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0801004《科學革命的結構》讀後感

2021-03-04 00:07:55 字數 2161 閱讀 4425

梁贇在學習自然辨證法課程中,我聽到老師對科學發展的講述後,就一直在思考科學究竟是在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發展著呢?在我以前的認識中科學知識就是以某種方式從觀察所獲得的事實中推導出來的,科學理論是以觀察事實為基礎並得到這些事實的支援的。然而現代的科學哲學家缺越來越多的對這種觀點提出質疑。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庫恩用通過革命而進步的主張取代了具有歸納主義科學觀特點的通過積累而進步的主張,他試圖提供一種與他所認為的歷史情況更為一致的理論。他的理論的乙個關鍵特徵就是強調科學進步具有革命性,這裡所說的革命包括擯棄一種理論結構,並用另一種不相容的理論結構取代它。他所描述的科學進步的方式:

前科學——常態科學——危機——革命——新的常態科學——新的危機。

他首次提出了「正規化」的概念,正規化是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論假設和定律以及它們的應用方法構成,而這些理論假設、定律和應用方法都是某個特定的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接受的。在庫恩看來,所謂「常規科學」是指堅實地建立在一種或者多種過去的科學成就基礎上的研究,這些科學成就為某個科學共同體在一段時期內公認為使進一步實踐的基礎。在這裡,「科學共同體的公認」就是「正規化」了。

所以庫恩的「常規科學」的實質就在於乙個通用的正規化;反過來說,如果不存在這種通用正規化——或者不如說,存在多個相互競爭的正規化——那就不能算是常規科學的時期了。

庫恩認為,在一門學科成為科學之前,比如亞里斯多德正式創立物理學之前,就存在這種多個正規化相互競爭的情況。在當時,四元素說也好、原子說也好,其實質都是庫恩所說的正規化,而這些正規化沒有乙個得到大家的公認,所以這一階段的物理學實質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到亞里斯多德提出大家公認的正規化之後,物理學才成為一門科學固定下來。

同樣,今天的社會科學也呈現著這樣的局面。人們之所以常常為這些學科是否可以冠以「科學」之名爭論不休,在庫恩看來,其原因正是由於這些學科缺乏一種公認正規化的緣故。

庫恩認為常規科學的目的既不是去發現新型別的現象,也不是發明新的理論,而只是為了澄清正規化所已經提供的的那些現象和理論。無論是在現象上還是在理論上,常規科學的研究有且只有三個焦點。

第乙個焦點是與正規化本身符合相當好的、特別能表明正規化具有揭示事物本質能力的那類事實——注意這裡是「表示」正規化具有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正規化真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庫恩指出諸如比重、波長之於物理學,星球軌道、週期之於天文學,物質酸性、結構式之於化學等等,都屬於這一類的事實。

第二個焦點是對於正規化的驗證性研究,比如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水星近日點實驗等等。庫恩認為這種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證實理論和實際的一致性——也就是說,這一研究的目的仍舊是為了讓正規化更具說服力。

第三個焦點是指那些闡明正規化的經驗工作,解決正規化理論中剩餘的模糊性,並且容許解決那些先前只是注意到但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能讓正規化本身進一步精確化、普遍化的那些工作。顯然,這些工作的目的仍舊是為了保持正規化的活力。

庫恩承認,正規化總會遇到一些難題。總會出現一些反常。僅僅是在乙個正規化內存在未解決的難題,並不會構成危機。

單純的危機也不會導致正規化更迭。因為危機出現時,人們往往只會修正理論去適應新問題,或者甚至簡單將其忽略,留待後人解決。只有在一系列特別的條件下,反常才會發展到動搖人們對正規化的信心的地步。

如果一種反常被看作是對正規化的最基本的原則的打擊,而且它持續阻礙著常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消除它的努力,這樣的反常就會被認為是特別嚴重的。真正導致正規化更迭的,是要在危機之外出現乙個新的競爭的正規化,否則什麼都不會發生。

不同正規化代表的是不同的世界觀,彼此之間幾乎沒有相似性,愛因斯坦理論中看似與牛頓理論一致的概念和定律,其實質含義已經完全改變了。比如說,兩種理論中都具有空間與時間的概念,然而兩者的本質含義卻截然不同。如果新舊正規化不具有可比性,那麼新正規化又如何得以推翻舊正規化?

庫恩認為,能夠使科學家棄舊迎新的,就在於新理論本身的美感,或者說是科學家對於新理論的適應感。雖然這種美感往往只能吸引一小部分人,但新理論的最終勝利卻有賴於著小部分人。正是他們出於非常個人的原因接受了新理論,然後在新理論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研究,從而使得新理論的日漸完善,說服力也日漸強大,於是才會將整個科學共同體吸引過來。

正規化的轉換並不代表進步,因為新舊正規化之間沒有乙個共同的標準,所以根本無法判斷孰優孰劣。但是從整體上看,科學卻似乎又是有明確方向的。因而一種正規化被另一種正規化取代必然是一種革命性的活動。

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以一種全新的不同於之前人們對科學發展的認識的方式提出:科學的長期進步,並非只包含被確證的事實和定律的積累,有時候也涉及一種正規化被推翻並且被另乙個不相容的新正規化取代。這使我關注到了除專業技術領域外的更廣泛的科學領域,這樣即豐富了知識結構,又從科學歷史發展方面開闊了視野,同時對了解科學哲學的其他流派的觀點也有了興趣。

科學革命的結構

美 托馬斯 庫恩著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004標準書號 isbn7 301 06100 5 0255 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叢書 總序 科學技術哲學既不等同於科學哲學也不等同於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它以科學技術為研究物件的學科 科學史 科學哲學 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與科研管理。學科正規化 ...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報告

科學革命的結構 的作者托馬斯 庫恩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 科學史家。1949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該書是研究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重要著作之一,該書的出版,在西方哲學界 社會科學界乃至科學界都引起了巨大震動,形成一股世界性研究浪潮,並開創科學哲學研究乙個新的方向。本人在拜讀該書之後,深受啟發 頗有心得。下...

讀書報告科學革命的結構

讀 科學革命的結構 有感 托馬斯 庫恩以他新穎的觀點,精彩的論證,生動地表達了這樣的乙個觀點 科學是跳躍是發展的,而並不是循序漸進的,每乙個科學的發展都伴隨著世界的改變,發現乙個這樣乙個事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但我記得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 是理論決定所能觀察到的結果 而 科學革命的結構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