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後感

2021-05-30 06:29:51 字數 4917 閱讀 3293

縱觀中國園林的發展軌跡,從殷周苑囿、漢唐雄風、魏晉六朝、宋元明清到現代園林,已有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經過繪畫、工藝美術、建築、詩詞等多種藝術綜合,長期相互交融滲透後發展出來的一門體系完備的藝術門類,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多姿多次,個性特徵鮮明。還特別由於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成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在歷史長河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跡,也為世界文化遺產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璨奪目的東方文明之珠。

介紹中國園林的史論專著及影音資料多以華麗優美的詞藻讚美古典園林的形式與意境的精妙,雖引人入勝,卻較少揭示產生這種精妙的原因。彭一剛先生撰寫的《中國古典園林分析》這本經典著作,從中國古典園林歷史發展、總體特徵、中西方造園手法對比入手,聯絡中國古代的哲學和美學觀點,突出強調其藝術地再現自然山水,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結合為一體的特點。作者運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文字,精美的鋼筆畫,清晰直觀的**和分析圖,從建築構圖及空間理論的角度對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系統而深入地進行了分析研究。

反覆閱讀書中各章節後,讓我對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認識。本文結合自己本科實習時所見到的明清江南私家園林例項,就感受較深的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園林造園成熟於明清時期, 其造園的規模、技術、藝術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 成為我國古典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江南以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及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園林史上有著非凡的成就。江南所建園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園,是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園林。

唐朝杜苟鶴的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皆枕河,姑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反映了江南水鄉的面貌,所以江南園林的特點:「妙在小,精在景,貴在變,長在情」,「高低曲折隨人意,好處多從假字來」。

這也是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精華所在。私家園林以明清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代表,如拙政園、寄暢園、留園、滄浪亭等,它們在創作思想上,均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主要表現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在創作中居於主導地位。

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意境達到了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和文學藝術的有機統一。它主要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組成的綜合藝術品,既再現了自然山水美,又高於自然,且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築山、理水、植物、建築是其造園核心的四大要素。

明清時期,隨著寫意山水園的不斷發展,堆山置石之風更為盛行,達到了「無石不園」之地步。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藝術摹寫,它不僅師法自然,還凝聚著造園家的藝術創造。園林中的山石除了兼備自然山石的形神外,還可以具有傳情的作用。

園冶中所說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園林受到繪畫的啟迪,常借助疊石起某種象徵或抒情作用。宋代著名山水畫家郭熙《林泉高致》中對山石的描繪:「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如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很能說明寄情於物的移情作用。

無獨有偶,揚州個園也有山石為景分別象徵春夏秋冬,以石為主材營造出揚州個園的四季不同的假山, 以石筍代表春山, 湖石代表夏山, 黃石代表秋山, 宣石代表冬山, 可謂別具一格。如圖1-4所示:

雖然山石具有傳情的作用,但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山石的欣賞還限於它的形式美,其作用頗像近代流行的抽象雕塑。由於江南私家園林院落空間較小空間有限,所以「稍有玲瓏石塊」,而不宜搞得複雜擁塞。因而要少而精,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講究透、漏、瘦、皺,突出重點和主題。

這種掇山的手法又稱為「特置」。特置的山石常因形象生動、優美、突出而成為主題。例如留園冠雲峰(如圖5)。

借堆山疊石,不僅從外部看可以藝術地再現自然界的峰巒峭壁,並使之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從內部講還可以形成虛空的溝澗洞壑,從而造成撲朔迷離的幻覺。例如蘇州的環秀山莊(圖6),其規模並不大,然而在有限的空間裡巧妙的使山池縈繞,特別是峽谷、溝澗縱橫交錯和洞澗的曲折蜿蜒。

山石可作為分景、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物件。借助自然起伏的山勢或人工堆疊的山石,與建築相配合,以不著痕跡的手法圍合空間,營造出「虛實相生」的意境。沈復在其《浮生六記》中說:

「若夫園亭樓閣,套室迴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實中有虛者,開門於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在有限的空間內,對「石」巧妙布局設定,營造出豐富的遊覽路線,可以增加情趣和氣氛, 並拓展出豐富的園林空間。

另外園林中的水池多以山石做成駁岸,既可加固岸基,又能呈現犬牙交錯形態的自然過渡,而不致產生生硬突兀的感覺,例如網師園駁岸處理,以黃石砌築的池岸既曲折又參差錯落,「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極富自然情趣(圖7)。

在傳統山水造園中,素有「無水不成園」的說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水」起著基底作用、繫帶作用和焦點作用。水具有多種情態且可塑性較大, 其形態取決於池岸的形狀。

關於古典園林中水面的布局, 大體可以分為集中與分散兩種處理手法——「池水以聚為主,以分為輔,小園聚勝於分,大園雖可分,但須賓主分明」。江南園林中理水,大園以拙政園為佳例,小園則推網師園最有特色。拙政園為了充分利用水面,中部景區以聚水為主,如遠香堂前水面給人以開闊之感;以分水為輔,如池中二山之間的小溪、倚虹橋和小飛虹處水面,都是分水,曲折引人入勝。

網師園的池水面積不大,水面集中,僅於池的東南、西北部收成二條小溪,表明水的來龍去脈。

中國古典園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種:

(1)掩。以建築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臨水建築,除主要廳堂前的平台,為突出建築的地位,不論亭、廊、閣、謝,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猶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邊的視線侷限;或臨水布蒲葦岸、雜木迷離,造成池水無邊的視角印象。

例如:網師園的「月到風來亭」,一面與岸相連,三面臨空,突出於水面之上,戧角高翹,翼然欲飛(如圖8);拙政園「小飛虹」則跨水而成,猶如彩虹,映臥於水面;有時會把水引入建築庭院空間,如拙政園中部池水,自「倚玉軒」分出一支向南展延至住宅牆邊,「小飛虹」與「小滄浪」在東西方向橫跨水上,與兩側亭廊組成乙個閑靜的水院(如圖9)。

(2)隔。或築堤橫斷於水面,或隔水淨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如此則可增加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例如:網師園 「引靜橋」可以說是蘇州古典園林小橋處理的典範,它靜立於彩霞池東南溪澗上,做工精緻,長不到三公尺,寬不足一公尺,**三步可逾,俗稱「三步橋」。為突出放情山水、扁舟獨釣的「漁隱」主題,造園者將「咫尺山林」的文人畫畫理應用於此,溪澗雖小,寬僅尺許,但小橋度澗,卻形成「下臨無地」的意境。

站在彩霞池西北岸觀望,水面小中見大。同時,「引靜橋」的存在也暗示出彩霞池水的源頭所在(如圖10)。

(3)破。水面很小時,如曲溪絕澗、清泉小池,可用亂石為岸,怪石縱橫、犬牙交齒,並植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那麼雖是一窪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風致的審美感覺。

例如:網師園「彩霞池」的池崖全以黃石疊砌,無一處不曲,且高低參差,變化無窮,用石則下直上橫,以橫石挑出形成各種洞窟窩凹,曲折錯落,頗為生動,石突於水面是為磯,磯側縮排形成灣,石磯有高有低,有廣有窄,水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如圖11)。

庭園理水的基本手法可概括為「開合聚放」,通過合理布局,可豐富景觀層次,擴大庭園空間,創造出風格各異的景致,從這些理水手法中我們能吸取中國山水美學思想的精髓。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移步異景」和「四時皆有景」,植物作為四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自然是最為豐富的。許多景觀的形成都與植物有直接的聯絡。江南園林也是如此。

如拙政園中的枇杷園、遠香堂、海棠春塢、聽雨軒等,有的以直接觀賞植物為主題,有的則借植物而間接抒發情趣。中國園林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還涉及到聽覺、嗅覺等感官。春夏秋冬等時令變化,雨雪陰晴等氣候變化都會改變空間意境而影響到人的感受,這些因素往往又是借助植物作為媒介而間接發揮作用。

植物在交替與變化中其色彩、形態和生氣也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這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景觀。

(1)植物的選擇標準:

姿美:樹冠的形態、樹技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感、樹.葉的形狀,都追求自然優美;

色美:樹葉、樹幹、花都要求有各種自然的色彩美,如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白皮松,斑駁的糧榆,白色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

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四季常有綠,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臘梅最為淡雅、蘭花最為清幽。

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園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關。如竹子象徵人品清逸和氣節高尚,松柏象徵堅強和長壽,蓮花象徵潔淨無暇,蘭花象徵幽居隱士,玉蘭、牡丹、桂花象徵榮華富貴,石榴象徵多子多孫,紫薇象徵**厚祿等。

在中國園林中這些都能化為詩的意境而感染人。

(2)植物的種植形式:

孤植是古典園林中採用較多的一種形式,它能充分發揮單株花木色、香、姿的特點,並常作為庭院觀賞的主題。於庭院角隅,廊之轉角,入口等處零星點綴布置植物,且慣與其他小品如石筍、石峰等配合,形成園林小景(如圖12)。如蘇州拙政園「玉蘭堂」的白玉蘭,網師園「小山叢桂軒」西側的蓑衣槭等;有的還利用某些樹幹的盤曲,樹冠的扶疏,孤植於山崖,以襯托絕壁的險峻,如環秀山莊假山上的紫薇;或植以池畔,以增加水面的倒影,如網師園池畔的黑松;還有那建築物的附近、橋頭、路口等處亦常孤植以姿態優美的植物,以豐富構圖,象網師園橋頭的白皮松。

點種。由於受到用地的限制,江南私家園林占地面積一般都不大。而為了增加面積的使用效率,會劃分出許多小空間。

孤植難免會不足以庇蔭整個空間,因此往往會點植兩、三株植物,起到烘托陪襯建築物,點綴空間的作用(如圖13)。例如留園的「花步小筑」和「古木交柯」,前者點綴的是攀緣植物,後者則以喬木作為點綴。而對於稍大一些的庭院,一般採取「一大一小,各偏一角」的種植方式。

如蘇州獅子林內的古五松園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樹各一株,一據院北,一據東南,前者婀娜多姿,後者蒼勁挺拔。

叢植。古典園林中的叢植有兩種情況:第一,用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樹植之成林,發揮和強調某種花木的自然特性,以體現群體美(如圖14)。

象松林、楓林、梅林、桃林、竹林、牡丹園、芍藥園、枇杷園等。如留園「聞木樨香軒」前植桂花,入秋芳香四溢。這些或以芳香見長,或以觀賞取勝,或用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園中引人入勝的景色。

第二,用數種花木成叢栽植;這種配置一般規模較大,常與其他造園要素如建築、山、水、石等密切配合,其配置猶如作畫構圖一般。要求使山水得「草木而華」,使寸石生情,做到「好花須映好樓台」,創造出妙極自然的園林意境。栽植時注意樹的方向及地的高低是否適宜於樹性,樹葉色彩的調和對比,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多少,開花季節的先後,樹葉形態,樹的姿態,樹與石的關係等等。

成叢栽植的植物,或與山石配合,形成觀賞景致;或以粉牆作底,猶如一張白紙作圖繪畫,富於詩情畫意;或將植物栽於竹叢、灌木之上,似有野致深鬱之感(如圖15)。

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世界歷史上較主要的園林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國古典園林,一類是西歐的古典主義園林。它們的形式不同,風格迥異,然而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 詩情畫意 各自寓有自己的 意境 西歐的古典主義園林,是以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發展起來的造園藝術思潮為基礎,於十七世紀下半葉在法國形成的。這種園林在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的奇石美景

冠雲峰百科名片 冠雲峰位於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 冠雲峰瘦 漏 透 皺 的特點。冠雲峰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 目錄簡介 賞石庭院 歷史 相關列表 1.留園名石列表 2.留園三寶列表 3.江南四大奇石列表 簡介 賞石庭院 歷史 相關...

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水與科學

綜觀古今中外的園林設計,從本質而言,的其實都是 天人 自然與人 關係 大自然在將豐富的資源 美好的環境恩賜給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洪水 雷電 颶風 乾旱 等災害。在古代中國,限於當時的科學認識水平,古人把建築環境氣候的太陽輻射 氣溫 濕度 氣流 日照等諸要素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用古代哲學來闡釋。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