠泉 濯纓泉 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 眾泉匯流 之說,平均水深兩公尺,最深處約四公尺,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