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總結如何合理規劃讀研生活

2021-03-03 23:27:49 字數 4834 閱讀 5080

成為一名研究生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理想。當我們從考研大軍中衝出重圍或保送讀研而有幸成為一名研究生之後,如何開始自己的讀研生涯是乙個值得反覆思考的問題。讀研的日子是新奇的,也是緊張的,面對這種與大學本科階段全然不同的讀書生活,有的研究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虛耗了光陰;有的研究生卻如魚得水,直奔更光明的未來。

因此,如何規劃讀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一直認為,讀研不僅是通往學術聖殿的朝聖之道,也是人生的修行之道。老子曾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讀研乃問道,但問道亦有道可循。

追問:何謂讀研?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就業難成為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切身問題,考研便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這意味著一些研究生可能一開始只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讀研,並不是因為喜歡學術而讀研。對這類研究生而言,他們在讀研之後缺乏從事學術研究的興趣與目標。

當然,對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讀研是大學時代追逐的學術理想,因此考研是當時很明確的人生目標,而考研的成功就意味著這個目標的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與讀研是不一樣的。如果說考研是大學時代的學習目標,那麼讀研則需要乙個新的目標或理想來支撐自己。

因此,讀研期間需要經常進行自我追問:為什麼要讀研?如何來讀研?

這種追問或反思可以促使自己在讀研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與研究狀態。

淡定才能保持讀研的幹勁

讀研是相對清苦的,日以繼夜的讀書及研究需要其他休閒活動來調節。當然,對真正的讀書人而言,讀研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讀研並不意味著自己生活的單調乏味或完全沒有樂趣。知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在其大作《文化苦旅》中有過這樣的追問:

「我們這些人,為什麼稍稍做點學問就變得如此單調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那麼世間學問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實際上,讀研是自己個性的選擇,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本看似清苦的讀研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讀研是從事學術研究的開始,保持淡定的心境很重要。讀研意味著選擇了一條通往學術殿堂的道路,這條道路與從政、從商之路相比,有著迥異的清貧與寂寞。對真正從事學術研究的人而言,學術研究可能類似於出家修道,需要過著皓首窮經、暮鼓晨鐘般的生活。

當看著早已參加工作的昔日同窗領著高薪、衣著光鮮的站在自己面前時候,我們很可能會對自己的讀研選擇產生自我懷疑,有時甚至會覺得這種清苦的讀研生活完全沒有意義。這時,很多研究生會假設:如果自己當年參加工作而非讀研的話,生活將會過得更好。

實際上,讀研存在著機會成本,選擇讀研的機會就意味著放棄其他機會。在這個時候,要堅定自己讀研的選擇,以淡定的心境來對待,要不斷地通過閱讀來培養自己的學術興趣。事實上,學術研究進行到千鈞一髮之際,支援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是學術興趣和學術理想。

這就需要以學術理想來堅持自己的讀研之路,使枯燥的讀研生活過得有意義。

從閱讀中梳理出學術價值

研究生需要學會整理大量的材料,從中梳理出有學術價值的東西。理工科的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做實驗以獲取資料,但文科研究生必須大量閱讀著作。閱讀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讀書萬卷,其義自現。

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熟悉自己所在領域的研究狀況。當然,研究生讀書時應該注意方法,要精讀自己研究領域的基本著作,特別是那些知名學者的著作。通常而言,知名學者都是學術權威,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就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這個領域的學術前沿在**,也可以知道這些知名學者們正在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什麼。

我導師就經常這樣告訴我,他只要看乙個研究生讀了什麼書或者正在讀什麼書,他就知道這個學生的學術水平怎樣,因為對學術敏感的研究生會鑑別出這個領域裡的好書,會讀第一流的著作;相反,那些不會讀書的研究生會經常閱讀二流的著作。因此,讀書首先要讀第一流的著作,通過讀這些著作,才有可能和第一流的學者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思考問題,才有超越他們的可能。

研究生需要閱讀的著作很多,必須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由於研究生階段是學習如何開始從事學術研究,是處於從事學術研究的起步階段,因此必須通過讀書來展開自己的學術訓練。精讀與泛讀的結合是最有效的訓練方式:

通過精讀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泛讀可以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

精讀對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這就要求熟讀一些思想艱深的經典著作。一方面,熟讀經典著作是進入該領域學術譜系的一種最好方式,即能知道該領域裡以往的學術大師們在思考什麼問題,或者他們是如何思考這些問題的;另一方面,通過熟讀經典著作,逐步掌握一套概念,而這些概念及其表達方式會逐漸進入自己的思維結構裡,如同輸進自己體內的血液一樣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運用經典著作裡的一套概念來看待世界,而自己的思維能力在無形中也得到提高。

在泛讀方面,要多讀自己研究領域之外的著作,以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這意味著閱讀不要受專業的限制,比如以文科為例,中國傳統學術認為文史哲是相通的。因此,擴充套件知識面就要打破學科的界限。

對乙個比較成熟的學科或研究領域而言,該領域之內的學術資源已經被前人梳理了一遍,並且那些所謂的學術權威早已在這個領域裡確立了自己的話語權,在這個領域裡再發現新的東西雖然也是可能的,但是難度已經很大,這就需要從其他專業或學科來尋找靈感或新方法。實際上,很多新的學術長點就在學科交叉的地方,嘗試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知識消費者」變成「知識生產者」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方式與本科階段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本科階段,學習主要是由老師對知識進行傳授,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知識的傳授基本上是灌輸式的。而在研究生階段,導師對研究生傳授的主要是學術研究的方法,研究生需要對以往習以為常的知識展開懷疑與批判,並以反思的精神來讀書,不能輕易盲從於學術權威們的觀點。

當然,研究生的學習是在導師的指導之下以自學為主的,但實際上導師指導學生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讀研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研究生自己支配的。在相對自由的時間裡,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來進行自我學習變得十分重要。

與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知識不同,研究生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學會學習」,是對學習能力的學習,是對學習方法的學習。「學習」的「學」指的是跟著導師學;而「學習」的「習」按大學者朱熹的解釋有鳥兒學飛之意,意思是照著老師教的自己親自做一遍。因此,研究生要開始從乙個純粹的知識消費者成為乙個知識生產者。

就像冬天穿的毛衣一樣,無需再向別人購買,而應該嘗試著自己親自動手編織。當然,自己剛開始生產出來的知識可能是粗糙的,在導師眼裡甚至是幼稚的,但應該像愛因斯坦小時候做的小板凳一樣,盡量地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實踐:學術資源的獲取

研究生的學習是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對學術資源或學術材料的掌握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從我讀研的經歷來看,獲取學術資源的有效途徑主要有三個:圖書館、導師、講座。

圖書館是一座礦山

圖書館是一所大學或研究機構中學術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圖書館是獲取學術資源的關鍵。我讀研的時候經常泡在圖書館,從圖書館豐富的藏書中發掘自己感興趣的材料。當然,利用好圖書館並不意味著整天泡在圖書館裡面學習。

我認為首先要熟悉圖書館,並了解這個圖書館裡有哪些屬於自己研究領域的著作,這對將來學位**的寫作很有幫助。但應該注意的是,圖書館的藏書豐富,乙個人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不可能遊遍知識的海洋,因此讀書要有所取捨。研究生應該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展開主題性閱讀,也就是說,要集中一段時間並圍繞同乙個問題或乙個領域來展開閱讀。

有這樣乙個說法,大意是說有經驗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看研究生借書的方式就能預知這個學生的學術前途。他們總結出的經驗是:會讀書的研究生一般會借同一主題的書目,並且這些書目是該領域的必讀書目;而那些不會讀書的研究生每次借書都很隨意,沒有固定的主題,並且他們一般分辨不出哪些書是該領域的必讀書。

同時,研究生也應該了解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學術概況。我經常在圖書館的各個書架面前瀏覽,並隨手翻閱書架上各種著作的目錄、前言、後記。時間久了,我基本上能知道自己感興趣的法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人文社會科學有哪些重要的著作,並知道這些著作在圖書館的哪個書架上,這樣隨意的翻閱在無形中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總之,圖書館是一座有待發掘的礦山,讀研就是乙個開礦的過程,需要在裡面挖掘出沉甸甸的金礦來,否則在畢業之時有「入寶山而空手歸」之感。

導師是一盞明燈

與導師建立良好的關係是研究生的必修課。一方面,導師作為學位**的指導老師,在學術上能給予很好的指導;另一方面,導師通常有自己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活動,這對研究生將來畢業找工作、出國、考博進修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是生活的良師。

隨著研究生擴招,導師帶的研究生增多,並且由於有一些導師有相關的行政職務,這就導致研究生與導師溝通的機會不多,如何及時有效地得到導師的指導需要一定的方法。這需要研究生主動地跟導師聯絡,平時可以拿自己的**去給導師指導,讓導師提修改意見,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導師可以通過**了解你近期的讀書情況,也可以向導師展現自己勤奮好學的一面。

我經常去找導師交流,在交談中導師經常會告知一些重要的學術資訊,比如某某知名學者最近寫了什麼重要的文章或出了什麼新書,此外導師還會經常跟我談談他的研究近況、有什麼研究心得等。實際上,導師所傳授的這些學術資訊是無法從書本上直接得到的,但卻是最有益的。

講座是一次盛宴

研究生需要圍繞學術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經常關注最前沿的學術資訊。這些學術資訊可以通過閱讀所在領域的專業刊物來了解,而另外乙個重要的途徑則是學術講座。做學術講座的學者所講的東西是他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輩子的研究體會,通過聽知名學者的講座可以快速地進入該領域的學術前沿。

我的經驗是:有時候聽名家的一場講座勝過讀他的十本書,這絕不是誇張之言。通過聽講座,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學術的氛圍,並且能近距離地接觸該知名學者,感受他身上的學術靈氣,這樣可以看看那些原來只能在書本上才見到的名學者究竟是怎樣的學習研究的。

在聽完講座之後,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觸,原來那些所謂的知名學者或學術權威也不過如此。因而,聽講座是乙個對名教授或學術權威進行祛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訓練自己的學術鑑賞力和學術品味。

展望:預先經營未來

讀研期間必須面對未來的人生選擇,要想清楚自己將來研究生畢業之後要做什麼: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進修?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開始讀研的時候就要考慮,並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理想來認真準備。如果自己不打算將來繼續從事學術研究而想在畢業之後參加工作,那麼在讀研期間可以參加一些社會兼職或實踐,並多發表幾篇**,這樣可以增加求職的砝碼。如果打算將來從事學術研究而希望繼續進修如讀博或出國留學,則應該早一點著手準備。

考研經驗總結全程規劃

9月到12月 英語 1繼續研究英語真題 2背大小作文 我用的是考研真相的作文必背 我就背了,他必備的30篇 30篇就夠了,你把這30篇記得很熟了。到時候不管他寫什麼話題,你都能寫得出來。3背單詞 政治 買了 命題人2000題 個人強烈推薦這本書,特別好 但是很可惜自己沒有做完。個人認為,只要把這邊書...

城市規劃考研經驗總結

我考的是北大區域與城市規劃,主要考的課程是高等數學和城市規劃原理。英語和政治都是統考。我第一年是9月份才開始的,但中途有些事要做,耽誤了有乙個月的時間。也算是十一以後才認真複習的。相對跨專業的,時間有點短。本來計畫的很好,但專業課之前都沒有準備好,就在不斷的補充專業課。而且英語對我來說有些難,學起來...

小學語文「以讀代講」經驗總結

豪華落盡見真淳 鄭東新區龍崗小學馮嬌 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充分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字字句句充分體現了小學各個階段都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原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這是古人留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