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內部結構及原理圖

2021-03-03 23:03:55 字數 1658 閱讀 1679

讓們簡單的了解一下硬碟的外部和內部結構及邏輯結構。

1、硬碟的外部結構:

硬碟是乙個集機、電、磁於一體的高精密系統。

圖(一)

對上圖(一)的解釋:

1、快取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快取,快取的作用主要是和硬碟內部交換資料,我們平時所說的內部傳輸率其實也就是快取和硬碟內部之間的資料傳輸速率。

2、電源介面和光碟機一樣,硬碟的電源介面也是由4針組成。其中,紅線所對應的+5v電壓輸入,黃線對應輸出的是+12v電壓。

3、跳線跳線的作用是使ide裝置在工作時能夠一致。當乙個ide介面上接兩個裝置時,就需要設定跳線為「主盤」或者「從盤」,具體的設定可以參考硬碟上的說明。

4、ide介面硬碟ide介面是和主機板ide介面進行資料交換的通道。我們通常說的udma/33模式就是指的快取和主機板ide介面之間的資料傳輸率(也就是外部資料傳輸率)為33.3mb/s,目前的介面規範已經從udma/33發展到udma/66和udma/100。

但是由於內部傳輸率的限制,實際上外部傳輸率達不到理論上的那麼高。

為了使資料傳輸更加可靠,udma/66模式要求使用80針的資料傳輸線,增加接地功能,使得高速傳輸的資料不致出錯。在udma/66線的使用中還要注意,其蘭色的一端要接在主機板ide口上,而黑色的一端接在硬碟上。

5.電容硬碟儲存了大量的資料,為了保證資料傳輸時的安全,需要高質量的電容使電路穩定。

6.控制晶元硬碟的主要控制晶元,負責資料的交換和處理,是硬碟的核心部件之一。硬碟的電路板可以互相換(當然要同型號的),在硬碟不能讀出資料的時候,只要硬碟本身沒有物理損壞且能夠加電,我們就可以通過更換電路板的方式來使硬碟「起死回生」。

2、硬碟內部結構:

硬碟內部結構由固定面板、控制電路板子、磁頭、碟片、主軸、電機、介面及其他附件組成,其中磁頭元件是構成硬碟的核心。詳細如圖(二):

圖(二)

對上圖(二)的解釋:

磁頭頭元件如圖(三): 磁頭元件是硬碟最精密的部件之一,主要包括讀寫磁頭、傳動

手臂、傳動軸三部分組成。

圖(三)

碟片:是存放資料資訊的載體,當然出廠的一些資訊也存在硬碟碟片上。

磁頭:用來讀寫資料,磁頭在啟動、停止的時候接觸硬碟表面,在啟停區接觸。磁頭工作時候,不接觸表面,處於飛行狀態,「旋浮」在高度約0.

1微公尺~0.3微公尺的高度,這個高度非常小。

主軸元件:主軸元件主要包括主軸部件如軸承、驅動電機等。

前置電路:前置電路控制磁頭的感應訊號,主軸電機調速,磁頭驅動和伺服定位等。

啟停區:啟停區也成磁頭著落區,它是指硬碟驅動磁頭在非工作狀態時停放的內圈柱面號。如上圖(二)中的磁頭就停放在啟停區。

3、硬碟的邏輯結構:

包括磁面(side)

硬碟的每個碟片都有兩個盤面(side),即上、下盤盤面,安照順序從上至下從「0」開始依次編號。

磁軌(track)

磁碟在格式化時被劃分成許多同心圓,這些同心圓軌跡叫磁軌(track)。磁軌從外向內從0開始順序編號。

柱面(cylinder);

所有盤面上的同一磁軌構成的乙個圓柱,通常稱做柱面(cylinder),每個柱面上的磁頭由上而下從「0」開始編號。

d、扇區(sector);

作業系統以扇區(sector)形式將資訊儲存在硬碟上,每個扇區包括512個位元組的資料和一些其他資訊。

通過簡單的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硬碟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深入了解硬碟內部結構

tags disk,ibm 追溯歷史 從1956年9月,ibm的乙個工程小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碟儲存系統ibm 350 ramac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 至今,磁碟儲存系統已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經歷了這45年,磁碟的變化可...

步進電機內部結構 驅動原理圖和匯程式設計序

步進電機在控制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它可以把脈衝訊號轉換成角位移,並且可用作電磁制動輪 電磁差分器 或角位移發生器等。有時從一些舊裝置上拆下的步進電機 這種電機一般沒有損壞 要改作它用,一般需自己設計驅動器。本文介紹的就是為從一日本產舊式印表機上拆下的步進電機而設計的驅動器。本文先介紹該步進電機的工...

無刷電機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介紹

一,無刷電機內部結構圖 以下這是上一期 電動車 直流無刷電機的原理與控制裡的原理圖,在這一期裡著重介紹無刷電機的執行原理。電機內部霍爾感測器的正電源線即紅線一般接5 12v直流電。而以5v居多。霍爾的訊號線傳遞電機裡面磁鋼相對於線圈的位置,根據三個霍爾的訊號控制器能知道此時應該如何給電機的線圈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