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資訊科技教育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2021-03-04 09:48:45 字數 4806 閱讀 3455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強化資訊科技應用,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農村教育條件和觀念普遍落後的狀況下,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資訊科技培訓,全面提高他們的教育技術能力,**農村小學教師資訊化水平提公升的策略,對實現農村教育資訊化將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為此,我們決定採取多角度、多形式的行動研究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主體性,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根據教育部檔案《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精神,注重教師資訊科技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責任的提高,建構提高我校教師隊伍資訊化水平的方法與途徑,達到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將課題定為: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水平。

二、現狀調查分析:

近幾年來,我校教師資訊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從總體上來講,教師資訊素養普遍比較薄弱,缺乏對資訊靈敏的反應;對資訊重收藏輕利用,缺乏資訊服務的意識。就學校而言,我校資訊環境(如計算機的配備)的建設滯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貧乏;就教師來說,表現為教學觀念落後,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偏低,缺乏對資訊科技的實踐經驗,不善於運用合適的教學軟體,不願查閱教學資料,教學內容陳舊等。

通過對我校現代資訊科技基礎進行分析,我們認為:要想提高我校教師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水平,首先要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條件問題。總體上現代資訊科技裝備比較缺乏,硬體設施相對薄弱。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師數量不足,尤其缺少專職教師,直接影響著我校引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質量和資訊化環境的利用率。

態度問題。大多數教師缺乏對現代資訊科技優越性的了解,缺乏現代資訊科技對教育教學積極的促進作用的了解。普遍認為學習掌握資訊科技是專職資訊科技教師的事,作為教師能按常規、照傳統、憑經驗教學就夠了,不靠計算機、不在網上查資料,照樣能教好學生,照樣能提高教學質量。

內容問題。以往的培訓內容偏離教師的需求,培訓缺乏實效性。前一階段的一些培訓專案內容,大都是在缺少調查研究的情況下想當然地設計出來的。

造成了培訓中部分資訊科技水平相對低的教師「吃不消」,而資訊科技水平相對高一些的教師又「吃不飽」,久而久之影響了教師的興趣。

培訓問題。培訓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工作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但是很多教師在培訓結束後卻不能學以致用,導致所學內容在一段時間後所剩無幾,培訓最終流於形式。

目前,提高我校教師資訊科技水平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校辦學條件的逐步改善,現代化教育設施的不斷完善,教育系統資訊化工程的穩步推進和「班班通」示範學校的相繼建立,為我校實現教育資訊化提供了可行的硬體設施,同時也對所有的教師提出了資訊化的要求。

二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的思想衝擊及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都為研究的順利進行做出了有力的保證。

三是學校的全面發展和長足進步,形成了校興科研和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具備了一定的實際研究能力。

沒有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師隊伍,就沒有教育的資訊化,要適應教育資訊化,教師們首先需要「熟練掌握相應技術,繼而能有效地將技術應用於教學」。 所以,建立一支既有先進理念,又有較強實踐能力,既能完成常規教學任務,又能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而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教育資訊化水平更是當務之急。

三、研究的假設

(一)、研究的假設

教師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水平的研究,是乙個涉及面廣,內容涵蓋深,且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教師個人素質研究。此研究是要探索一條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它是乙個較為漫長的實踐過程。我們假設:

如果能提高我校教師的資訊科技水平,將有助於加快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並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對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要從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緊密聯絡新課程教學,強調主體參與,動手動腦,使學習者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輕鬆學會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並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的特有魅力。

2、教師理念的轉變,最終落實在教師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都要求教師注重於平時的教學實踐,是乙個「實踐——學習——實踐」的過程,邊實踐邊提高。同時注意理論聯絡實際。努力強化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切實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將以資訊科技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能力。

3、結合學校教師隊伍的資訊科技水平層次不同的特點,全面實行開放式培訓,注意先進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統一。培訓以教師的發展為宗旨,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拓寬培訓途徑,構建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以教改實踐為基礎的培訓模式。

4、堅持面向全體教師,立足於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還要著眼於教師個性發展的需求。整體性和個性兼顧。全體實驗教師是乙個整體,但存在著差異,他們各自的基礎不同、接受的能力有高低,在教師中進行分組,並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強團隊的合作精神,做到齊頭並進。

5、教師需要激勵,也需要成功。研究中,要承認教師的差異性,尊重教師各自的自身客觀素質,積極鼓勵教師,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學、會學,並一定能學好;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內驅力,使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要保護教師的學習熱情,使每乙個教師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享受到提高的喜悅。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1、明確學習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意識與態度」: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體驗現代教育技術的價值,在自我反思中實現教育技術方面的專業持續發展。

2、學習理解和建構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教師結合已有的知識和教學經驗,建構面向實踐的教育技術知識圖式和富有認知靈活性的教育技術技能。

3、不斷強化現代資訊科技的實踐運用,服務教學:從各類實際需要出發全方位、開放性地「應用」教育技術,在實踐中謀求「創新」與突破。

4、增強內化並為學生示範應用教育技術的「社會責任」:面向每個學生,公平有效地應用教育技術;引導學生健康、合法地應用現代資訊科技。

通過課題研究,改變我學區教師隊伍的現狀,構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框架,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規律。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培養教師的教育技能,提公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全民發展、專業發展、個性發展、終身發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

(二)、研究方法:

以行動反思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及經驗總結法為輔助方法。具體思路為:

1、「換腦」培訓——更新觀念,發揮教師的培訓主體地位。

2、行動學習——指向創新,培訓方式更靈活,更互動。

3、校本研修——以校為本,分層培訓,培訓物件和培訓內容更具針對性。

新基礎教育理論、教育資訊化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為本研究的支撐性理論。

五、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條件問題。多方爭取,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學校硬體、軟體環境,並且在教師獎懲條例上與本課題配套完善。提高本校主管人員的技能水平,配備資訊科技專職教師;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來校培訓輔導。

態度問題。任務驅動,強調活動,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尊重教師的個性需要,鼓勵教師挖掘自身潛力,強調反思。

內容問題。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學人員(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根據具體學校硬體、軟體實際,學校發展需要,教師自身需要,量身定製模組化的培訓計畫、培訓內容。

培訓問題。以學校發展規劃、教師調查意見、建議為依據,制定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計畫,並在實施中探索、調整。轉變培訓觀念,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培訓的吸引力,真正滿足教師學習的需要。

根據培訓物件的實際差異,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更靈活、更互動。培訓形式多樣化:

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協作學習和經驗交流相結合;校本培訓與**培訓相結合等。

六、實驗研究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加大硬體投入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數位化、資訊化一日千里的發展趨勢,中心校領導深知:誰搶先一步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誰就能在教育競爭的大潮中勇立潮頭,占得先機。

為此,學區中心校確定了「以人為本,開拓創新,謀求發展,打造品牌,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定了「單位加大資訊科技教育硬體投入,個人提高資訊科技家用裝置投入」的建設思路。

首先是學區中心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明確《標準》以「意識與態度」為動力,以「知識技能」為基礎,以「應用創新」為目標,以「社會責任」為價值取向。自覺克服環境和條件帶來的困難與限制,自覺克服「自甘落後、不求進步」的思想。

學區中心校積極籌措資金,加大了硬體建設的力度。為各校都配備了遠端教育接收系統;為大興隆莊小學、當鋪地小學、新井小學、北道小學配置了高質量的多**教室;同時學區中心校不等不靠,將學區中學撤併後閒置的計算機裝置以及原來各校配備的電視機充分利用,花少量的錢將部分閒置的學生機配備了硬碟和光碟機,把原有資源重新分配,為所屬五所小學都組建了電子備課室,實現了「天網」、「地網」縱橫交織,為及時接收先進教育資訊,學習先進教育理念,掌握先進教育方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措施強化管理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當鋪地學區雖然地處赤峰市近郊,但教師思想不夠開放。現代資訊科技「落戶」我校前,只有為數不多的教師家庭有電腦,會使用計算機的更是寥寥無幾。現代資訊科技「落戶」後,老師們為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而感嘆,為外地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所折服,深感自身的不足。

在學區中心校的鼓勵和支援下,教師自己加大了投入力度,現在全學區教師已家家都有個人電腦。很多教師還配備了印表機、行動硬碟、u盤,有的還購置了數碼照相機,掃瞄器、燒錄機等。尤其是遠端教育接收系統的配套實施、寬頻(adsl)的開通,教師教育教學教研打破了時空界線,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及時調整,打破教師傳統的備課方式,基本實現了電子備課。

學區中心校歷經兩年的組織和籌備,在秦國祥老師的主持下建立了「東方紅教育資源庫」,將全學區各年級各學科的教案、課件,匯集其中,實現共享,解決了老師備課的難題,老師隨時可以從學校的電腦中調取相關的教案、課件,以服務自己的教學。「東方紅教育資源庫」的建立,為全學區廣大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學習交流和利用外地教育資源的平台,更使全體教師如虎添翼,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革命性的變化,教學水平突飛猛進,辦學質量迅速提高。

資訊科技教育課教案

執教師課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陳建忠年級五執教日期教研範圍 文件編輯 四 說出對作品設計的設想和做法 知道文件編輯的格式 對文件進行綜合編輯處理。通過試驗 演示,掌握文件編輯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採用觀察 交流的方法個性化地處理文件 客觀評價他人的作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

農村中學資訊科技教育現狀與對策

作者 吳元元 在大多數的城鎮學校裡,計算機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農村中學的資訊科技教育不論硬體 軟體,還是師資方面都和城市的學校有很大差距,因此,農村中學資訊科技教學必須以農村中學現狀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一 農村中學資訊科技教育現狀 1.硬體資金投入不足,後期維護困難 資訊科技教育不同...

全球化時代的資訊科技教育課程學習總結

為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貫徹執行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我積極參加了天津市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平台全球化時代的資訊科技教育課程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我深深感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