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方法兼評獐子島事件

2021-03-03 22:22:21 字數 5097 閱讀 4568

今年10月底,就在舉國風靡的親子類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剛剛結束播映不久,a股上市公司「獐子島」又上演了精彩的續集「扇貝去哪兒」,引得各路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爭先搶占登島先機一**竟。一時間,這個不足15平方公里的海濱小島,似乎真的成了世界頂級娛樂大片的拍攝現場。獐子島突然間被捧上**的風口浪尖源於該公司三季報公司業績「大變臉」,由盈利變為虧損約8.

12億元。105.64萬畝海洋牧場發生自然災害,遭遇北黃海冷水團低溫及變溫等,獐子島蝦夷扇貝遭受了滅頂之災,價值7.

35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在如此驚駭的原因面前,各家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甚至有中小投資者出言「活要見肉,死要見殼!

」從該事件被曝至今已半月有餘,反觀整個事件,無疑公司對存貨的處理是該事件最值得關注的焦點之一。根據公司協同海洋科學家和會計師到現場進行系統調查結果,公司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

35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對43.02萬畝海域成本為3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億元,扣除遞延所得稅影響2.

54億元,合計影響淨利潤7.63億元,全部計入2023年第三季度。面對這種處理結果,無論是作為一名局內的利益相關者,還是乙個只想了解內情的門外看客,似乎都不禁要先問,在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下應如何對涉及企業存貨業務進行相關會計處理,以及審計師們是如何抽絲剝繭、尋蹤索跡地去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出具可靠的鑑證報告的。

要想了解有關存貨的會計處理和審計方法,首先我們需對「存貨」下乙個準確的定義。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的註解,企業的存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原材料,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並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不能作為企業存貨。

在產品,指企業正在製造尚未完工的產品,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和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半成品,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並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製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在產品和半成品的主要區別是,在產品一般不需要入庫,而半成品一般需要入半成品庫。此外,在產品一般不能直接對外銷售,而半成品可以。

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製造的代製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

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周轉材料,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物,各種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其他周轉材料。但是,周轉材料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應當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講解》中只做了以上幾種分類的解釋,但是在很多企業中一般還會設立「在途物資」科目。一般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購入材料或商品的採購成本,都會通過「在途物資」科目進行歸集。本科目應當按照**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對企業存貨的審計一般主要追求以下五個目的:保證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是存在的(存在性),所有應當記錄的存貨均已記錄(完整性),記錄的存貨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權利和義務),存貨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財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調整已恰當記錄(準確性),存貨已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在財務報表中做出恰當列報(列報)等。

在現場進行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一般會先獲取存貨科目下總賬和明細賬,將明細賬分門別類的清單(full list)作為附表(sub-sheet)列在存貨工作底稿(working *****)的主表(lead sheet)之後。並將每張附表的明細賬進行加總與主表相應型別的匯總額進行核對,比較是否會由於加總或者手工調賬等原因導致總賬和明細賬不符的情況。當然,在工作底稿的主表中也需核對上期數是否正確,並列出本期與上期數的變動差額和變動率。

對於比較大的變動絕對數和百分比需要在注釋表(notes sheet)中作詳細的說明。在注釋表的開篇,一般都會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的性質和經營模式對企業的存貨分類進行描述,以及存貨的確認方式。根據主表的變動情況進行一般的分析性複核,解釋本期數額變動的總體情況以及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需要對明細賬進行仔細檢視,看有沒有異常的數字,比如出現負數,即存貨紅字。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出庫記賬的存貨比入進賬的總額要多,請注意,這裡強調的都是賬面的情況,因為實際過程中是不可能會出現倉庫裡的貨出去的比現有的還要多的。這主要可能是由於在存貨入庫的時候,相關人員忘了做入賬處理,當審計過程中發現這種問題時,需要找出漏計的相關原始憑證進行賬面調整,如果數額特別巨大、發生頻率較高,可能就要考慮企業的相關內控是否合適以及執行是否有效了。

在結束了由總賬到明細賬的審查和明細賬的詳細審查後,那麼問題又來了,審計技術究竟哪家強呢?強不強咱還得接著往細裡看,那就是這明細賬中每一條編號存貨的成本究竟是否正確呢,它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有些人說,那還不簡單!

不就是買來的**嗎?可是,這樣說準確嗎?因為,首先在成本核算中就分為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如果說實際成本法是買來的**還有那麼點意思,那標準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可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此外,對於原材料,在途物資啥的可能說採購的**佔了主要的成本,可是那些在產品、半成品和產成品在生產過程中耗用的人工啊、水電費啊、折舊攤銷啊等等,你要如何歸集呢?這樣看來,對成本的核算似乎是個不小的問題,列為看官不要急,我們再來看看《講解》中是怎麼說的。

《講解》中概括,存貨的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採購成本指企業物資從採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相關稅費指企業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應計入存貨採購成本的稅費。

其他可歸屬於採購成本的費用,包括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可以直接歸屬的計入成本,否則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從供貨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短缺或其他賠償,應衝減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因遭受意外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暫作待處理財產損益進行核算,查明原因後再作處理。

加工成本主要由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構成,其實質是企業在進一步加工存貨的過程中追加發生的生產成本,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貨轉移來的價值。直接人工和間接人工的劃分依據通常是生產工人是否可直接確定其服務的產品物件。製造費用時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生產部門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及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直接人工一般按照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分配。製造費用一般應按生產車間部門先行歸集,然後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法。月末,企業因根據自身情況對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以及直接材料等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進行分配。

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財務報表附錄中予以說明。

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投資者投入的成本和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併等方式取得的存貨成本。相關成本需要根據具體的準則來進行確認。此外,盤盈的存貨應按重置成本入賬,並通過「待處理財產損益」歸集,按管理層許可權報經批准後衝減當期的管理費用。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在採購入庫後發生的倉儲費,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達到下乙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不能歸屬於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不符合存貨定義和確認條件的,也要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採購用於廣告營銷活動的特定商品或服務計入銷售費用。

企業在確認發出存貨成本時一般採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對於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包括,確認存貨銷售收入的當期,應將已經銷售存貨的成本結轉為當期營業成本。存貨為非商品存貨的,如材料等,應將已**材料的實際成本予以結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對已售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結轉以集體的存貨跌價準備,衝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已售產成品和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在企業核算存貨成本時一般分為實際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實際成本即企業按照產品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成本核算,標準成本又稱標準成本制度或標準成本會計,是指以標準成本為核心,通過標準成本的制定、執行、核算、控制、差異分析等一系列有機結合的環節,將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為一體,實現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種成本管理制度。

由於我國會計準則要求採用實際成本法進行存貨的計量,所以在期末對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處理,主要方法有兩種:

1、結轉本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準成本一起轉至"利潤"賬戶。在成本差異數額不大時採用此種方法為宜。

2、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成本差異按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採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均要求以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本期發生的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共同負擔。

成本差異的處理方法選擇要考慮許多因素,差異處理的方法要保持歷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資料保持可比性,並防止資訊使用人發生誤解。

對存貨的成本審計一般散落在內控測試和細節測試中。對存貨的內控測試主要包括採購與付款迴圈(purchase)以及生產和存貨迴圈(costing)。

採購與付款迴圈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請購商品(勞務)編制訂購單驗收商品儲存商品編制付款憑證確認與記錄負債付款記錄先進、銀行存款支出。生產與存貨迴圈流程主要由以下流程組成:

計畫和安排生產環節發出原材料生產產品核算產品成本儲存產成品發運產成品。在執行內控測試時,審計人員一般需要與各環節部門人員進行溝通,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情況畫出流程圖/表(walk through),標明每項流程的關鍵風險點和公司採取的相關控制。指出該項控制的發生頻率以及進行有效性測試的參考底稿編號(reference no.

)。審計人員在畫出流程圖/表之後還需要取得一套完整的佐證流程圖的憑證資料,對於資料上的存貨成本的具體數字,需要在備註中重新進行計算。比如,公司如果按照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的採購核算,需要在資料中找到這個標準單價和採購的數量,那麼存貨在系統中的成本應該是標準單價和採購數量的乘積。

又如,企業是按照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審計人員應當取得該項存貨期初的總成本和數量,期末的總成本和數量,進行加權平均計算,檢視此加權平均**是否與下月初的出庫存貨單價相符。對於內控的有效性測試(toe),一般按照經驗法確定測試的數量,測試的樣本應盡量在全年各月進行均勻分布。

會計準則的演進和盈餘管理

作者 高俊偉 時代金融 2012年第15期 一 會計準則綜述 會計準則在不斷的完善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會計資訊是為廣大的資訊使用者服務的,資訊使用者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會計資訊需求,也就是說,會計資訊總要適應不同的發展階段,會計準則總是要與當時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經濟不斷發展,準則日益...

基於新會計準則的研發費用核算方法思考

作者 雷春燕秦開斌劉繼武 財會通訊 2012年第04期 每一次有關研發費用會計政策的調整都給企業會計資訊和企業價值等帶來重大的影響。為了了解2006年會計準則關於研發費用的核算方法對企業研發費用 會計利潤和企業價值的影響,本文結合攀鋼集團研究院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一 研發費用核算變更對企業的影響 已...

實務操作之新會計準則下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與影響

一 存貨的核算 一 存貨入賬價值的差異。按新存貨準則的要求,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 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購人存貨的成本,通常包括購買價款 相關稅費 運輸費 裝卸費 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採購成本的費用。新存貨準則下商品流通企業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 裝卸費 保險費等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