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詳解2023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解析

2021-03-04 10:00:02 字數 3660 閱讀 2467

2023年全國統一考試語文題(大綱版)詳解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

落葉修睦注

雨過閒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

一、三兩聯的不同是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1)(4分)第

一、三兩聯從旁觀者的角度描寫7秋雨之後落葉的情態,而第二聯中「思」與「信」的主體是落葉,使落葉人格化。第二聯插入

一、三兩聯之間,使得全詩富於變化,別具情致。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鑑賞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兩字作用的.給2分;答出使全詩富於變化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詩最後一聯為什麼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答案】(2)(4分)以松「王」與葉「落」二者的不同構成鮮明對比,採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讚嘆,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鑑賞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答出構成對比的,給2分:能簡要分析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解答時要聯絡全詩,借助注釋,準確把握。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新課標試題解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遠人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這首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麼作用?(5分)

答:9.「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麼關係?「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答:8.【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達技巧的賞析。

【解題思路】解答時要聯絡全詞詞句,聯絡題目、作者的情況,準確把握。從題目上——思遠人,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思念懷人之作;在寫法上,借秋景、飛雲、歸鴻等意象來表現這一情感,從詞的每乙個意象上去思考,聯絡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錯點撥】作用不能應從形式和內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從表達的情感上和描寫的畫面上入手。

【參***】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9.【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解題思路】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各個意象之間的關係,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用什麼研墨——淚水也,以淚水研墨,和淚作書。情到至極,思念到深處,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以致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易錯點撥】不理解意象之間的關係,作者所選的意象,都是為了乙個目的,表達他的思念之情。

【參***】關係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於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賞析】這首詞後人評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淚洗面,還算常事;以淚研墨,卻是痴態;以淚和墨潤筆作書,更屬痴絕。結語不說紅箋因淚褪色,反說情深使紅箋無色,語似無理,卻是慧心妙語,令人稱絕。

上片由寫景引出「千里念行客」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點明季節,景物氛圍渲染出離別的悲涼氣氛,

三、四句旨在懷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書不得,思念之情無由寄託,故而彈淚。全詞用誇張的手法表情達意,寫出感情發展的歷程,在文筆上用筆甚曲,下字甚麗,宛轉入微,味深意厚。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北京卷)

三、本大題共有4個小題,共3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十里籠睛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0、(7分)

①下列對本事的賞析,不正確的是(3分)

a.一二句點題,寫「春江」暗含江邊之「堤」,寫「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題,「十里」承「春江」,寫堤長;「千條」承「密樹」,狀柳茂。

c.三四句寫柳堤晴日的靜景,五六句寫雨天的動景,以靜寫動,借靜襯動。

d.「啼鶯」「飛燕」「風暖」「落花」具體生動的描繪出暮春世界的美麗景色。

【答案】c

【解析】三四兩句並非純寫晴天景色,十里籠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條鎖故營則是暗指「細柳營」,這兩句主要目的是為了扣住「柳」這一詠寫重點。五六兩句也不僅是雨天景色,「風暖落花輕」應是晴天。更重要的問題是三四五**句的手法絕非以靜襯動,因為其中動景是飛燕落花,但本詩的核心書寫物件則是柳,如果說成是以靜襯動,則是以柳樹去襯托飛燕落花,主次完全顛倒了。

相反,此處應是以動襯靜。

②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說雨「香」,這是用嗅覺來變大觸覺和視覺的修辭方法。下列詩句中「香」子的運用和本詩類似的兩項是(4分)

a.花經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唐鄭谷《闕下春日》)

b.蒹葭影裡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宋楊樸《莎衣》)

c.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錯。(宋劉子翬《海棠花》)

d 映日暖雲流似水,浥塵香雨潤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答案】de

【解析】讀題幹可知,本題需要選出的是用「嗅覺」表達「觸覺」和「視覺」,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覺」的概念,也應該知道此「香」絕非嗅覺上的香味。選項abc寫的都是真實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人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期中景和理的內容,並分析景理之間的關係。(不少於)(10分)答:

11、【答案】略

【解析】本題在題幹要求裡需要答出兩層次要點:1,任選上文一首詩或自選另一首詩,歸納概括出詩中的「景」和「理」分別是什麼內容;2,在此基礎上分析「景」與「理」之間的邏輯聯絡,為什麼從這部分內容可以過渡到下一層意思。考生須答全兩個層次,並且注意語言文字的流暢表述和層次感。

字數需要達到要求。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安徽卷解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最愛東山晴後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中的一首。

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答:

9.請賞析「軟紅光裡湧銀山」中「軟」、「湧」二字的妙處。(4分)

答:8.【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

從詩句描寫上看詩人的性格,從詩歌的氛圍上品讀詩人的心境和情懷,詩人陶醉於東山晴後山上雪景,面對如此美麗的大自然,詩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懷!答案示例:詩人只顧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

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乙個心境悠閒、陶醉於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詩人形象。

9.【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煉字,以及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修辭作用。解答這兩字,要立足詩歌,從修辭角度以及表達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

「軟」字以觸覺寫視覺,生動地寫出了夕陽餘暉可感可觸、柔和溫暖的獨特美感;「湧」字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在夕陽紅光映照之下,白雪覆蓋的東山如銀濤湧出的奇麗景象。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詳解

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2019全國高考詩歌鑑賞

一 安徽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 2題。最愛東山晴後雪 宋 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注 本詩為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 最愛東山晴後雪 二絕句 中的一首。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 2 請賞析 軟紅光裡湧銀山 中 軟 湧 二字的...

2023年全國高考詩歌鑑賞分類彙編解析

一 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 9題 11分 發臨洮將赴北亭留別 岑參聞說輪台路 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注 臨洮 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 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 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輪台 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8 與 白...

2023年全國各省市高考詩歌鑑賞

新課標 i 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 8 9 題。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岑參聞說輪台路 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注 臨洮 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 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 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輪台 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8 與 白雪歌送武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