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績效管理的六大致命傷

2021-03-04 09:58:41 字數 1705 閱讀 8899

作者:張果

**:《大陸橋視野·下》2023年第01期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績效管理,以其縝密的體系、優美的流程以及持續改進的良性迴圈吸引了無數國內管理者的眼球。然而不幸的是,這劑靈丹妙藥不僅沒有**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疑難雜症,相反卻被國人定下了種種罪狀。一些嘗試過績效管理的企業認為,績效管理猶如雞肋,既費時費力,又不得人心。

那麼,其癥結究竟是我們取了盜版的「經書」,還是我們的理解或執行出現了偏差?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企業管理者深思。筆者以為,既然績效管理能在知名跨國公司內大行其道,必然有其合理與深奧之處,其關鍵還在於績效管理的「中國化」走了樣,出現了偏差甚至謬誤。

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六種致命傷。

一、缺乏戰略指引與文化支撐,考核過程一盤散沙

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之所以名列人力資源各模組之首,其根源不在於它的程式之繁、任務之多,而在於它的地位之高。它不僅關係到企業戰略執行的成效,而且為統一全員價值觀提供了最好契機。也可以說,在績效管理中,企業戰略是引領其航向的明燈,企業文化是凝聚其執行的黏合劑,缺少這兩個護身符,績效管理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甚至蛻化變質。

不幸的是,中國的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因此根本談不上對戰略目標在各部門和個人之間如何進行合理分解的問題了;所謂的企業文化也不過是散亂思想、群體觀念的大雜燴,績效管理過程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向心力,這讓原本應該環環相扣的管理體系成了一盤散沙。

在摩托羅拉公司看來,做企業管理就是做人力資源管理,而做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做績效管理,足可見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它需要企業一把手站在戰略的高度來認真對待,切實將績效管理與公司戰略、企業文化融會貫通。而我國一些企業絲毫不考慮自身的治理結構與價值取向,生硬地複製成功企業的「聖經」。

殊不知,不同企業的治理基礎與文化背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盲目地照搬照抄很可能會導致勞民傷財、怨聲載道。

二、職位分析不到位,考核跟著感覺走

乙個好的績效管理系統不僅能拉動企業整體績效上公升,而且能幫助員工改進個人的工作技能,其關鍵就在於績效管理是與職位分析和員工勝任素質模型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說,職位分析與員工勝任素質模型是績效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沒有這兩個基礎作參照標準,企業的績效考核就只能是跟著「感覺」走。這也正是國內一些企業的實際作法。

很多企業老總不僅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相反卻對這種「感覺考評」充滿了自信。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下面的人做得怎麼樣我是有感覺的,大家也是有感覺的」。殊不知,這種「感覺」是存在偏差的,而且有時還會釀成嚴重錯誤。

因為,不同職位的績效外顯程度差別很大,當然也就需要用不同的標準來測量。如果用評判市場開發人員的「感覺」來「嗅」研發人員的績效,優秀的員工也極有可能被定為不合格。

再者,「感覺」多數是「以成敗論英雄」,對人而不對事,這恰恰違背了績效管理所倡導的以事實為依據,對事不對人的定位原則,使績效管理蛻變成了傳統意義上的人事考評。在這種以「人」為中心的「英雄論」指引下,員工多數會以眼前利益為重,投領導之所好,公司上下一團和氣,「好好先生」迅速走俏,但最終領導會在飄飄然中見證企業土崩瓦解的慘烈一幕。

三、盲目追求指標量化,時髦方法華而不實

從定性的一維考核到定量的多維考核,中國企業的績效考核越來越程式化、數量化,多數企業希望能在準確的「算分」中「算」出公平、公正。為此,人力資源管理者可謂是挖空心思來設計名目繁多的記分題目,在月末、年末更是不辭辛勞地為每位員工計算各考核項的得分。在某些考核者看來,考評結果越準確越好,考評方法越時髦越能體現績效管理水平之高。

其兢兢業業之心雖難能可貴,但遺憾的是,這種耗財費力的龐大考核工程為企業贏得的不是業績的持續攀公升,而是人際關係的緊張與核心人才的外流。

企業招聘的五大致命傷

企業招聘是企業用人的第一關,究其原因,是因為招聘決定了企業的基本用人政策 標準和價值取向。把握好這一關對於企業用人來講,可以為後期人力資源的諸方面的管理培訓開發 薪酬激勵 績效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用人效果。可是實際的招聘中,企業是否把握好了這一關呢?那就未必盡然了,企業總是感...

企業招聘的五大致命傷

3 直線用人部門和招聘部門很少就用人標準進行溝通和達成一致。對於沒有用人標準的企業來講直線用人部門和人才招聘部門常常由於對人的判斷不一致而產生矛盾 即使是建立了用人標準的企業,也會因招聘部門和用人部門,特別是在專業能力要求方面很少進行溝通和研討已達成一致性理解,畢竟招聘人員不是萬能的。結果常聽招聘人...

HR求職簡歷的十大致命傷

70 的簡歷未表達真實價值 花了數百字之多來描述自己曾經的學習背景和工作經歷,甚至是參加過怎樣的特殊培訓,文筆流暢,頗富感情,感受真實,但就是讓人看不懂這些經歷的背後自己積累了多少寶貴經驗和技能。當下的求職,會表達更要能總結,乙個好的產品要想被市場接受,首先得亮出它的價值與特色。36 的簡歷相片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