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學》綜合複習

2021-03-04 09:58:10 字數 4603 閱讀 7300

化石是指儲存在各地質歷史時期岩層中的生物遺體或遺跡

化石的儲存條件:

(1)自身條件需要有能夠儲存下來的硬體,以礦質硬體為佳。軟體不利於儲存

(2) 埋藏條件需要有利的環境,能迅速地將生物埋藏起來,並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壞。

(3)時間因素需要一定的時間,使生物進行石化作用過程

(4)成岩作用的條件沉積物在固結成岩過程中的壓實作用和結晶作用都會影響化石的儲存條件

石化作用即形成變質實體化石的地質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種型別:

a充填作用生物硬體內部的各種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所充填的一種作用。能使硬體變得更加緻密。這種石化作用沒有改變生物體原來的組織結構,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如龍骨(中新生代脊椎動物化石)。

b交代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體被埋藏後,不斷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時又被地下水所攜帶的礦物質所交代。這種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體的形態大小和結構構造(有時可以以分子進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細胞結構),但它改變了生物硬體的成分。

c公升溜作用這些有機質中的易揮發成分(氧、氫、氮)在地下的高溫高壓作用下,往往被遺失掉,留下比較穩定的炭質形成薄膜。如:植物的葉子、筆石和某些節肢動物。

化石的儲存型別

(1)實體化石古生物遺體本身(特別是硬體)儲存下來的化石

①未變質實體這是在特殊條件下,避開了空氣的氧化和細菌的腐蝕,原來的生物硬體和軟體完整的儲存下來成為岩石。

②變質實體——生物遺體經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全部硬體或部分硬體儲存為化石。

(2)模鑄化石生物遺體在岩層中留下的印模和鑄型等總稱

①印痕化石生物體印在岩層中的頂底層面上的痕跡,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

②印模化石具凸凹殼的生物體印在圍岩上的痕跡

a.外模——生物體的外凸部分印在圍岩上的凹形,相反地體現了生物殼外表的大小形態和紋飾。

b.內模——生物殼的凹面印在圍岩上的痕跡,它相反地為凸形,反映了殼內表面的大小、形態和構造

c.復合模 — 內模和外模重疊在一起的化石

③核化石反映生物殼內外空間形態的整體,這樣的復鑄物稱為核。

外核——當生物殼體溶解後,外模使其填充物保持了殼體原來的外形,但它們沒有內部構造,是實心體。

核心——殼體內部的空腔被填充後的形態體

④鑄型化石。 外內模之間的殼被溶解後,填充物又在原來的地方鑄成了形態逼真的「殼」。這種「殼」沒有殼的微細構造,但有核心或內模特點:

鑄型化石在大小、形態和表面裝飾等方面與原生物體一致,但內部構造完全不同。

(3)遺跡化石在地史時期的沉積物中所儲存下來的生物活動時留下的遺跡或遺物。

(4)化學化石古生物體中的有機質儲存在地層中,但它經過了一定的分解才能儲存到現在。

生物的命名法則

(1).生物分類的各個單位名稱都採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本來命名

(2).從門至科級分類單位的命名,都採用單名法,用正體字書寫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寫。

(3)屬的命名採用單名法,屬名要用斜體字來書寫和印刷,第乙個字母也要大寫。

(4)種名採用雙名法,它由本身的種名和它所從屬的屬名兩個名字一起組成,屬名在前,種名在後,用斜體字書寫和印刷,屬名的第乙個字母要大寫,種名全用小寫。

(5)亞種採用三個拉丁詞構成學名,即屬名+種名+亞種名三個詞均用斜體字 ,屬名第1個字母大寫,種名、亞種名第1個字母小寫

(6)優先律 ①生物學分類單元的有效名稱,應以符合國際生物命名法則的最早刊出名稱為準,後來提出的名稱(同一類生物)應作為同義名而廢除。②必須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③分類單元的命名需要用兩國文字在正式刊物上發表。

一、 生物進化的特點和規律

(1) 進步性發展 ①從異養到自養的發展②從兩級(合成者和生產者)到三極(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的發展③從水到陸的發展

(2) 進化的不可逆性指已經演變的物種不可能恢復祖型,已經滅亡的種類不可能重新出現。生物的進化發展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

(3) a 相關律: 生物身體的各部分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環境條件的變化使生物的某種器官發生變異時,必然會有其他的器官隨之變異,同時產生新的適應。

b重演律——系統發生和個體發育是密切相關的,生物總是在其個體發生的早期體現其祖先的特徵,然後才體現其本身比較進步的特徵。因此,個體發育是系統發生的短暫重演。

(4)a 適應——生物在其形態結構以及生理機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現象,這是自然選擇保留生物機能的有利變異、淘汰不利變異的結果,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b特化——生物對某種生活條件特殊適應的結果,使其在形態和生理上發生區域性的變異,而整個身體的組織結構和代謝水平並無變化。這種現象叫做特化。

c趨異(分歧)—起源於同一始祖型別的生物,由於適應不同的環境而發生物種分化,乙個種分化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種。

d 適應輻射—某一類群的趨異向著各個不同方向發展,適應多種生活環境。如中生代的爬行動物。(規模大,較短時間內完成)

e 趨同和平行進化----趨同是指一些型別不同、親緣疏遠的生物,由於適應相似的生活環境而在體形上變得相似,不對等的器官也因適應相同的功能而出現了相似的性狀。

平行進化----不同類群而親緣較近的生物,當其從共同的祖先產生後,由於進入不同的生活環境而發生了分歧。以後又發展到非常相似的環境中,它們的對等器官,應適應相似的環境而產生了相似的性狀,這種現象稱為平行進化,與趨同不同。

一. 蜓的一般特徵

(1) 蜓又名紡錘蟲,屬肉足蟲綱有孔蟲目。是一種已經絕滅的原生動物 。

(2) 通常認為是一種淺海底棲動物,生活於水深50-100公尺左右熱帶或**帶的平靜正常淺海環境,可作為指相化石。

(3) 蜓具鈣質微粒狀殼。

(4) 一般大如麥粒,最小者不到1公釐,大者可達20—30公釐以上。

(5) 石炭紀-二疊紀c-p,是進行全球性對比的重要的標準化石。二疊紀末期絕滅。

二.蜓殼的形狀

(1) 殼形:蜓為多房室包旋殼,一般為紡錘形或橢圓形,少數為球形或透鏡形。

(2) 度量:殼軸——蜓殼平旋所圍繞的一根假想軸

殼長——軸向上最大長度

殼寬——垂直於軸的最大寬度

根據蜓的長寬比例可分為三種型別:

①長軸型——長大於寬,呈紡錘形橢圓形

②等軸型——長等於寬,呈圓形、方圓形

③短軸型——長短於寬,呈透鏡形

三. 硬體構造

(1)基本構造

①初房—— 蜓殼的初房位於殼**,多為圓形,有時呈橢圓或不規則形。初房上有一圓形開口,是細胞質溢位的孔道。

②旋壁——細胞質在初房外繼續分泌殼質形成的殼壁叫旋壁,旋壁圍繞一設想軸增長,同時向旋軸兩端伸展,包裹初房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③隔壁——旋壁前端向內彎曲形成隔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長形成多房室。兩條隔壁之間即為乙個窄長的房室。

隔壁溝——在殼的外表面,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溝狀。

④殼圈——每繞旋軸一圈即構成乙個殼圈,殼圈從內到外層層包裹。

⑤前壁——終室前方的殼壁稱為前壁,在殼的增長過程中,當乙個新的房室形成時,原有的前壁即變成了隔壁。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隔壁孔與外界相通。

⑥隔壁孔——隔壁上有許多垂直表面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⑦口孔——隔壁基部**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乙個開口。注意:前壁上沒有開口。

⑧通道——相鄰隔壁上的開口位置相對,彼此貫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兩旁由緻密方解石次生堆積形成從內到外盤旋的兩條隆脊,叫旋脊。

⑩列孔——某些高階的蜓類。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覆信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貫通,蜓內部就有好幾個通道,稱為覆信道。

擬旋脊——列孔兩旁的鈣質堆積物,叫做擬旋脊。

(2)旋壁的結構

旋壁具分層結構,比較複雜,不同的蜓類旋壁的結構也相應不同。因此它是分類上的重要依據之一。 旋壁由原生壁(緻密層、透明層、蜂巢層)和次生壁(內、外疏鬆層)組成。

①緻密層——是一層薄而緻密的物質,顯微鏡下不透光,呈黑色。所有的蜓都有緻密層。

②透明層——位於緻密層之下,為一層淺色透明的亮層。在較低階的蜓類中具有這種結構。

③蜂巢層——位於緻密層之下,為一層較厚的具有蜂巢狀構造的殼層。在切面上,可見許多垂直於表面短而粗的黑線。蜂巢層是高階蜓類所具有的構造。

④疏鬆層——為殼壁上的一種次生堆積,通常不太緻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於原生壁的表面。

外疏鬆層——附於緻密層的外表面內疏鬆層——附於殼壁的內表面。注意:終殼圈上無外疏鬆層

可分為4種

①單層式旋壁:僅由緻密層組成

②雙層式:a.緻密層+透明層

b.緻密層+蜂巢層

③三層式:a.緻密層+內、外疏鬆層

b.緻密層+蜂巢層+內疏鬆層

④四層式:緻密層+透明層+內、外疏鬆層

(4)隔壁褶皺及副隔壁

①隔壁的變化:a 平直 b 輕微褶皺 c 強烈褶皺

②副隔壁由蜂巢層區域性下延形成規則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a.軸向副隔 b.旋向副隔壁

切面觀察

由於蜓類具包旋殼,只能在各種切面上進行內部構造的觀察研究。一般主要用下面幾種切面

(1)軸切面: 即通過初房、平行於設想旋軸的切面;

(2)旋切面:通過初房、垂直於旋軸的切面;

(3)弦切面: 不通過初房、平行於旋軸的切面。

(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

一. 特點

(1) 具鈣質外骨骼,由外壁向**伸出呈輻射狀排列的板狀隔壁。

(2) 隔壁數一般為4的倍數加2,但只在4個部位生長

(3) 在軟體不斷向上生長的過程中,分泌出橫板構造,托起身體。另外還有泡沫板和鱗板等輔助構造來支撐身體。

古生物地史學複習

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古生物學 是研究地史時期生物界面貌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物件為地史時期形成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 遺跡以及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物質記錄。化石的形態 結構構造 分類譜系,其所代表的古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 時空分布和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地層 指地球表面儲存的層狀岩石的綜合,包括沉積...

古生物複習

第一編古生物基礎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進化 生物分為五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動物界 生物是進化的,即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體現在其形態構造的複雜化和生理機能的提高 特例 退化 分化 特化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生物以及生活的環境是相互作用 相互制約 密切相關的。任何生物不能脫離環...

古生物複習簡答題

簡答題1.生物進化的形態學 廣義 例證 胚胎學例證和古生物學例證說明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什麼?答 說明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 生物的結構 構造是從簡單到複雜 生物的型別是從低階到高階 生物的種類是從少到多 生物的生活環境是從海生到陸生和空中。3.簡述古代珊瑚的生態環境 答 古代珊瑚的生態環境類似現代礁相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