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期末複習個人總結

2021-03-04 09:42:37 字數 5033 閱讀 2501

從狹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

條件: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

2,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的需求。

特徵:1,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

其次,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也是馬克思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

2,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題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性決定的。

其次,這是由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決定的。

最後,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3,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首先,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反應。

其次,這種品質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具體表現。

最後,這種品質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

4,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學習理論,武裝頭腦,要努力在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實質上下工夫,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並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工夫。

2,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絡實際的學風,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3,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1,在思想上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知道,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的遠大理想。

2,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辨別和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影響。

3,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自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思維和存在的問題,一是,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誰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質和精神喝著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二是,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對於第乙個問題,可以分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對於第二個問題,可以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回答上面問題後,又有世界時怎樣存在的問題,是聯絡的還是鼓勵的,是發展的還是靜止的。形成辯證法和形上學。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存在於人類的意識植物,可以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以來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1,堅持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

3,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屬性。

有條件的相對靜止,無條件的絕對運動。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舊唯物主義的缺陷:自然觀賞是唯物主義,一道社會歷史領域就陷入了唯心主義。因為舊唯物主義不理解人的實踐活動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理解物質生產時間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歷史過程看成是人的主觀意志的產物,得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社會的物質性表現:

1,人類社會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人類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時間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性的活動。

3,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實踐具有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的特徵。

實踐的基本形式有物質生產勞動時間,處理社會關係和科學實驗。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1,時間是人所獨有的活動。

2,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社會性。

3,實踐隊物質世界的改造時物件性的活動。

從實踐出發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

1,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2,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最後的根源,才能得到最後的科學說明。

首先,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其次,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最後,實踐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

聯絡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聯絡和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

普遍聯絡:

聯絡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

1,客觀性。

2,普遍性。

首先,任何事物內部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絡。

其次,與其他事物聯絡。

最後,整個世界時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

3,多樣性。

永恆發展:

發展是前進上公升的運動,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是指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舊事物是指喪失歷史必然性,日趨滅亡的東西。新事物不可戰勝原因:

1,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為有了新的結構和功能,適應已經變化的環境和條件;舊事物之所以舊時因為它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不適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

2,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既否定了舊事物的腐朽的東西,又保留合理東西,並且新增新的內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對立統一規律是實質和核心。解釋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動力;貫穿之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和唯物辯證法範疇;提供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矛盾分析法。

同一性:矛盾雙發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相對的靜止。

1,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處於統一體。

2,相互貫通可以相互轉換。

作用:1,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2,相互吸取有利因素

3,可以相互轉化和反戰。

鬥爭性:對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分為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無條件的,絕對的運動。

作用:1,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競長爭高,此消彼長,造成發展不平衡,為對立面轉化,質變創造條件。

2,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度的決定力量,導致新事物。

特殊分三種:

1,不同事物矛盾各有特點。

2,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

3,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有不同性質,地位和作用。

精髓。質是事物區別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和速度等規定。

度是保持事物的穩定的數量界限。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

肯定因素是維持現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現成事物滅亡的因素。

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2,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3,否定式新舊事物聯絡的環節。

4,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否定之否定體現前進和曲折。

前進性:每一次否定有質變,新事物;每一週期都是開放的。

曲折性:恢復性,螺旋上公升。

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的統一。

矛盾分析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和在統一中把握對立,批判繼承。

五對範疇:原因和結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和現實性,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

辯證思維方法:

歸納和演繹:個別到一半,一般到個別。歸納是一般,演繹是個別。一方面,歸納和演繹互為前提,另一方面,互相補充。

分析和綜合。更為深刻的方法

抽象和具體:辯證思維的高階形式。

邏輯和歷史

辯證思維方法和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1,前者是後者的前提,

2,後者豐富了前者。

規律是事物的內在根據和本質聯絡。本質聯絡,必然聯絡,穩定聯絡,客觀的。

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一般,特殊,個別。

聯絡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性。人可以有利於自己的改變。

區別是自然規律是盲目無意識的力量。社會規律是由目的和意圖的人有意識的活動。

1,意識是能動的,有目的性和計畫性。

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感覺,直覺,表象的感性認識。

概念,判斷,推理的理性認識。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其次,發揮主觀能動性。

1,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2,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

3,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和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的人。

客體是指時間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物件。

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式和方法。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二是作為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統。

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

1,確定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2,實踐主體按照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實際作用於實踐客體,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

3,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進行。

實踐在認識的決定作用。

1,實踐產生認識的需要。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2,實踐為認識提供可能。

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是認識的唯一**。

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另行的唯一標準。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馬克思的認識論不僅駁倒了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和不可知主義懷疑論,而且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直觀反映論的缺陷,創立了以科學實踐觀為基礎的能動的革命反映論。

馬克思原理期末複習總結

1.世界觀 哲學與哲學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系統化 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恩格斯吸取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有關思想,第一次明確指出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

馬克思期末整理

4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 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迴圈,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15.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p66 16.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聯絡 p70 1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

馬克思複習詳解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重點 緒論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 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是乙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2 馬克思主義科...