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子兵法的看法

2021-03-03 22:46:07 字數 2525 閱讀 1764

**對《孫子兵法》的認識

《孫子兵法》被譽為「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孫子在戰略思想上「重知」、「崇變」、「尚謀」,在戰術思想上提出了把我戰爭運動規律的一系列矛盾範疇,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進退、勝敗、虛實等。《孫子兵法》在闡述對兵理的闡述上極具特色,其特點是「舍事而言理,詞約而義豐」,後世兵書皆受其影響形成以哲理談兵的傳統。

在對戰爭問題的看待上孫子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也是《孫子兵法》一書立論的基點。

他首先點出了兵的重要性。同時,他還提出了「慎戰」,「備戰」為核心內涵的「安國全軍之道」思想。他對戰爭持十分慎重的態度,堅決反對在戰爭問題上輕舉妄動,窮兵黷武。

強調「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做到「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同時他要求加強戰備,立足於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認為唯有「慎戰」與「備戰」並重,才可以「安國全軍」,在當時日趨激烈的爭霸兼併戰爭中把握主動權,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孫子兵法》也高度重視政治對戰爭勝負的影響,注意民心向背為題,將「道」,也就是政治列為讀取戰爭勝利的首要條件,認為克敵制勝的仙居條件,乃是「主道孰明」。所有這些,都證明《孫子兵法》對戰爭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乙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戰略上,《孫子兵法》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提倡「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將其視為用兵作戰最為理想的境界。為此,《孫子兵法》主張在戰略謀劃上做到勝敵一籌,這就要強調「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系統全面考察戰爭的主客觀因素及其相互關係,提出了「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五事、七計理論。在力量對比上爭取占有強大的優勢,在戰爭準備上,做到周密細緻,無懈可擊,在實行方式上,重視「伐謀」與「伐交」,在作戰行動上,強調主動進攻,突然襲擊,速戰速決,提倡「兵貴勝不貴久」。

在最短的時間裡,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最大的勝利。《孫子兵法》的治軍思想豐富精邃。它主張明法審令,恩威兼施,刑賞並用,愛**卒,善待俘虜,重視對將帥領導隊伍的建設,提倡將帥應擁有戰場激動指揮許可權;重視堅強對士卒的訓練和管理,主張統一號令,令行禁止。

其核心原則就是「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指的是用政治尋到,物質鼓勵,精神獎勵來教育部隊;通過嚴格的紀律來約束部隊,雙管齊下,以確保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樸素的辯證思想是《孫子兵法》的核心部分,孫子的辯證思想涉及軍事領域中的諸多矛盾,如眾寡、強弱、攻守、進退、奇正、虛實、動靜、迂直、勇怯、治亂和勝負等一系列矛盾。分析事物矛盾強調「兩點論」,孫子認為「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無**守、強弱、勞逸、虛實等戰爭中的這類因素都是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利害關聯,可以轉化的。所以孫子肯定的說:「敵逸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這種觸及矛盾變化的樸素思想,對於以弱勝強,以小敵大的軍隊,無疑是一件銳利的思想**。戰爭是運動的,戰爭中的矛盾現象是發展變化的。事物都可以向正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向反的方面轉化。

在《行軍篇》中孫子闡明戰爭是把雙刃劍,無論結果孰勝孰敗,戰爭的過程都需要耗費雙發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戰爭畢竟不是買賣,沒有雙贏。一方勝利就會有另一方失敗。

戰勝者可以用戰敗者的資源來彌補自己戰爭中的損耗,獲得巨大的利益,因此也會變得更加強大。而戰敗者不僅消耗大量資源,還會損失各方面的利益變得更加衰弱。因此,孫子在戰略上主張以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勝利,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實質是以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通過「伐謀」、「伐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戰爭勞民傷財,會帶來人員**,因此,從道德的角度來講戰爭不可有;然而,戰爭又是當時社會改革的催化劑,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戰爭能實現統治者和國家的實際利益的需求,當時戰爭又是必然會存在的東西。他在道德與鞏俐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使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把握兩者的辯證關係。一方面,他立足於功利主義的立場,突出功利大小對從事軍事活動的制約作用,戰爭的發動與終止都以功利為出發點,「兵以詐立,以利動」,「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但是,另一方面,《孫子兵法》中包含著道德與仁義的因素。孫子主張「上兵伐謀」,提倡「伐謀」「伐交」,對「伐兵」持保留態度,強調「主不可以怒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堅決反對大量人員**,資源嚴重損耗的「攻城」,這種力求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戰爭效果的的做法,反映了孫子重視仁義與道德的價值取向。由此可見,孫子在突出功利的同時不忘道德,即凡是有規則,道德有底線,做任何事在求利的同時又要講道義,道義與功利兩者不可偏廢。

《孫子兵法》特別重視「常」這個一般原則。孫子認為這些經驗都是在戰爭中經受過實踐考驗的,必須給與肯定並遵守。在《孫子兵法》中就提出了很多戰爭經驗,如「絕水必遠水」,「高陵勿向」,「圍師必闕」。

但是孫子認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即是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變」。用兵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隨機應變,通權達變,不拘一格。高明的將領既尊重前人的經驗,遵循一般的軍事規則,同時又不墨守成規,善於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原則,辯證的看待「常」於「變」,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孫子兵法》中樸素的辯證思想內容豐富,超出了戰爭這一範疇,在認識論和方**上也具有一般的哲學意義。它提示的戰爭規律可以看出,需用辯證的思想去觀察戰爭。如今,《孫子兵法》不僅在軍事領域內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而且被廣泛的運用於政治、經濟、外交、企業管理等各個領域,去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對孫子兵法的認識感想

孫子兵法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兵書,被譽為 兵學聖典 和 古代第一兵書 孫武在其書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這一理論深受戰國以來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孫子兵法 中體現出的,是戰爭的哲學,更是競爭的哲學。冷兵器時代已離我們...

孫子兵法的感悟

軍事理論課作業 姓名 張文震 班級 自動化153班 學號 6101215088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孫子兵法 通過這些天的軍事理論的學習,我了解到軍事思想的發展簡史,從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戰爭開始平凡發生,促使了軍事思想的萌芽和發生。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後,戰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戰爭具有了鮮明的政...

孫子兵法心得

這些天,我又重溫了初中看過的 孫子兵法 我發現當時原以為那些兵法之書讀來是很乏味的,也曾以為生活與那些兵法相差甚遠,讀了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第一次無可奈何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原有的幼稚的想法如過眼雲煙隨風飄散了,我被其中成功的謀略和傑出的智慧型所俘虜了。舉一反三,現在,重溫這本書,舉一反三,果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