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文鑑賞

2021-03-04 09:59:58 字數 5086 閱讀 4329

2023年中考語文複習詩歌鑑賞之

**古詩詞中詩歌的形象

【複習目標】

重點:1.梳理常見詩歌中形象的型別。

2.梳理常見詩歌中的意象。

難點:1.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2.學習辨別意象的方法。

【考點解析】

形象是詩歌鑑賞考查的重點,考題一般以主觀題的形式呈現,設問形式一般為:詩中的形象是什麼?形象的基本特徵有哪些?形象的意義又是什麼?

【課時安排】

二課時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詩歌鑑賞是由感知文學形象開始的,然後才能進行審美判斷。鑑賞詩歌形象,就是要把握詩歌刻畫的藝術形象的內涵。這裡的藝術形象,是指詩人從審美理想的角度出發,根據現實生活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生活圖畫。

具體而言,偏重寫景的詩歌指物象或意象,偏重敘事的詩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詩歌則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二、形象解說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詩歌的形象往往指詩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蘊藉了作者的情感。準確分析形象意味著我們應該能分析詩中的景物特徵和人物特徵。

1.人物形象:a、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

b、作品中刻畫的人物現象。

2.景物形象:指各種詩歌中描繪的生動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風雲、湖光山色、田園桑麻、樓台城郭等等。它是詩人感情的載體。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物象。

3.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詩中所吟詠的形象。如王冕的《墨梅》。

鑑賞詩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詩歌刻畫的藝術形象的內涵,分析、判斷它們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

三、形象術語

生動、活潑、鮮明、優美、絢麗、明麗、雄奇、峻峭、險峻、雄偉、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蕭瑟、蕭條、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淒冷、淒清、寥廓、遼闊、浩渺等。

四、命題規律

(1)人物形象:詩(詞)塑造了乙個什麼樣的人物?或者詩中的人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2)意象:詩(詞或某句某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詩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詩(詞)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有時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達技巧結合起來考查。如:某某意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如何把握形象

第一,感知形象。

第二,分析形象的特點。

第三,體會形象中寄寓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六、知識整合與方法點撥

鑑賞詩歌的形象,包括詩歌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考點一:鑑賞人物形象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詩人總是借助特定的意象媒介來抒發情感、表達意趣的。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結晶,是浸潤著作者濃郁主觀情感的物象。

人物形象與意象的設題形式表現為判斷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意象的特點,意象蘊含的品質或寄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

(一)知識儲備

1.人物形象型別

(1)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

在抒情詩歌中,詩人為了表達某種較強烈的感情,往往會設定乙個「代言人」,並藉此來表達愛憎是非、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這個「代言人」即為抒情主人公形象。從這個角度講,抒情主人公形象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是「詩化了的作者」。

鑑賞此類詩,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特點,並要知人論世,從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

(2)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敘事的詩歌中,詩人也常常塑造個體或群體的人物形象,借助他(們)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鑑賞此類詩時,要從形象本身入手,就事知人。

2.塑造方法

(1)細節刻畫法。

(2)烘托渲染法。

(3)對比襯托法。

(4)比興牽引法。

(5)抒情寄託法。

(二)典型題例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參***】

(步驟1)詩歌描寫了乙個被閒置不用、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驟2)詩中以「萬里」「匹馬」來表現人物曾經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關河夢斷」「淚空流」寫出自己的年華已老又被棄置不用,「身老蒼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

(步驟3)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因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的痛苦與憤悶以及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答題步驟

1.塑造了什麼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結合詩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結合表達技巧)(展開)。

3.形象表現出的意義(情感)。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構成

(1)觀點:形象的總體特徵

(2)摘句: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

(3)分析:結合詩句分析其特徵及意義(思想內容、觀點態度及情感)

(四)課堂演練

早梅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解答】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乙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五)課堂小結

1.分析思路

(1)鑑賞的依據——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

(2)鑑賞的角度——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

2.鑑賞方法

(1)分析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包括時間、地點、周圍景物等。

(3)分析詩中出現的具體景物的含義,理解這些物象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論世,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3.答題步驟

(1)塑造了什麼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結合詩句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表達技巧)(展開)。

(3)形象表現出的意義(情感)。

(六)知識積累:

1.常見藝術形象類舉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精神。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詞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6)送別友人、思念故鄉的形象。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乙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2.常用術語

重要詞語: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矢志報國、慷慨憤世、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建功立業、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

第二課時

考點二鑑賞景物形象(鑑賞詩歌中的意象)

(一)知識儲備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

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絡。。「一切景語皆情語」,鑑賞這類抒情詩,要善於體會詩歌由意象所創設的生活畫面而呈現的藝術境界,即意境。一般說來,詩歌意境或雄渾壯麗,或幽清明淨,或沉鬱孤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

詩歌景物特徵的分析首先要明確詩人所寫的景物物件,景物組合所體現的氛圍特徵,再分析其相互關係和傳情效果,還要能分析寫景方法。

(二)景物型別:

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

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

色彩描寫

(三)意象類切入點

1、找出並描摹詩歌意象。

2、概括意象特點。

3、提示作者情感。

象——境——情

典型例題

讀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後回答問題。這首詩用豆萁、豆子分別比喻什麼?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對同胞兄弟的**。

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回答問題。「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徵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

(四)意境類切入點

典型例題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香,泥融土溼,燕子築巢,日麗沙暖,鴛鴦靜睡,(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五)課堂演練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描繪了一幅中秋月夜圖。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裡,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

在萬籟俱寂的夜深,秋露輕盈無跡,打濕庭中桂花。全詩營造寂靜、空靈、清美的意境,將思鄉的情意表達得委婉動人,抒發了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

(五)答案組織模式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應尋找詩中的意象,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上編古代詩文閱讀與鑑賞答案

板塊一鑑賞 煉字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春日登樓懷歸 寇準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 遙清渭 沉思忽自驚。注 本詩作於約980年,詩人時年十九歲,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舊業,這裡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1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

高三一輪專題複習《古代詩文鑑賞》說課稿

古代詩文鑑賞 說課稿 這次我參加比賽的課題是 古代詩文鑑賞 下面我就從教材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板書 達標訓練 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說一下我的這堂課。一 說教材 說學案 由於是一堂複習課,我的教材便是我的學案。雖然我的學案只是一張紙,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校編教材的乙個縮...

古代詩歌鑑賞比較鑑賞

2011屆高考專題練習 古代詩歌鑑賞 三 比較鑑賞 1.閱讀下面的詩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點絳唇元好問 醉裡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裡尋春去。1 詞多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