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經驗心得體會

2021-03-04 09:42:40 字數 1508 閱讀 8016

鍾鳴鄉麻窩村新農村指導員——張建平

自我為新農村指導員以來,我積極投身到工作中,並深入的結合「四群」教育,走群眾落線,做群眾工作,樹群眾觀念,抓群眾利益。認真做到沉下去,抓實幹,與群眾親如一家,拉近了幹部與群眾的關係,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謀實利。作為一名新農村指導員,對插甸經驗有借鑑、學習和實踐的必要。

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用實際行動踐行「插甸經驗」,求真務實服務群眾。通過這段時間對插甸經驗的深入學習,我要求自己作為乙個新農村指導員要把村組和田間作為第一現場,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情體驗;結合所駐村工作,千方百計抓基層、打基礎,貼近百姓、整合資源、培育產業、改善民生,落實和創新兩手抓,注重幹部的思想磨鍊、情操陶冶、作風養成和能力提公升。抓典型示範、推廣先進經驗,擴大覆蓋面。

二是沉下身子,服務群眾,真抓實幹做實事。要求自己,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依靠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真抓實幹、想方設法,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用新模式、親歷幹事,贏得百姓的信任和擁護。

通過農村的可喜變化,彰顯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和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效,幹就幹得最好、做就做得最棒,用心體驗「插甸經驗」、用實際行動抓實創先爭優「插甸經驗」告訴我,我無論在**工作,都要靜得下一顆心,一心一意地為當地謀發展。有為才有為。「為」不一定要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只要有一顆真正為民辦事的心,繫著群眾的心,連著群眾的心,才能夠一心一意地為人民服務。

有心才能做事,有心才會有勁,有心才會有為。作為一名基層人員,我們首先要有的就是一顆緊繫民生的心,只有有了這顆真心,我們才能真正與群眾心連心,才能真正做群眾的貼心人,才能和群眾說貼心話,才能真正解民憂,幹實事,謀民利!

三是深入掛鉤村,在實踐中學習「插甸」經驗。我所在的村是麻窩村,現有農戶758戶,有鄉村人口2938人,其中農業人口2938人,勞動力13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0人。

全村國土面積31.774平方公里,海拔1670公尺,適合種植玉公尺、馬鈴薯、紅薯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969.

2畝,人均耕地1.69畝,擁有林地23919畝,人均8.14畝,202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務工為主。我經過這段時間深入的走訪農戶家中,與群眾座談,了解他們生產生活情況,並為他們解決一些盡所能及所存在的困難。

四是深入基層,因地制宜謀發展。麻窩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外(縣內、省內、省外、國外)。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竹子及天麻等特色產業。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社交通不便、缺乏資金投入、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也存在著困難和問題。

我力爭帶頭做好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竹子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800頭、牛150頭、羊590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9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

五是不斷的理論學習,用知識的力量去實踐為民。在未來的時間裡,我不僅要深入學習「插甸」經驗、深入學習「四群」教育,而且還要學以致用,用所學的知識去實踐於民,真心實意的為民辦實事,認真做到為老百姓解決群眾的所需所想,用所學的知識帶領廟林村的農民發展好特色產業,帶領他們擴寬多渠道的致富方式。

插甸經驗心得體會

永仁民族中學陳永芹 近日,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工深化 四群教育 推廣 插甸 經驗。通過學習,令我精神振奮,信心倍增,有以 會 一 下得去。在我們民族中學,學生多數來自偏遠的山區,我們教師要和學生家長密切聯絡,要下去調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督促勸導他們學習。插甸經驗最基本的經驗就是 不喊空口號 不唱高調,...

學習「插甸」經驗心得

2011年底雲南新一屆省委在昆明組織召開了全省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 實行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動員大會,專門就廣泛深入開展 四群 教育活動作出了安排部署以來,四群 之花便在全省綻放,在全身各地不斷湧現出新事蹟,新典型,近日,在學校黨組織組織下,全體黨員教師在閱讀了省委組織部深化 四...

家教經驗心得體會

我兒子就很愛讀書,對於他感興趣的書,讀的正在興頭上,喊他吃飯是喊不過來的。當然,對於選書,我們也不能光聽孩子的,我們認為好的書,孩子當時不一定喜歡,但是,放在書架上,他過一段時間就會捧起來看的。孩子的興趣有時候也挺有意思,我兒子在二年級的時候突然對地圖感興趣,中國地圖 世界地圖 google地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