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觀後感

2021-03-04 09:54:05 字數 4361 閱讀 5307

觀後感李開復是微軟公司的副總裁,比爾·蓋茨七人智囊團的成員;陳章良是北京大學的副校長。他們在**電視台《對話》節目中走到了一起,提出自己認為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並排序。李開復作為人才需求方的代表認為人品、智慧型、團隊精神、激情對於人才來說最重要,而陳章良作為人才供給方的代表認為創新、執著、自信最重要。

在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素質這個問題上,他們進行了很有意思的辯論。

李開復在解釋為什麼首選人品時說:「公司的精神就在於此。」他認為,微軟公司雇用的都是最好的人,公司要對雇員絕對的信任,讓雇員去把握自己和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

因此乙個人的人品出了問題,一定不會再考慮範圍之內。

而作為老師,要為人師表的陳章良認為,人品雖然很重要,確實判斷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人品應該是第一位的。但是,現在在招聘雇員的時候關鍵是看這個人能不能幹活。「很多人品非常好的人但是工作能力不行,雇用這樣的人對公司來將肯定是不行的。

」聽到陳老師這麼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要是乙個人創造力很好而人品很差怎麼辦?陳老師這樣解釋道:「創造力好人品不好的人,社會會淘汰的。

人品這個事情,一次兩次的挫折,逐漸會告訴自己做人不能這麼做,還有教育的希望。「

李先生不能完全同意陳章良的看法,「不同意的地方,其實是學校和企業的差別問題。」在微軟公司,乙個人要進入到公司的話,會有很大的空間,會得到很大的信任,所以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絕對不能考慮人品有問題的員工。他認為:

「如果陳老師有信心去教乙個人的人品,那麼這個人在他的帶領下既學好了人品,本來又很有創新能力,又很有智慧型,再來微軟辛勤工作,我們不是特別開心嗎?」在李先生發表完他的看法後,陳老師詼諧地說:「典型的資本家!

」對於創造力與智慧型的重要性的排序兩人也產生了分歧。 李先生的觀點很明確,「創造力非常重要,但是我認為智慧型更重要。」他這樣解釋,乙個有智慧型的人,他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該創新,什麼時候該利用前人的成果,他更具備一定的彈性做出選擇。

有些人可能自認為很有創新能力,但是創造出來的東西不見得有用。「我寧肯僱乙個有智慧型的人,然後教他怎麼去創新。就像我寧肯僱乙個人品很好的人,然後培養他其他方面的知識一樣。

」「但是,創新的能力能被教會嗎?」這是陳老師對李先生這段話的疑問。創新本是乙個可以學習的過程,但重要的還是從小的培養。

到了一定程度以後,頭腦裡就會一直有一種創新的觀念。「這種創新跟剛才開復講的智慧型是有一定關係的,創造力和智慧型本身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而對於競爭力和團隊精神的取捨,李先生解釋「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公司在做任何乙個專案的時候,都不是乙個人去做的。不論是做研究開發還是合作的專案,都是多位同事一起想辦法,如果這個時候大家都彼此競爭,自己做自己的,不告訴別人自己做什麼,這樣也許就會有很多的結果出現,最後對公司一點用都沒有。

「我所說的團隊的意思是團隊的成功才是我們的成功,個人的成功不算是最終的成功。」

陳老師則認為這要看在什麼場合來說,「團隊精神對乙個公司、乙個群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如說數學家陳景潤,他做的是乙個人的工作,一張紙、一根筆、乙個人,在這種時候強調團隊,你說陳景潤的團隊是怎麼樣的?」接著他對團隊精神進行了分析。

團隊精神跟自己的家庭環境與學校環境有關,不是老師可以教的東西。北大的學生都覺得自己很牛,都是高考的狀元。「面對這些北大非常牛的學生,怎麼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出團隊精神?

怎麼能夠要求他們有團隊精神呢?」

李先生說:「競爭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大學生總是在想我以前都是第一名,現在為什麼不是第一名?我怎麼能夠超越他?

我想競爭力可以是乙個很健康的東西,如果我們每一件事情都考慮它是乙個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的情況,可能會有負面的效果,甚至造成乙個人的人品出問題。我們的微軟公司就不是這樣。」陳老師把話茬兒接了過去,「微軟公司先把對手殺掉,然後成為最強的,這本身就是乙個競爭的過程。

」他舉了個例子,現在中國足球的希望是什麼?能夠走出國門。「事實上,這些都是競爭的過程,當然惡性的競爭是不對的。

蓋茨所寫的《未來的世界》怎麼樣,裡面充滿著競爭。所以競爭與合作、在合作中求競爭、競爭中求合作,這是他們成功的地方。同樣我想每一位同學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想,我怎麼能比以前的我做得更好,這才是良性的競爭。

在團隊精神這方面,我覺得從學生的供方學校和作為學生的求方企業之間,還是存在錯位和脫節的。」

李先生指出了企業和學校在評估學生時最大的差別:學校的老師希望學生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而微軟公司看重的是團隊一起做出來的工作。陳老師說:

「但是,個性化的發展我一直很看重,如果大家一模一樣這一定

是死的。」

李先生這樣解釋他所選擇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在認定乙個目標後,你能夠很執著地去實現它。但執著不應該是盲目的執著。而且,要執著必須要有自信。

所謂的自信就是,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認為自信是很重要的,乙個有智慧型的人是可以幫助他啟發自信的,但是乙個人要是有自信沒有智慧型,我就沒辦法了。」這次陳老師終於表示了同意,他說:

「如果這個前提存在的話,那我也同意這兩個蠻重要的。」

兩位都是博學而有見地之人,他們之間的博弈非常精彩,而且各自的觀點也是各有道理。但是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即將步入社會,自己是否是乙個人才,是否是乙個可以駕馭工作崗位的人才,是否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則是我們更多應該考慮的。

作為乙個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我想作為乙個人才,應該具備以下的素質:

1·反應能力

思路敏捷是處理事情成功必備的要素,乙個能將事務處理成功的人必須反應敏捷。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需要洞察先機,在實際的掌握上必須快人一步,如此才能促使事情成功,因為時機一過就無法挽回;

2·談吐應對

談吐應對可以反映出乙個人的學識和修養。好的知識和修養,得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不間斷的自我充實,才能獲得水到渠成的功效。

3·身體狀況

身體健康的人做起事情來精神煥發、活力充沛,對前途樂觀進取,並能負擔起較重的責任,而不致因體力不濟而功敗垂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在一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越是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才越是有機會成功的人。

4·團隊精神

要做好一件事情,絕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乙個人利益為前提,而必須經過不斷的協調、溝通、商議、集合眾志成城的力量,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做出為大眾所接受並進一步支援的決定。

5·領導能力

企業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為其工作,但在選擇幹部人才時,必須要求其具備領導組織能力。某些技術方面的專才,雖然能夠在其技術領導內充分發揮,卻並不一定完全適合擔任主管幹部的職位,所以企業對人才的選用必須從基層開始培養幹部,經過各種磨練,逐步由中階層邁向高階層,使其適得其位,一展其才。

6·敬業樂群

乙個有抱負的人必定具有高度敬業樂群精神,對工作的意願是樂觀開朗、積極進取,並願意花費較多時間在工作上,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恆心。一般而言,人與人的智慧型相差無幾,其差別取決於對事情的負責態度和勇於將事情做好的精神,尤其是遭到挫折時能不屈不撓繼續奮鬥,不到成功決不罷休的決心。

7·創新觀念

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主要在於不斷的創新。科技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商場的競爭更是瞬息萬變的,停留現狀就是落伍。一切事物的推動比一人為主體,人的心應觀念才是制勝之道,而只有接受新觀念和新思潮才能促成進一步的發展。

8·求職慾望

為學之道不進則退,企業的成員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力求突破,了解更新、更現代化的知識,更不能自滿,墨守成規,不再作進一步開展,因而阻礙企業成長的腳步。

9·對人的態度

一件事情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於辦事者待人處世的態度。對人態度必須誠懇、和藹可親,運用循循善誘的高度說服能力,以贏得別人的共鳴,才叫容易促使事情成功。

10·操守把持

乙個人再有學識,再有能力,倘若在品行操守上不能把持住分寸,則極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莫大的損害。所以,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必須格外謹慎,避免任用那些利用個人權力營私**者,以免假公濟私的貪贓枉法者危害到企業的成長,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11·生活習慣

從乙個人的生活習慣,可以初步了解其個人未來的發展,因為生活習慣正常而有規律,才是乙個有原則、有抱負、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人。所以乙個人生活習慣的點點滴滴,可以觀察到他未來的發展。

12·適應環境

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必須注重人員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選用個性極端的人,因為這種個性的人較難與人和睦相處,往往還會擾亂工作場所的氣氛。乙個人初到乙個企業,開始時必須感到陌生。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並能愉快地與大家相處在一起的人,才是企業期望的人員。

反之,處處與人格格不入,或堅持自我本位的人,都可能擾亂整體前進的腳步,造成個人有志難伸、企業前途難展的困境。

13.學習能力

在當今知識膨脹的社會,應有快速學會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14.心裡健康

面對當今社會生活工作等種種壓力,要學會自我調整,保證自身的心裡健康,從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健康生活。

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企業與企業、行業與行業之間,沒有合作難以做事,難成大事。只有成功的合作、開放的胸襟,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因此要求人才要有合作開放的意識和胸襟。

同時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飛速發展,而且現在的發展日新月異,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獲得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夠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一展抱負。

觀後感 《蝸居》觀後感

看了 蝸居 這部電視連續劇之後,有感而發,由心而生,很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我也寫一下蝸居的感受,呵呵希望大家鼓勵我呵呵。看過這部電視連續劇的人,肯定不會去多想房子的事情,而是海藻和宋思明和小貝的一段感情糾葛,之後才是感覺到現在的房子是多麼的貴。我個人認為,一開始的海藻和宋的感情來自於他的姐姐,因為...

《抹布女也有春天》經典觀後感 觀後感 影片觀後感

抹布女也有春天 觀後感 一 呂夏上演 中國好閨蜜 海清與呂夏這對麻辣閨蜜在 抹布女也有春天 中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劇中,許婕是羅小蔥的發小,也是她的狗頭軍師。儘管許婕永遠是一副誰也不怕的 女漢子 架勢,但其實許婕不僅比羅小蔥更二,性格上更像螃蟹一樣,看似張牙舞爪很厲害,其實很脆弱甚至一踩就碎。呂夏在...

《後天》觀後感

the day after tomorrow 我們是否還有後天,看了這電影後,引起了我們深深的思考。以前,一直說自己喜歡白皚皚的一切,那麼純潔那麼神聖,可是當看到電影中冰川瞬間斷裂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有時候聖潔的白色也只不過是掩蓋塵埃的表面而已。看著那一片冰冷的白色,我的心都寒了,內心感到一種不可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